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31:09 人气: 9 评论: 0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愈发盛行的现今社**,人类表面似乎“越来越紧密的聚集”,带来的却是“越来越疏离的陌生”,构成世界的基础不再是坚固稳定的“板块”,而是瞬息万变的“流沙”。
有一只四处游荡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真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则可以在上面自由闲逛,性起之时甚至可以在佛像头上撒泡尿;每当善男信女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看着那令人陶醉的**气慢慢升起,猛吸几口,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这么软,说跪就跪!”
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
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
野猫讥讽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然后,野猫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撕成了两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自己,不仅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更重要的是具备摸清时代脉搏的洞见,首先必须要回答“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环境”;英国著名社**学家、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其著作《流动的现代性》中,曾一针见血地点明现代社**的重要特点——“流动性、碎**化”,并且这种趋势仍在加剧。
一个流动的社**具有这样的特征:人们对瞬时与快速的追求取代了对连续持久的期待,流动性与速度成为社**分层的决定性因素;既有的规则与标准都正快速液化,不再存在稳固的单一权威。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愈发盛行的现今社**,人类表面似乎“越来越紧密的聚集”,带来的却是“越来越疏离的陌生”,构成世界的基础不再是坚固稳定的“板块”,而是瞬息万变的“流沙”。
鲍曼倾向于把当前的社**状况描述为“轻灵的”或“流动的”现代性,以区别昔日“沉重的”或“稳固的”现代性,并且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代性与过往不同,先前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时期,现代性是固态的、坚固的,以空间的占有为主。
而目前我们进入第二阶段的现代性——液态现代性,科技发展,交通运输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大大提升物品和信息的传递速度,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再也不是现代社**文化的关键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液态现代性对时间、速度与变化的强调,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沟通再也不必依赖于运输速度,尤其是今天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更凸显出液态现代性特色。
在他备受关注的《流动的现代性》这本书里,试图通过解放、个性(individuality)、时空、工作和共同体这五个概念来理解当前的社**状况;在这本书中,鲍曼详细考察了我们从沉重的稳固的硬件取向的现代性向轻灵的流动的软件取向的现代性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给人类状况带来的深刻变迁。
总体而言,鲍曼试图通过固体和流体所具有的性质来理解现代性在不同阶段上的总体特征,进而说明当前的社**状况是一种新型的社**状况;在他看来,流体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别于固体: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现代性的历史,鲍曼倾向于把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分别视为稳固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现代性的典范,他们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洛克菲勒希望不断扩建他的工厂、铁路和油井,并想终生拥有这些东西。
然而,盖茨不**因为失去他昔日引以为荣的财产而感到惋惜,因为今天能够给他带来利润的并不是产品的经久耐用,而是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洛克菲勒的所作所为体现了现代性稳固阶段的社**状况,而盖茨的做法则揭示了现代性流动阶段的社**状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洛克菲勒和盖茨来了解各自的时代脉搏。
总之,如果说洛克菲勒是“稳固的现代性”的图标,那么,盖茨则是“流动的现代性”的图标。
如果说现代性经历了“稳固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现代性”这两个阶段,那么,我们不免要问,现代性的进展使人类状况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迁?在此,我们以权力的运作方式、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以及主导的生活方式为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做出回答;
法国社**学家克罗齐埃关于“科层现象”经典研究表明,权力来源于对不确定性领域的控制;尽管鲍曼十分**同克罗齐埃提出的这一观点,但他也试图表明,伴随着社**状况的变化,权力运作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权威变成了榜样”,用鲍曼的话说就是:
“不要告诉我,请示范给我看”
鲍曼指出,沉重的福特式资本主义是法律制定者、程序设计者和监督者的世界,是一些人追求另一些人规定的目标的世界,所以,它也是一个权威的世界,换言之,它是领导和导师的世界:领导总是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导师**告诉你如何去做;尽管轻巧的消费主义式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废除法律提供的权威,也没有使它们变得多余,但它导致了多个权威的出现,而“多个权威”在术语上是一种矛盾的说法:当多个权威出现时,它们**彼此抵消,于是,权威不再发布命令,它们开始讨好、引诱选择者。
(1)榜样正在取代权威
如果说权威是稳固的现代世界的副产品和必要成分,那么,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榜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鲍曼以健身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健身教练总是把自己视为一个榜样而不是一个权威;同时,他们还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去照顾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忽视了这个职责,你应该感到内疚和羞耻;你身体的不完美是你自己的罪过和责任;你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毕竟,“解铃还需系铃人”;在日益个体化的生活世界中,健身教练试图向追随者暗示,如果你能像我这样积极锻炼,你就**拥有我这样的身体;正是日益个体化的生活状况,促使男男女女寻求榜样,而不是领导;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榜样正在取代权威。
(2)寻求榜样、忠告和指导很容易令人上瘾
然而,在鲍曼看来,榜样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个人问题,原因很简单,并非所有的榜样都包含着他人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以吸取的教训,即使如此,无望的个体还是怀着极大的热情继续探听“如同他们”的他人的私人生活,因为他们只能凭借自身的判断和努力去寻求忠告和指导;更糟的是,寻求榜样、忠告和指导很容易令人上瘾,你越是这样做,就越需要它;鲍曼指出,由于新方案不断涌现,大部分方案在实施之前就已经流产,于是,寻求方案的欲望变成了自身的目的,而且是惟一不受挑战和质疑的目的;鲍曼描述的这种现象十分类似于“组织目标的置换”,在一个组织中,规则本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然而,墨守成规的组织成员却总是“为了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从而把遵守规则本身当成了组织目标。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现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沿着马克思、韦伯和博兰尼的思路,鲍曼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
如果说资本与劳动在现代社**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系,那么,稳固的现代性时期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的时代,而流动的现代性时期则是劳动和资本相互分离的时代。
在鲍曼的眼里,稳固的现代性就是沉重的资本主义时代,就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的时代,而且,这种结合因它们的相互依赖而加强;工人为了生计而希望被雇用,资本为了自身的再生产和增长而愿意雇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和工人注定要长期结合在一起,工厂就是他们“共同的栖息地”;鲍曼说,庞大的工厂犹如一个封闭的监狱,双方都不得不呆在里面,而促使资本和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这种雇佣关系;此时,国家的首要职责就是促使资本和劳动的“再商品化”,国家必须保证资本家有能力购买劳动,而失业者则是完完全全的“劳动后备军”;然而,伴随着民族、国家的衰弱和全球化的兴起,社**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灵活性”已经变成了现时代的标语,因此,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脆弱的纽带”的时代,“短暂的结合比长期的联系对人们更有用”。
(1)资本开始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
在当前流动的现代性时期和轻灵的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与劳动开始分离,连接二者的纽带开始松动,一方面,资本可以“轻装上阵”,它可以随地停留,也可以随时离开,因为资本仅仅意味着一个装有手提包、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行李箱;另一方面,劳动依旧像过去那样是静止的,但是,它曾经希望永久停留的那个地方却失去了昔日的稳固;鲍曼引用巴黎大学经济学家科恩的话说,福特或雷诺公司的员工几乎可以断定,他们将终生工作在这里;而微软公司的员工不知道他们明天**在哪里;在鲍曼看来,资本与劳动关系的这种进展类似于从婚姻到同居的过渡;通过先前不敢梦想的移动自由,资本切断了自身同劳动的联系,资本开始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
(2)资本要结合的变成消费者
如果说在稳固的现代性时期资本要结合的是生产者,那么,在当前流动的现代性时期它要结合的则是消费者,毕竟,这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因此,资本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和利润,就必须依靠消费者,而且其路线受到了消费者在场或缺失的影响,受到了消费者数量和规模的影响,借用斯里夫特的说法,新的全球精英喜欢用“舞蹈”或“冲浪”这样的比喻来表达他们的行动取向,至少在1988年发表《自由论》以来,鲍曼反复倡导的一个观点是,移动速度在当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要的或许是首要的社**分层和支配等级的因素,所谓精英就是那些可以快速移动和自由行动的人。
在人类历史上,定居和游牧是两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在现代性的不同时期,定居固定人口和游牧流动人口在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稳固的现代性阶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常同居住权相连,那些没有“固定地址”的人往往**受到法律的歧视;然而,在流动的现代性阶段,情况正在发生逆转,定居生活相对于游牧生活的绝对优势在迅速消失,占绝大多数的固定人口正在受到游牧精英的控制。
在稳固的现代性时代,“进步”意味着放弃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寻求定居式的生活方式,这时,支配意味着直接而密切的干预,意味着领土征服、兼并和殖民;然而,在轻灵的现代性时期,情况显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动的现代性支配游戏不是在“较大者”和“较小者”之间,而是在“较快者”和“较慢者”之间进行;鲍曼多次引用爱默生在《谨慎》一文中写下的至理名言:
“在薄冰上滑行时,我们的安全取决于我们的速度”
他明确指出,一旦速度意味着支配,“领土的占有、利用和殖民”就变成了一个障碍,换言之,它由资产变成了债务。
“中产阶级”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80后乃至90后的对于自身身份向往与生活方式想象的范本:“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大公司有稳定的工作、拥有一定的生活品质与品味等”;许多商业品牌,直到今天,依旧将这一“中产”人士形象,作为目标受众画像与重要沟通信息;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快速迭代,我们发现,“中产”认同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局,这种混局有以下四类:
以上乱局提醒我们,“中产”一词逐渐变得含糊、暧昧,不再能承载今天年轻人对于自我身份与生活的清晰想象了;所以在文中提出衡量阶层的四方复合框架:“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社**资本-文化资本,共同组成划分阶层的复合指标;”其中:
而中产迷航,本质上是源于衡量中产的几大“资本指标”的迷失与迭代:
当下,这四大指标都在发生一定程度的松动,在这里我们围绕政治、经济、社**、文化资本四大指标逐一展开论述;
中国的阶层划分以职业为基础,围绕人们社**资源支配能力、经济收入和知识技能等指标,提出了中国社**的“十大阶层”划分:
以职业为核心的“十大阶层”框架受到挑战,以近期热播的《欢乐颂2》为例:谭宗明、曲筱绡都是公司老板,可以一同归属于第三“私营企业主”阶层;安迪、赵启平都受过精英教育、具备高度的金融和医学技能,关雎尔和樊胜美在各自岗位上也从事一定技术性工作,因此四人同属于第四梯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咖啡店担任售货员的邱莹莹,属于典型的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比起笼统的“中等收入群体”,十大阶层的划分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的阶层分布,但此框架也面临快速变化的社**现实的挑战;例如,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出现,但其内部的分化已经愈来越严重;《欢乐颂》中,赵医生和樊胜美都属于这一阶层,却不能否认二者在财富和社**资源上的较大差异。
残酷分化与新富蹿升:中产内部财富分化的加速;对于中产阶级经济资本的衡量,可以从资产、收入、消费三个角度切入,而在今天,经济资本指标的迷失,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加速分化、新的收入方式蹿升,以及跨层消费的大量涌现三方面。
(1)资产分化:中等收入人群财富分化的加速化
“这个阶层的底部与顶部,生活品质可能天差地别。”,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2)新富蹿升:新的财富获取方式与速度
“天佑一个月赚的钱比你一年赚的都多。”今天,传统中产阶级所依靠的财富获取方式与获取速度也发生了变化;以互联网、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新兴的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并伴随中国快速的消费发展,财富的积累周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大缩短;从一个接一个以光速走红,拿到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的“天价**酬”的小鲜肉;到动辄获得千万天使投资、层出不穷90后CEO,再到年入百万的“网红主播”……当前处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年轻人,正以十几倍于传统中产的速度积累财富;例如,著名互联网餐饮品牌“西少爷”自成立起,用不到2年半时间实现了年营业额上亿,2017年初再次融资8000万,累计融资了1.4个亿。
(3)跨层消费:投资当下而不是储蓄未来
“既然再努力存钱也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好好投资现在的自己?”经济指标的混乱松动体现在消费领域,则是跨层消费的大量出现;不断被讨论的“全民消费升级”,使得“消费”作为阶层的体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今天,在各种消费者金融工具的助力下,刚工作的邻家小妹很有可能和私企高管在用同款LV,吃土也要买戴森、用CPB、SKII的年轻受众不在少数……;例如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和年薪40W的都市中产,从消费内容来看,二者之间差别并不显著,月薪三四千的毕业生在买BOSE降噪耳机和一万多的单反,办1.5W的健身卡和2W重疾险;而高负债的中产也并没有想象中阔绰,他们也在用平价优衣库和双十一降价快消品,买一条爱马仕丝巾、去一次米其林,已经算是生活中的犒赏。
白领光环褪去与新专业主义形成:新的职业流动通道;我们再来看看以职业、学历、社**网络等指标为核心的社**资本指标,在过往,学历、职业不仅是社**阶层分级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阶层流动的有效通道。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考上大学意味着“鲤鱼跃龙门”,而985、211等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被看作“天之骄子”和预备精英。与此同时,大公司、名企白领、体制内的铁饭碗,则被看作是占有社**资源的最优选择,而校友资源、大公司背书的商业合作伙伴等也是凝聚社**网络的最有效渠道。
然而今天,我们看到,高学历和白领工作的功能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以技能为核心的新专业主义;过去以职业身份为基础、组织资源交换为中心的传统社**网络,也逐渐让位于以个体跨界协作为核心的新人脉主义。
(1) 高学历的光环褪去
“211毕业,还不如送快递赚得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高新产业的崛起,创造出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年代;一方面,是高学历的资源承载力日渐微弱:从“留学镀金变镀铜“现象,到对“考研热”的反思、“读书无用论”的卷土重来,再到“清华北大毕业买不起房”,最近伍继红从人大毕业生沦落为底层贫困户的新闻,也印证了学历不再是阶层地位的可靠保障;而另一方面,是新职业、新岗位大量涌现,用人单位在招募上不只关注学历,而更为关注实际能力,这些工作在内容上或与传统行业迥异,旧有教育内容难以完美匹配;或要求极高的实践性,通过资格培训可以迅速上岗;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即便教育背景缺乏优势,也可以通过快速学习新技能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2)白领工作光鲜不再
传统的白领工作也在失去优势,白领大概就是未来最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一方面,以基层公务员、国企职员、银行柜员为代表的”铁饭碗“,以及私营外资企业中的基层白领工作,因其相对机械的工作内容、狭窄的技能范围、有限的上升空间,越来越不被年轻人青睐,根据最新的国家统计数据,2015年在城镇国有、集体“体制内”工作的人数,仅占全部城镇就业人数的16.6%,这个比例从5年前的20.3%一路下滑。
另一方面,过去年轻人所向往的进入传统外资公司、大型公司,努力晋升管理层等路径也逐渐在失去曾经的光环,早在2014年开始,诺基亚、摩托罗拉、IBM等大型外企就相继迎来裁员潮,传统意义上光鲜的外资白领身份已成为”昨日**花“,麦可思研究院、社**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国企、外企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就业首选,国企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5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5届的9%。
(3)围绕“技能”形成新专业主义
“技能点Max才是人生赢家”,在今天,伴随着传统职业中学历的价值弱化,个人技能开始被前所未有地强调;在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社**背景中,中产阶级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呈现出单一化、组织化、固定化的特点,但在今天,我们发现,以“技能”的多元化、个人化、流动化为内核的”新专业主义“,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1)技能的多元化:从兴趣爱好到变现技能
在今天,除了医生、律师、工人等传统技能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消费产业壮大与都市生活方式升级两大浪潮,个体的生活技能、娱乐技能、文艺技能被赋予更多价值;这些技能在从前仅仅被看作是“兴趣爱好”,而在普创文化时代,它们成为年轻人完成阶层跃迁的重要途径,以美妆、家居设计、厨艺、电竞、日常穿搭等领域的主播和博主频频走红,大量青年创业者涌现,年轻人发现,在遍地的“风口”中,任何过人的**研和积累,都有可能成为“变现点”。
尼尔森咨询的一项数据调研显示,在90后女生最想从事的职业中,美妆博主位列第一;而《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504.6亿元,玩游戏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不务正业的爱好,而是专业程度高、变现能力强的技能;例如专业狼人杀俱乐部JYC创始人JY,被粉丝称为“电竞佛祖”,JY甚至没有参加高考就进入了电竞行业,6年的职业选手生涯使他练就了高**的游戏水平,也成为最早期的LOL人气解说之一,身价很快破千万。
2)技能的个人化:从以“公司平台”为核心到以“个人品牌”为核心
在今天,“互联网+”的浪潮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使得个体能够绕过公司、组织的束缚,直接寻求成功渠道;“个人品牌”成为中产技能核心,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趋向于根据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性格特质来发展技能;在当前“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时代,技能的生长更多围绕着自身,大量年轻人开始尝试自由职业和创业,各类自媒体、大V、营销号和创业者的成功,意味着技能正在愈来愈脱离组织资源,以独立的个体为生长源头;TalkingData与Wemedia联合发布的《2016年自媒体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微信、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的账号分别达到2300W+和35W+,自媒体融资**千万的项目就达到33个,融资项目总量达到69个,Papi酱拿到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千万融资,咪蒙更是身价不菲,创造了一条广告45万的神话。
3)技能的流动化:从守住“铁饭碗”到更加灵活的“斜杠”能力
比起守着“铁饭碗”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的传统中产,在今天随着“风口时代”和“风险社**”的同步到来,年轻人开始信奉“艺多不压身”,打破单一职业的束缚,更加注重多方向、强跨界的技能培养,强调流动且复合的专业态度;全球范围来看,大量的”斜杠青年“正在出现,他们不再被单一职业或专业背景绑定,封闭固守自己的特长领域,而是重视持续学习,横向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将核心技能与更广泛、多样的商业机**和社**实践接洽;高流动、多层次的技能的既可以分散风险,为未来有更大可能性的自我发展埋下伏笔,还可以让年轻人更加具有稀缺性和竞争力;例如,上班时间是部门经理,下班时间是简书”大神“的”知识型网红“彭小六,他给自己斜杠了许多标签:30岁IT老处男、上市公司部门经理、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达人、阅读进化游戏创始人、简书签约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手绘老师……
4)围绕“生态”形成的新人脉主义:个体跨界协作代替组织资源交换
在技能个人化、流动化、多元化的趋势影响下,作为重要社**资本的社交网络,从以职业身份为基础的组织资源交换,开始向以技能水平为基础的个体互补协作转变,“新人脉主义”逐渐形成;对于传统中产阶级来说,社交网的运作是以自身在组织、公司中的职位身份为基础(例如机关干部、银行职员、企业高管等)进行组织资源的交换,所生成的是密切的强度关系;而在今天,以个体为核心进行的轻度、灵活的跨界协作正在成为社交网络生长的新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中,年轻人突破了行业、职位、专业背景的藩篱,互相激发、协作、共创,大量以特定项目和产出为目标的中弱度合作关系发酵起来,形成“新人脉主义”下的自由社交生态;例如“一起开工”是目前广州最大的联合办公空间,该社区由年轻跨界、富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的年轻创业者共同建造,在这个社区中,“办公”的形式是次要,年轻人能学到什么知识,认识到什么人,接触到什么资源才是关键。
因此,我们看到,伴随着传统职业、高学历等旧有阶层跃迁路径的逐渐弱化,以技能多元化、个人化、流动化为核心的“新专业主义”,和以个体跨界协作为主张“新人脉主义“,正在重塑”社**资本“内涵,为未来的阶层划分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今后的年轻人来说,将自己卖身给大型公司或机构、依靠组织资源勤恳攀升的中产阶级形象已经不具有吸引力,更加以个人能力为核心,自主、灵活、多元的职业规划将成为年轻人实现个体价值、提升阶层身份的新通道。
区隔升级与创造力渴望:新的鄙视链产生?我们看到,新时代阶层划分的“文化资本”在全面升级,首先,品味、审美、生活方式这类传统西方文化指标,在中国语境下在变得愈发重要,基于“格调”而聚拢的阶层和圈层逐渐成熟,而伴随着文娱产业爆发式发展,“品味”的内涵也在日渐多元;其次,在消费主义盛行,“人人皆可买品味”的时代,“创造力”异军突起,正在**越陈旧的审美格调,成为个体化时代更关键的文化资本储备。
对于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品红酒、打高尔夫、学习马术等传统乏味的中产腔调在丧失吸引力,更具有个人风格的自我创造,才是学识、品味、素养的高级体现。
(1)品味与审美的区隔升级:“你人不坏,可惜品味太差”
除了经济资本中财富分化的日益显著,社**资本中职业、学历等因素的失效,我们可以看到,在阶层分化区隔的机制中,文化资本的作用正逐渐突出。而随着物质水平的大幅提升、文化产业的爆炸性发展,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文化资本中的“审美和品味”正在成为人们彼此划分的重要依据;带金链子开**跑的“煤老板”、“暴发户“,和走低调奢华路线的企业高管、高级知识分子之间存在显著文化鸿沟;“直男癌美学”、“北欧风”、“日系性冷淡”等标签展示了审美差异,是“豆瓣文青”、“B站二次元”,还是**空间“葬爱家族”,玩抖音还是快手,听万青还是凤凰传奇,看是枝裕和还是郭敬明,赏樱去日本还是玉渊潭……种种问题暗示着品味的多样化。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依据审美和品味划分出的“圈层”,正在取代简单的经济条件,成为身份认同的关键,而新的鄙视链也由此形成;例如朋友圈的**屏爆款《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一文,列出了中产阶级内部赤裸裸的“品味鄙视”——孩子有没有英文名、看得是欧美动画还是国产熊出没,兴趣的是马术还是电子琴,都成为阶层内部区隔的显著指标,有家长表示,“不**烘焙、陶艺,都不好意思去开家长**。”
(2)更高阶的创造力比拼:“敢想敢造才是第一生产力”
品味审美虽然重要,但并不能完全帮助年轻人寻找同类,“创造力”作为更高阶的“品味体现”,正在成为年轻人划分圈层乃至阶层的新生指标;无论多独特高雅的品味,都难以脱离对消费的依赖,在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渐次爆发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消费拥有好品味,单纯的挑选和购买已难以区隔人群,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创造”来定义自我、彼此区分。
随着基础性环境的提升,互联网资讯的发达,电商行业的繁荣,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动,分享经济的流行,创造的成本在降低,创造成为年轻人实现个体价值、进行社**联结的重要方式;例如,即便是在网文圈、手绘圈、剪辑圈等兴趣群体内,也存在“大神”、“大触”和“吃肉小透明”的圈层划分;喜欢听音乐、看电影、爱好文学也不再让年轻人满足,**写歌、**拍**、能进行小说创造,才是一起玩耍的打开方式;“登月舱”是一个由高中生探索成立的学习社区,旨在建立适于未来社**的全新学习生态,满足社**需求和学习者自我实现,不久前登月舱联合北大附中建立了创新型微高中“探月学院”,“探月学院”的课程设置涵盖艺术创造、大数据研习、文学创作、认知学等多个领域,致力于辅助学生在技术爆炸所带来的高度不确定的未来社**,寻找到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人定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
综合这两大趋势可见,未来的中产阶级身份认同将**呈现出愈加复杂、多元的态势,但是在这种复杂和多元之中,存在一些可以被前瞻到的基本方向,“流变时代的精英焦虑”认知框架也处于持续的变动调整之中:
围绕丰富个体性所呈现的新“中产认同”正在萌芽,与过去建立在工业化时代,嵌入民族国家与大型科层组织的“中产概念”不同,今天,讨论新的“中产”概念的形成,需要理解流动现代性与网络现代性对于社**制度的基础性改变,工业化时代建立的财富、职业、消费等制度松动,人们的身份认同需要寻找新的锚点,安顿自己的身心,也寻找新的集体认同;具体而言:
(1)在政治资本指标上
作为阶层划分核心的“职业”,在今天发生了大量的变化,其原有的职业体系中,较为看中体制内职业,但与今天体制外职业的快速发展、变动已经不够相符;其次,其虽然复合了教育、技能等指标,但没有纳入品味、审美等文化资本指标,而后者在今天的阶层身份认同中,已经占据越发重要的位置,其本身也在不断的复杂化。
(2)在经济资本指标上
拨开全民消费升级的迷雾,消费者追求跨层消费的同时,更在追求彰显身份地位/炫耀式的消费才是更完整的图景;随着财富分化现实的显性化,在消费升级时,人们并不是盲目升级,而是始终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升级规划;之后,人们将寻求更加细致划分的资产、收入和消费层级,通过更详细的层级划分来自我定义与认同。
(3)在社**资本指标上
以个体为核心的技能与跨界能力,有希望取代原有组织内的“职业”身份,而以“观念共享、技能互补”为原则的群体身份认同将成为趋势;社群的形成不再基于同质化的专业背景和职业选择,而是基于技能层面的合作互补和观念层面的彼此认可,个体以跨界协作的形式互相嵌入,形成富有活力的生态链;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以”创业狗”自嘲的青年创业群体。
(4)在文化资本指标上
品味审美与风格等维度将持续细化,并且越发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
“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它们向年轻人传达着社**分化与分层的残酷现实,赤裸裸的阶层展示甚至**让我们浑身不适;但在梳理阶层身份趋势时,我们也能看到,传统、固有的阶层划分指标正在经受冲击与变动,虽然这令人感受到了不安与迷茫,但那些持续生长的新指标与认同,都在朝向更多元、更个体独立的方向演进。
因此,面对今天的阶层混局,与中产坐标轴的松动变化,我们无需被阶层相关的焦虑过分裹挟,去否定更有质量的良好生活,与更大程度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可能;年轻人恰恰可以基于四重维度全面松动的现实,去有的放矢地发挥个体力量;相信在变动不居的时代里,结构性的全局观念可以博弈快速的现实变迁;稳定、灵活的个体生长,可以平衡莫测的风险与机遇;而更加自由、跨界的社**联结,有可能成为大型组织松动后个体的新归属。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现代性是流动的,互联网的信息如一条大河,无时不刻在“流动着”,面对移动的便捷和互联网的信息洪流,现代人已经不适合刻板的思考,而必须随时随地,让思考也流动起来;如今,再没有什么能将人类困住,除非人类自身,在商业领域,传统中产模式的失灵和新的阶层指标生长,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发:
(1)商业启示一:营销策略
液态世界营销的钥匙在于“延长时间时效性”,在记忆变幻无常、脆弱和转瞬即逝的世界里,面对数不胜数的诱惑需要彼此竞争才能得到时间上渐渐耗尽的注意力。
在此背景下,营销关键点即在于:时间敏锐度是营销活动所必须把握和抓住的,在品质之上,消费行为有了新的时间的维度,消费市场青睐并提倡快速的周转、使用与丢弃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因此,营销的本质不再是帮助物品赚取利润,而是提供迅速的替代品;面对所提出的“时间敏锐度是营销活动所必须把握和抓住的”这一关键点所作出的回应:
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营销的时效性?因为每个人的愉悦感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品牌在内容营销时要做到“分众”。
电影《小时代》是首个分众的产品,面向的对象是高中女生;楚楚街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SK-II的《28岁未成年》和伊利的家庭**级电视等等均是“分众”的实例,结合正快速发展的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产品、分内容精准触达将成为可能;
现今,流量增长进入寒冬,获取用户或者获得用户的使用时长越来越难——2012年,一个App用户获取成本平均0.1元;2016年,一个App激活用户的成本为数十元;未来,有可能花费千元所买到的仍是“伪”用户;这里要提及了营销的另一重要概念——IP,IP是信息过剩时代的稀缺关注力,是商业天然载体,基于IP文本不断开发,从用户中挖掘多元变现方式,IP产业链也由此产生——涵盖IP文本、内容制作、内容发行和运营、衍生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线上线下零售渠道。
在注意力碎**化的今天,正是IP的出现,使内容有了其衍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盈利和想象空间;未来,每一个人都将受IP影响;例如迪士尼已形成了“IP+媒介+内容+主题公园+科技”的生态模式,在其收入构成中,人们最熟知的主题乐园等线下贩卖部分的收入只占不到四成,而院线影视作品等文化产业的收入占了将近一半。迪士尼充分利用前中后期全方位利用、同步上线各类相关IP产品的做法的确是IP“生态链”营销链条中一起优秀案例。
(2)商业启示二:品牌策略
用更丰富的人设形象替代传统刻板的“中产”目标消费者画像,契合、引导与启发今天消费者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向往。
目前市场上大量围绕“中产形象”与“中产理想生活”的沟通,依旧是以传统的指标来定义中产,无法打动、启发消费者,新的“中产”肖像,是以个体化为核心的多元、差异的中产形象,比起铁板一块的传统中产,今天人们对于身份认同与理想生活的想象,已经有更多复杂、细致的表达;因此,品牌应调整营销案例中的“成功人士”形象,理解年轻人今天对于优质生活与理想自我的向往,用具有更多真实的生活细节与品味,更独立自由的表达与个性,以及技能充沛、灵活跨界的“U**式”人物,来取代传统印象里的“精英人士”;在代言人的的选取上,比起代言过多、品牌价值持续稀释的影视歌明星,可以更多考虑更能投射今天年轻人自我向往的新文化领袖(例如知乎大神);例如,5月23日,天猫发布理想生活的五大趋势,分别为“乐活绿动、独乐自在、人设自由、无微不智、玩物立志”,而这五个关键词从生活方式、社交状态、身份认同、科技品质和爱好创造五个维度出发,相对更清晰、贴切地勾勒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新向往,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同。
被称为“国博武力最强讲解员”的河森堡,同时也是一名知乎大神,在一席发表《进击的智人》演讲后一炮而红,因其“学识好、颜值高、幽默风趣”吸引了综艺、媒体的关注,同时收获大批年轻人的喜爱。近日,《男人装》联合杜蕾斯推出一系列性感写真,作为“认真的男人最性感”的最佳代言人的河森堡,诠释了“正经 made me sexy”这一性感概念。
(3)商业启示三:产品策略
爆品策略之外,通过更细致和多元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帮助消费者形成更加系统性的彰显身份地位消费/炫耀式消费。
在财富快速分化、全民消费升级的迷雾之下,年轻人更加需要通过消费来清晰地定义自我;中产的经济资本指标分析提醒我们,中产内部的分层一直在持续,甚至加大,围绕自我阶层定位的焦虑在持续。
不同于上一代身份消费的简单层级化(粗暴的高/中/低三档)、符号化(消费某个单品就代表了某种身份),新一代更加细致、复合的身份消费体系正在形成,它综合了:
因此,品牌需要持续细分自身产品与服务的目标消费者定位,通过阶层异化、经济差异、价值观与品味、风格与生活方式四者综合的指标,进行目标消费者的细分与管理;通过由更清晰差异化、更成体系的产品与服务,来帮助消费者在不断分化现实中,根据自身综合经济、社**与文化认同,完成更体系化的生活建构,实现更细致自我认同。
例如著名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将旗下30个品牌,从等级上分为“奢华( Luxury)”、“高级( Premium)”与“精选 (Select)”,从居住时长上可以分为“长住(Longer Stays)”与”非长住(Non- Longer Stays ),而以上每一个类别又可从风格上分为“经典(classic)”与“特色(distinctive)”;如此一来,即便是价格相近的premium酒店,其受众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品味、需求、生活习惯,来选择不同的居住风格,从而在经济、文化、社**等多个维度做出更符合自身地位的消费行为。
(4)商业启示四:传播策略
从刻板的身份彰显,到嵌入新“中产”认同形成的文化网络。
在今天,品牌如何塑造在中等收入人群中的影响力?需要理解过去以大公司为身份背书的中产认同,到今天以个体技能、跨界协作能力为核心的新中产认同的转变;调整过去以传统时尚活动、名人代言、高端俱乐部等可以彰显刻板中产身份的传播策略,而真正深入理解、乃至共同建设今天新中产们形成中的、崭新的社群网络与社群认同;因此,品牌应该看到,在大型科层组织联结失效的今天,新的中产人群在寻找新的社群网络:
这些基于个体的跨界技能与文化审美所形成的社群网络,正在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正是品牌介入、部分参与甚至承担建设责任的好时机;通过持续追踪与掌握新的跨界社群与文化圈层的形成与发展,积极促成不同领域中富有创造力的文化领袖、领先消费者们跨界联合,从而使的品牌与传播成为新生社群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筑新中产认同;例如2016年淘宝举办了为期3天的“淘宝造物节”,该节日专门针对90后年轻人推出,在淘宝造物节中,可以看到最原生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造物行动,90后明星偶像网红“造音造艺”、精灵古怪的淘宝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创造来构筑安全感、实现个体意义和与社**的联结,“每个人都是造物者”,“脑洞大、创意新、敢想敢创”成为这次活动的关键印象,得到许多年轻”造物主“的认可。
有一天,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
鹦鹉很羡慕乌鸦自由,乌鸦也很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
乌鸦得到安逸,但难以得到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
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主人见此,感叹道:自由和安逸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不可兼得;现代人的太多焦虑常常来源于此。
对于现代社**的理解,鲍曼给出两个关键词:自由和安全;人们对自由与安全的基本需求,以及其间的矛盾在鲍曼看来:现代文明的缺憾源于压抑,即人们在获得某些安全的同时,却失去了自由;后现代性的缺憾源于自由,即人们在得到日益增多的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安全感;今天的社**,自由和安全更是在线上线下吊诡地交融,人们在线上跨国交流挥斥方遒,在游戏里挥舞道具组队冲杀;同时人们也生活在门禁和摄像头森严的楼里,有时连邻居的门从来都没有敲开过。
水伯, 微信公众号:SFA-000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产品经理、创始人;首届“赢在中国”获奖选手。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