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21:07 人气: 2 评论: 0
编辑导读:用户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大概可以分为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三种类型。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增长逻辑时,先了解我们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哪一类的?本文作者对这三种类型的用户展开分析,与你分享。
当一个人在做决定时,他都在想什么呢?不同人的思考方式又有哪些不同?为何有这些不同?
最近学到三个专业名称,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产生了一些小想法,记录一下。这三个名称分别是: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我们先看看定义:
自主心智:
用户的自主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时,下意识的逃跑、恐惧等情感反应。
算法心智:
可以简单理解为智商,指用户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比如当某个人对某件事判断出现错误时,导致了不好的后果。这就是算法心智出现了问题。
反省心智:
当他的算法心智正常,明确做某件事带来的后果之后,依然去做了这件事。这就是反省心智,通常指用户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这三类心智,可能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里举三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一下:
理解了这个,其实对我们理解一些互联网的一些业务模式很有帮助。
比如,常见的游戏、社交、短视频等泛娱乐产品时,他们在让用户做决策时主要是强化用户的自主心智。让用户更多的凭借本能来做决定,让用户产生爽感、快乐感等。这里有点像我们经常提到的“七宗罪”,围着着这几点,是最容易引导用户的。
另外一些工具型产品、服务型产品。更多的是强化用户的算法心智。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凭着自己的智商来判断,某某产品对他来说有帮助、有好处。这样,他就**对这类产品产生一些决策。
第三类利用用户反省心智来进行决策的产品,常见的有带有风险性或者带有延迟满足类型的产品,如金融、教育、健身等。
拿教育(学习)来说,用户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学习的,这本身是违反用户本能的行为,也就是说违反自主心智的行为,所以是不能通过强化自主心智来引导用户决策的。你越引导,用户就越反抗。对于算法心智,其实也不太合适,你的大脑**直接告诉你,学习**很累很苦,投资**有风险,健身非常累。通过算法心智,也是**影响到用户决策的。
因此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些教育产品的宣传语里面**讲到,学习完你**获得什么。一些金融产品**说预期收益**是多少,但是风险很少**告诉你。这里的获得什么,收益多少,其实就是去强化你的反省心智。虽然学习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但是我最终可以获得更好的东西,虽然我承担比较大的风险,但是我的回报可能**很高,等等。
所以,其实我们看下来。对于用户心智的引导,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是逐步变难的一个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增长逻辑时,也可以去看看,我们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哪一类的?他们使用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是如何做决策的。然后我们针对性的去强化用户做决策的关键点即可。
说到做增长,我常常在想,驱动增长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前段时间正好跟一位大佬在探讨,有一句话我比较深刻。现在的产品做增长普遍都是注重技术和技巧,往往**忘记了背后的需求和价值。
就像现在的拼夕夕,增长技巧花样百出,恶心起用户来一套一套的,防不胜防,但是偏偏数据非常好看。所以现在很多产品经理都在模仿拼夕夕的套路,大家都在变着法子玩各种手段和技巧。
想想自己也是这样,之前总是太过在意数据,太过依赖数据反而让自己懒惰。数据是最直观也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一个功能做的好不好就看数据,更何况现在还可以小范围测试,一遍遍的测试,直到得到最优解。反而去忽略了一个产品或者功能最本质的基础就是用户的需求。
所以更多的还是要回归到产品设计的本质上去,数据只是工具。满足用户最深层次需求的设计,才能带来正向长期的增长。
作者:kiwi,公众号:六号胡同
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