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30:31 人气: 14 评论: 0
许多运营社群的小伙伴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社群人很多,但却几乎没有交流。如何才能运营好社群?本文作者提出了3点建议。
随着社交平台的不断火爆,社群裂变营销玩法的逐渐在各领域逐渐兴起。但很多用户运营的小伙伴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大概几十多个,没有机器人,每个大概都是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的微信群在逐渐的沦为一个“死群”。
社群的活力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消失,即使尝试尝试了早报、晚报,财经,政治新闻,冷笑话等各种形式的内容,依然只是偶尔有人聊聊天,如果有社群活动成员只**“吱一声”的状态,让微信社群的运营异常困难。
据调查了解,目前最为活跃的群应该是带有比较强关系的社群群体,类似与家友群、亲戚群。但是多半为无效的活跃值,因为并不能产生任何让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更多的是情感归属性。
第二类是目的性社群,通常为弱关性群体,例如一些知识分享、学习社群,同时该类社群有明显和长期的目的追求性而且不是一次性结果。这类社群在活跃的过程中是有效性活跃值,因为目的性社群可以为用户带来价值,同时通过一定程度的转化,还可以为社群带来品牌价值。
最后一类为负效价值社群,通常为“游戏复活群”、广告转发群、微商商品**群,这类群对用户并无真正的价值可言,因为社群的主题目标毫无发展性**造成用户和输出内容的混乱,只是一锅“四不像” 的大杂烩,所以也没有促活价值的需要。
微信社群之所以运营的这么困难,并不是群成员不活跃,而是你没有给群成员活跃的氛围。
首先既然群员加入到了你的微信群,那证明这个群肯定是有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是存在的。你在群内发布的消息之所以得不到回应,是因为群员之间具有陌生感,这类社群是没有弱关系存在的,只是被你通过某种方式强按在群之内的,正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此对于你发布的内容找不到相应的回复点和交流点。
破冰的途径之一就是让群成员之间取得彼此间的情感信任,或者彼此有可以交流的内容。
建议可以通过调查小问卷的形式找到他们之间可谈话的内容,也就是需要你帮助他们找到弱关系的链接所在,这个弱关系可以包括:职业,心理,性格,习惯,喜欢,自身情况(单身与否)等各种方面的,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帮助其产生微弱的关系性。(这里可以尝试H5的页面小游戏和心理测评小游戏)
通过活动将弱关系相同的人放在小群当中进行试运营,并给与他们一些交流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彼此认识,以每个群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参与到大群的管理当中,就像是学校里的社团活动,在闲暇时彼此无更多交流,在有共同活动时能高效聚集在一起。
所以你需要去管理的只是几个群内的意见领袖,而不是全部的成员,任务的下发和安排由他们来做主。
这里依然要提到的一个重点问题,社群是一个不断膨胀的团体,即**有相同理念的产生也**有不同见解的分歧,做好社群内成员文化的协调工作至为重要,也是维护社群运营的核心所在,面对庞大的用户一定要冷静分析处理不要一味的接收。
社群裂变最重要的不是急于将商品快速的分销出去,而是建立准确的用户定位,不能一味的只对商品进行宣传推广。
裂变要做到的是不仅要给老用户带来满足感,同时还要给新用户一定的新鲜感。如果只是让用户去发个分享链接和课程链接,给裂变出的用户那么一定**被当做广告屏蔽,复杂的商品领取手段和不明确的优惠劵使用手法都**带给用户较大的失落感和欺骗感。
比如最近盛行的微信小程序游戏,玩在其中的用户**通过分享的方式为自己续命和增加游戏道具,但对被分享的人来说只能是一场灾难,甚至有文章断言微信**死在“小游戏”。所以在进行裂变分销的时候要重要的不仅仅是老用户的盈利感,还要注意新用户接受程度的体验感,切忌繁复、套路的操作方式和疲劳的**屏内容。
新用户简单的过滤后,我们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出裂变的根源用户出现在哪,分析出多数用户进入到改社群的需求点,进行小群的精准定位。
要记住庞大的社群运营肯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管理疲惫,例如非法信息传播以及有效信息淹没现象。而分层制的社群运营,通过裂变点来割裂用户所处的社群环境,以一个月为一周期,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新老用户在不同的小社群进行流动式的活跃,并再次过程中体现一致性的社群理念,增加用户之间的感情认同。
要想实现社群的自身裂变,就要需要依靠符合社群定位的社交平台。
纵观所有社群,一般形成较大规模社群的大多数**出现在**群当中。这是因为**对比微信有三大优势:
故此**群更能够轻松实现社群的自身裂变。
但我们发现**群的死群可能性出现的几率更高,通常上千人的**群日常活跃用户不足几十,造成这种原因的局面也是我们上面所分析的结果,也是**群的重大弊端——**群无法实现分层制度的社群运营模式,群成员之间既无法在同一个大群内有效的共同交流,又无法良好的实行小群运营模式。
所以想要社群实现自身裂变,社群所要选择的最佳平台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本文@天行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