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24:12 人气: 4 评论: 0
编辑导语:B端产品和C端产品,都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的话题。那么,这二者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本文作者对B端产品经理和C端产品经理进行了总结,为我们分析了这二者的联系、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各位产品经理的小伙伴们理清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做 B 端产品门槛更高、更难”
“B 端产品更有前途,C 端产品没前途了”
日常**听到大家关于 B 端和 C 端产品经理的争议和讨论,因为然阿姨比较老(捂脸),做过 C 端产品,也做过 B 端产品,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梳理梳理,也为新人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C 端产品:是服务于个人用户的产品,目标是解决用户个体或群体的问题。
B 端产品:是服务于企业或机构的产品,目标是解决经营效率、管理效率的问题。
大致包括:
本文以下讨论主要基于1、2两类 B 端产品,“中后台产品系统”不在讨论之列。
新人经常**这么看待 B 端和 C 端的差别,可能从初级产品经理眼中,是存在这样一道鸿沟的: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观点:“做 B 端产品门槛更高、更难”
但是,这样考虑问题未免太浅,这个新人视角只看到了产品经理最基本的职能(设计流程、画画原型、跟跟项目),但没看到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很多做 C 端产品的同学,感到自己没啥市场竞争力,因为好像也就学到了“怎么抄”。
作为过来人,想告诉大家:做 C 端产品需求,一样需要好好调查研究,哪怕是抄,也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抄,背后的用户需求本质是什么?抄完之后,相关目标是否能达成?
——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就曾经踩过这样的坑:因为对某个领域不是太有经验,参考业内竞品做了个一模一样的,但后来深入调研发现,竞品的做法是因为其获客模式的特殊性,而我们公司并没有和他们一样的获客渠道,因此上线后效果不佳。
C 端用户,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如果产品做的不好用,用户可以直接放弃离开,并没有任何规则/机制来约束,所以产品体验才变得很重要(一些刚需产品除外,比如贷款类,比如一些行政机构的产品)。
在洞察用户本质需求方面,产品经理比较需要储备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也需要积累大量的用户观察调研的样本。这一点,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曾提到过,而在产品体验领域,比较常用的**依据是交互设计法则: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值得深入研究与运用。
而 B 端用户,是企业组织中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本身,已经被组织的规则/机制约束,他们使用产品的动机是组织赋予的。销售用一个工具来完成拜访客户的登记动作,他们不太关注使用流程是不是很爽。
哪怕产品不是很易用,他们也不得不用下去,因为工作还得要完成啊,否则扣绩效,扣工资……另一方面,通常这些产品在上线之前**有完善的针对用户的培训,产品经理不**太担心他们不**使用。
因此,如果是公司自研的 B 端产品,只要流程完善,一般就可以先交付使用了,产品经理在早期版本里,**投入较少的精力去顾及易用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注重 B 端用户的体验的,尤其是面向甲方的公司,还是需要把产品做的好用一点,不说“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这样的宏伟目标了,最起码最起码别给用户添堵。
B 端产品的使用者和决策者分离,**影响我们的设计策略。
比如钉钉的聊天内容有已读/未读状态,上班打卡功能**默认取用户当前定位,都是为了满足决策者的需求。而基层员工作为使用者,吐槽声通常**很大,但企业为了满足经营目标,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团队和绩效管理。
我没有在 SaaS 类业务工作过,我的 B 端产品经验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项目。在这类项目中,通常要同时面向 C 和 B 两类角色,往往**遇到一些优先级决策问题。
“面对 C 端用户的投诉和企业内部员工的大量反馈,到底是先解决哪些问题呢?”
——“我全都要!”
醒醒吧,当然没有那么多资源来支持,这时候决策依据就比较重要了,我常用的决策依据依次是:
我们业务当前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哪些事情是辅助于这个目标的?不管是 C 端用户还是 B 端用户的需求,都可以根据这个当下的目标来判断优先级。
一个 C 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VS 公司内部使用者的大规模共性需求,当然要选后者。
产品经理和运营的日常对话:
产品经理:“运营朋友你们好,你们要求的那个后台优化功能,我们晚点做哈;我们得先做 To C 的,因为客户第一!你们难用就难用点,坚持一下哈。”
运营经理:“好吧,先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吧。”(内心 OS :产品经理的嘴,骗人的鬼。)
C 端产品,产品经理相对更容易直接影响结果:动一动规则和页面设计,可能就**有效果的提升。当然,近年来,除了头部公司,这件事**越来越难。
但想要解决企业经营问题,更多取决于赛道、资源、组织能力等因素,不是靠做一个线上的 B 端产品就能解决的,产品经理对结果的影响很不直接,这也成为很多 B 端产品经理苦恼的原因:“好像我们能掌控的不多,不知道该怎么量化自己的产出了。”
很正常也很合理,我也是持续有这样的困惑的,不过我现在想明白了:我们不是前线打仗的将军和士兵。
我们有时候是兵工厂,能造出几件衬手的武器给到前线;有时候我们是军师,用数据来提供决策依据;有时候我们是炊事班,保障前线打仗的人别饿着;有时候我们是鼓励师,给前线加油打气,他们有信心了,业务就更能做好了。
我个人的主观想法,仅供参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补充和分享你的观点哟~
相关阅读:
然阿姨,微信公众号:然阿姨的产品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就职于鹅厂、搜狗、瓜子等公司。8年互联网产品经理生涯,呆过大中小公司,做过千万日活的产品,也经历了几次从0到1。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