时间: 2021-07-30 09:19:18 人气: 5 评论: 0
2017年Q1全球网站流量监测机构发布了Android首次**过Windows成为第一大操作系统,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来Windows首次被对手**越。在中国Android早已**越了传统PC,2016年中国Android和iOS全年的应用下载总量已**越了900亿次。大家都在下了哪些App?又在用哪些App?**大数据来告诉你。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早已饱和。虽然每个月仍有5千多万台的新手机进入市场,但其中90%的购机者都是通过新手机淘汰老手机,最终在过去12个月中,手机活跃用户的整体增长率只有6%。
随着iOS新品手机对用户的吸引力降低,以及国产手机在近期的振兴,中国手机用户中Android操作系统的占有率也在不断地提升,从一年前的83%增长至93%。
在2017Q1期间,购买手机的用户以三线城市为主,三线城市的购机人群占比全部购机人群的80%。 主流消费者最常购买的手机价位集中在1200-2800元。
苹果和华为凭借高端机的产品定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其更受一二线城市人群的欢迎。三线城市的用户则比较偏爱OPPO和VIVO品牌的手机。
从用户的换机周期上看,53%的VIVO用户**在购机1年内更换手机,三星手机的用户则用得最久,70%的三星手机都**使用**过1年,42%的苹果手机在1-2年内**随着苹果的新品发布而更换新机。
由于手机市场的稳定态势,App的下载量也相对稳定。在过去的12个月里,App下载量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波动:
各大应用市场中都有百万款App,但90%的用户在一台手机上下载的App不****过70款。
每个用户在一个月中打开使用的App不到35款,在一周中不到25款。
平均每天每个用户只**用到10款App。
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App集中在社交、系统工具、视频、购物类。
随着全民收入的增长及理财产品的门槛降低,用户对理财类App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由于前面提及的智能机用户的趋近饱和,以及用户对App的下载及使用情况都存在一定上限的原因,必然导致App行业产生严重的竞争关系。
通过行业集中度指标可以反映出各类目下App的竞争与垄断情况:
用户对各类App的使用频率和日期也**出现周期性的偏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了解一个人,不必看他的朋友圈和微博,那是被过度包装的生活。
只需看一眼他手机里装了哪些App,就可以让你了解更真实的他。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App的选择都不尽相同,从性别上看:
1、小学生爱**,中学生爱电竞
用户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这点在App上的体现也很明显:
12岁下的小学生们喜欢**多过微信,相比垂直类的App他们更喜欢用浏览器去解决问题,对搜索类App使用率也是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作业助手类的App在学生群体中最为流行,再也不用追着学霸抄作业了。
12-17岁的初高中生群体正值争强好胜的年纪,他们最爱电竞游戏。我们总骂坑队友的人是小学生,但在一局5v5的游戏中往往有3个玩家都初高中生。这个年纪的学生群体都有自己喜爱的明星偶像,因此音乐、视频类App的使用率也非常高,放学后的他们经常一边听着偶像的音乐一边用作业助手写着作业。
2、大学生爱网购,毕业生爱外卖
18-24的大学生群体有了身份证、银行卡和较充足的零花钱,支付和电商类App也因此爆发式的出现在他们的手机上,虽然依旧喜欢通过游戏消磨时间,但逐步接触社**的他们开始越来越关心周围在发生着什么,敏感的他们不再那么相信充满恶意的搜索引擎,他们喜欢用互动性更强的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5-30岁的职场新人们经常在不同的城市间为梦想奔波,也经常**在假期来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地图导航类App因此被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所频繁使用。忙碌的工作也迫使他们成为了O2O和外卖的忠实用户。
3、三四十岁忙孩子,五十岁的年纪最轻松
30-40岁的用户大部分都有了家庭和孩子,生活也逐步趋于稳定,很少再点外卖。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又流行起了作业类和教育类的App,用来应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从50岁开始,差不多就是人生中最轻松的年纪了,他们的儿女逐步开始工作,减少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临近退休的他们工作并不繁忙,闲暇时间经常**用手机玩玩**休闲类游戏,生活十分惬意。
小编作为单身狗,一直向往着被解救,但看到谈恋爱要花那么多的钱,觉得当狗也挺好:
不同层级职位的人群对App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优秀的人必有优秀的习惯:
在本篇报告对App数据进行探索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让小编十分感慨。
在母婴相关类目的App中男性用户的占比原本是非常少的,只有10%。但在面向育儿方向的不同年龄阶段的App中,男性用户的占比却在逐步升高,从10%增长至34%。
说明随着子女的逐步成长,父亲们倾注心血也是越来越多的。也许最初的他们还没准备好,但自从宝宝们走进了他们的生命后,父亲们就在一直默默的努力着。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大数据(微信公众号:“**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