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26:21 人气: 8 评论: 0
我们在做选择和决策的时候,往往**犹豫不决。选择项越多,决策越重要,这种情况越明显。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降低决策难度,简化决策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假如领导中午要开**,让你帮忙定个外卖,你**不**给领导发20个餐厅备选?
如果你没疯的话,我相信你不**这么干的。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是具体是哪儿不合适呢?
在领导看来,你并没有帮他解决问题。你只是把难题抛给了他,甚至给他营造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决策环境。他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重新处理这个问题。
说到底,你没有帮他简化决策流程。
几乎没有人**给领导发一堆餐厅备选,但是有不少人**犯类似的错误。
例如问领导一堆问题、每挑出一家就发截图给领导等等,可能领导看得都快烦死了,你还感觉良好。
那么好的做法是什么?是你分门别类挑选了两三家餐馆,有清淡的、下饭的、领导喜欢的家乡菜等等,让他挑一个满意的就行。
领导根据自己的喜好,几秒钟就能做出选择。他省了时间,你也办事有方,皆大欢喜。
在这个案例里,好坏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帮助用户简化决策流程。
用脑很耗费能量,人类大脑虽只占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1]。可想而知,出于节省能量的考虑,人类天生必然是不喜欢用脑的。然而决策尤其需要费脑。
如果你的产品需要用户做出复杂的决策,那用户很可能觉得费劲,然后想逃跑。
如何才能降低决策的难度,避免用户耗费大量的心神呢?当然,我们首先得理解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
粗略来说,决策一般包括以下这些过程:
**上来说,我们在决策时,都**走完上述这些过程。不过话说回来,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对待决策的态度肯定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在闲暇时**微博,你并不**花很多时间在选择内容上,即便真**到了不喜欢的内容也无所谓,关掉就是了。
在这种场景下,重要的不是帮用户分析各种选择,而是尽量不要让用户思考,维持一种沉浸式的娱乐体验。
但是在买房子买车子这些重决策的事情上,我们都**反复斟酌比较,担心自己做出了不满意的选择。这种场景下,大家都需要保持理性。
而商家需要做的,就是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这个分析过程。
理解了以上过程,对应的,我们也就有了一些降低决策复杂度的方法:
按照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2]里的说法,我们大脑里有两个虚拟角色“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一个快系统,它基于无意识进行反应,比如我们看到下面这张图**,立马就能识别出这是一个小孩,并且很快就能感受到人脸传递的“愤怒”情绪,整个过程不需要经过分析和思考。这就是系统1在起作用。
但是当我们看到下面这个数学题的时候,我们却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计算,甚至需要找来纸笔,防止算错。
这个过程,就是系统2在接管。它是一个慢系统,需要主动调用大量的脑力,来完成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优先使用系统1,尤其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例如看电视、通勤、吃饭喝水,这些过程都不需要太多的主动思考,依靠系统1能够节省大量的精力。
但是,一旦系统1遇到了阻碍,就**向系统2求助。例如地铁停运了,需要想办法临时换个交通方式去上班。又比如工作上遇到了难题需要处理等等。
当然,除了遇到阻碍。在我们面对复杂/重要/新奇的任务,需要集中注意力时,系统2也**被唤醒。
如果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能尽量减少系统2的参与,就能让用户沉浸在使用体验里,进而感受到愉悦。
举个例子,在使用休闲娱乐产品时,我们大可以不让用户挑选,直接给用户推他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抖音,都不需要用户决策,上来就直接以沉浸的方式看推荐内容,如果喜欢就看完或点**,如果不喜欢就划走。简单直接的呈现方式,让用户完全不需要决策。
但是话说回来,今日头条这种图文信息流产品就不太适合这种方式,因为复杂的文字加工本来就是个系统2的事。
类似的,像高德地图这种工具,你选择好起点终点后,点击路线,这个时候自动**给出推荐的路线方案。
一般来说推荐的都是最方便的路线,对用户来说只需要照着走就好了,不要额外判断与思考。既省去了选择的步骤,也减轻了用户的心理负担。
现代社**,物资非常丰富。无论是衣食住行哪个方面,我们可选择的内容都非常多。我们的父辈小时候可能**担心东西不够,但是我们现在面对海量的商品,更担心的可能是东西太多选不过来了。
选择太多,到底是好是坏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3],他们找了一个果酱摊位来销售果酱。实验人员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展示方式,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调换布置。
在一种布置里,有6款果酱,另一种有24款,除此之外两种设计完全相同。
结果发现,尽管24款果酱吸引来的顾客比6款果酱更多。但是在购买果酱的数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提供6款果酱的组中,购买果酱的人数是30%,而在提供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 3%的人最后选择购买。
选项太多,反倒带来了副作用。
其他心理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的影响,即实际购买行为和购买选择增加的数量呈倒U型曲线相关,而不是线性相关[4]。
这个结果也很好理解。毕竟选项太多,人们需要花费在对比上的精力也更多,因而增加了决策压力。
此外,考虑到机**成本,有越多的选择,用户所要面临损失的机**成本也就越高,人们自然**更加患得患失。
好的做法,是给出恰当数量的选项,不过分多,也不过于少。
很多餐饮机构,都**在菜单里设置一些组合套餐。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选项,让用户更快做出决定。
比起看菜单一个菜一个菜的点,直接选套餐后,该有的全有了,还省去了很多麻烦,甚至还有些小优惠,这个感受非常愉悦。
又比如 Costco 这种精品**市,销售的商品种类并不多,但是各个都是精选,人们逛起来就非常简单。只需要走到对应的柜台下,找到自己需要的不同类型商品。
既不需要比较,也不需要思考,直接快速决策,非常轻松愉快。
当面临重大决策时,人们**非常重视。这个时候人们想要的,并不是简单快速决策,而是仔细分析和深度思考,来确保自己做出靠谱的决策。
产品和服务商此时应该做的,是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决策。
按照之前所说的决策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帮用户梳理清楚自己的诉求和目标,还能帮助用户分析不同选项的优劣,进而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举例来说,链家在帮助用户买房方面,就想了很多办法。
例如链家**让用户填写自己对房型的偏好。以问卷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选项填写,让用户一步一步澄清自己的诉求。既方便用户自己想清楚自己的诉求,也便于商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填写完信息后,甚至还有销售电话跟进,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
在帮助用户分析不同选项方面,链家也提供了很多工具,例如多房对比功能,方便的比较各个房屋的参数细节。
又比如它**给房子打上各种信息标签,例如“满五年”、“临近地铁”等等,方便用户提取关键信息,快速对比。
它甚至还**提供各种榜单,例如区域成交榜、必看好房榜等等,增加参考信息。
如此看来,显然链家早已不只是个房源信息中介平台了。通过这些功能和策略的加入,它的确在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决策,节约更多的时间,打造更好的使用体验。
决策是一件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果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决策时间,也就是在优化用户体验。
对于简单的任务,我们可以避开那些需要系统2理性思考的内容,甚至可以不让用户决策。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我们要尽可能帮助用户理清需求,提供充分易得的信息,帮助用户做出靠谱的判断。
你有遇到决策特别难的时刻吗,你当时是如何解决的,和本文所说的策略是否有重合呢?
作者:刘子勋,微信公众号:子勋说。搜狐高级产品经理,北师大心理学硕士,一个深爱心理学的产品汪,致力于让科学心理学成为人人**用的工具
本文由@子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