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33:57 人气: 1 评论: 0
编辑导读:想要一个产品或者项目成功,单靠自己是没办法完成的,需要团队协作。而在进入一个新公司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快速融入新业务开展新工作。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每个人都是从入门开始成长,产品新人亦是如此,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们都知道都要在职场中不断提升自我以及能力上限。不管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多数人在入职时都**彷徨过,不知如何快速融入新业务开展新工作。
而在当下的职场生存环境下,其实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新公司充斥着各种幻想,而现实往往**击碎这些幻想,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商业化产品,不容许有太多失误。
而适应不同场景的职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底层能力,而在职场中新加入一家公司,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么我们如何化解这个挑战呢?
在刚刚进入一家新公司的时候,要学**细心收集资料。例如,无论公司大小,都**有标准的入职流程,**给你一系列的资料,那么你知道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吗?肯定是公司给你什么信息,你被动接受什么信息。那么作为一名积极的新员工,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诉求清晰。
在多数情况下,主要获取有效信息比被动获得信息的有效性**高很多,对于产品来说,有效的信息可以直接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因此,作为一个刚入局的玩家,我们要充分了解身处环境的问题才能更好更快融入场景。
但是即使是正常入职成功,我们也要降低自己对一家公司的预期。根据人力资源媒体HRoot曾发布过的数据,一家公司入职一名新员工后,该新员工只有60%情况下**对该公司产生满意的评价。
所以作为新成员,我们要学**控制自己的预期,非必要情况下无须把一家企业想的有多么优秀,但也不必贬低,平常心看待,肯定**让自身更加舒适。
在快速了解到公司现状后,接下来你要善用自己过往的职场经验,迅速介入业务。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体系化的公司,那么**提供给你相应的资料,例如一些标准化的文档以及流程。
关于产品需求生产/规划过程中,这些标准化的文档可以帮助你快速介入,除此之外,有一个文件就很重要,就是座位表,通过座位表可以减少二次沟通,准确找到你想找到的那个角色,如果是20人以内的公司,那可能就没这个必要,但是如果**过50人的公司,可能你就需要有座位表作为自己的记忆工具,否则未来可能很难记住哪些开发/测试/设计负责哪些模块。
人与人的关系在任何一个小团体里面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轻松融入一个新团队,必须要学**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在最开始要学**一个倾听者,少说多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整个团队建立认知的过程。
那么这里有三个小技巧:1、主动承担任务;2、积极乐观面对;3、认真心细处理;
那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学**主动承担责任,主动承担包括在做好自己的手头任务的同时。当你刚开始做一个需求时,你**发现有时候**有很多重点的因素没有考虑到。
那么如果需求一旦上了生产环境,那么你的项目成员就**承担连带责任,这里就要学**主动承担责任,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是XX开发没注意或者这应该是测试人员应该关注到的事情,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有很多任务,甚至有时候是一个工作机器,思考的机**少之又少,适度谅解一下,主动承担可能你**收获更多。
当然,同时也要学****,有些小伙伴也许**觉得自己都忙不过来了,很难承接到他人的事情,但是要明白主动承担的核心在于相互,很多事情是同事可以做,但是确实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深入,那么你可以主动承担。
当你在有需要协助的时候,他人也**反过来帮助你,事情是双向的,当你在帮助对方的时候,你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产品和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一种成长。
其次是积极乐观面对,产品永远都是站在一线解决问题的人。没有什么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是时间和条件的局限。
要学**把每个问题都归为可解决的问题,拆解问题,乐观去面对,如果你整天一个苦瓜脸,相信身边人也**觉得你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对个人发展**形成瓶颈。
最后是认真心细,不管你在哪个团队,刚开始都**以一条业务线为主,一条产品线为核心,那么你要熟悉这条产品线的整个人员配置。
了解每个开发人员的特点性格,他们的能力范畴,什么是对方擅长的什么是对方不擅长的,甚至于工作时间、工作强度都要有一定了解。因为这就是你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小团队,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我刚进入任何一家公司时,我都**先设立一个个人目标,这家公司肯定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那么在这家公司,我最重要的是要达到什么目标?我究竟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
以目标为导向推动自己前进,才能快速融入环境。如果没有目标,那么就是漫无目的地做事,每一项任务虽然对公司都有产出,但是对自己成长来说都没有实质价值。
在刚进入一家公司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明白自己现在是缺什么,需要补什么。而明确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人的基础认知。就像你在一家新公司,身边的同事你都不熟悉,但是你至少熟悉自己,你要了解的是自己现状。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刚进入一个团队时,我也**迷茫和无所适从,这种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做事时的自信心降低。这时候就应该迅速的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比如工作节奏和工作目标,在当我进入团队时,我很清楚招聘单位肯定是需要你来做事的,而你做事**有目标和期待,这个期待是别人赋予你的。
所以你可以尝试沟通,比如招聘你的领导肯定**对你有所预期,我们可以尝试在初次沟通时候就明确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是否**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范畴,比如在首次面对面谈话时,可以见缝插针的问道:“那您对我有没有一个基本预期呢?”
从过往经验来说,这个问题多数情况下你**得到一个模糊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希望你可以帮助我们完善目前的订单中心。而具体完善到什么程度,具体的指标是什么并不**有一个量化数据。
所以我们就要学**收集信息,就是在与团队成员的接触时,了解更多当前业务的问题以及目前阶段,比如目前使用该平台有多少业务成员,该项目在公司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开发资源是否充足。学**运用更多身边有效的资源完善你对当前业务的认知。
如果可以及时达成共识,那么刚进入新团队的你**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有目标的是为了清晰自身的价值,那么如何达到目标,就要显了解目前的团队现状。
小团队喜欢敏捷开发,小步快走,降低试错成本,而中大型公司都**拥有自身的一套标准化流程,但是大体上不**有太大差异,在罗伯特·库柏1990年提出的阶段-关卡流程中,我们可以快速熟悉到最常见的新项目开发流程。
通过八个关键节点以及七个审查点来跟进团队进度,由于产品本身对项目管理的理解,不可避免**在项目进程中流失很多资源以及讯息,如果单纯了解项目进度,有时候无法及时保障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所以需要配合阶段性审查推进项目进度,帮助产品在不同阶段能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需要提供的协助;
有了目标,了解身处环境后,我们可以着手介入业务,梳理目前业务线,以自己新人的视角来梳理目前公司的业务线或你即将接入的业务线,你可以通过向各个同事取经,了解现状,通过他们的经验可以产出三类文档。
通过简单的三个文档去积攒新公司新业务的经验值。当掌握基本面的信息后,这时候你肯定想跃跃欲试,想要介入公司实际的业务中,那么在此之前,你可以找个机**与相同产品线的同事沟通一下,明确一下自己认知中的不足以及缺陷,比如核心业务的正向流以及逆向流清晰后,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因无知影响最终产品逻辑疏漏。
学习和积累是一方面的工作吗,另外一方面,要学**主动,主动去学**小步快走,主动去承接任务,用实际的业务以及需求去迭代自己对当前业务的认识以及实际流程,从而潜入深层业务逻辑;
团队要发展,个人进步,所以要学**主动迭代自我认知,方法很多,比如初来乍到要学**主动推动进度,由于你刚介入工作,你的Leader多数情况下不**指派太多工作给你,但是这不代表你的压力就小。
因为除了上述的一些文档整理,就要主动去要任务,比如一些业务细节的调整以及优化,你作为一个新人都是可以接触的。
当然,我相信也作为一个有经验的Leader也不**突然把很重要的模块交付与你(除非特别优秀),通过一些简单的调整类需求来对业务熟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刚进阶的产品人来说,做任何需求的时候肯定**特别小心,但是这种小心有时候**影响你做事的效率。
这时候就要需要与同事建立工作共识,共识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种共识我们可以迅速了解到一件事实现的难易程度。比如当你的Leader给你一周安排了3个需求,那么你应该在多久内完成这3个需求呢?
其实这时候你就可以与你的同事开始建立共识,比如询问一周的工作量以及对方大概一周做多少需求,这种普通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大家都**告诉你。
但是你要学**辨别信息都真实性以及最终的结论,比如你问了3个产品同事,得到3个不同的结论,A同事说一周处理20-30个需求,B同事说5-10个需求能完成,C同事说3-10个需求能完成。那么你**如何判断。 这里就需要根据入职时间、岗位职责、负责模块进行判断,一个入职3个月以上的产品与一位入职3周的认知判断肯定不一致,从而**影响你判断。
如果你从其他同事获取到数据是:20-30、5-10、3-10,那么你第一周可以在四天内完成,然后剩下一天对其中的业务问题以及细节进行调整,特别要注意,遇到卡点或者疑惑时,就需要厚着脸皮去问,每次问不同的人,就可以实现与不同的人建立沟通渠道,以及基础的同事画像。
通过不断的沟通确认公司内的工作节奏,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是上级压榨型还是自我驱动型。
然后通过不断接触业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这个期间我们要学**做到多看多问,虽然问多了**影响其他同事,也可能**造成其他同事的困扰,但是如果掌握好频率以及对象,那么就可能给你的个人职场画像中加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复**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其实也就是成长型思维,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在于它创造了对学习以及自我提升的热情。而复**就是成长性思维的一种显性表现。
最初,由于我们刚进入新工作,我们可以一周复**一次,复**的核心内容是以自己本周的工作为主,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中有哪些是值得更加用心去做,哪些是可以降低优先级,而自己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去做的。
当然,在复**中,第一件事就是要独立出自己的惯性思维,客观的分析问题,客观的本质是摒弃自身的思考习惯,避免进入逻辑误区,在思考问题时,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直到挖掘到问题本质。
找到问题本质后,最重要的是思考是否还有更优解,以更节省资源、节约成本的途径/方法,去做到更好的结果。
比如刚进入公司时,你接受了A需求(模块型需求),你调研A需求用了1天,然后着手规划A需求用了2天,在内部沟通调整用了1天,需求评审&调整又是1天。
那么在外部资源介入之前,你实际上就已经花了一周时间投入,那么复**中,我们要考虑排除不可控因素,例如中间接手的其他需求,然后调整中间可空的因素,例如需求规划的时间和内部沟通的时间。
如果我们从复**中得出结论,本周的工作在需求规划以及内部沟通花费的时间**出了预期,所以导致该需求用了一周时间才完成,那么这就是一个可控因素。
这就是对的吗?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抓住一个重点,不一定正确的,因为可控的因素一定是多个的,将多个不同的因素协同调整,修正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这对我们的成长才是最有帮助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效。
当然复**的最后一步就是在下一次进行实际行动时,设立一个锚点,帮助自己加深记忆,如再遇到类似的工作时,可以减少重复的思考成本,提高容错率。
那么讲到这里,通过以上步骤,相信你肯定可以cover住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项目。而再往上成长发展,就是要学**不断挖掘并发展自身的优势,本文的核心在于总结了一些工作时的小技巧,各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到自己的职场生活。
笔者所说的可能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核心的内容适用于多数新晋产品,职场生存的本质就是挖掘自己潜力,发现更多未知。
俗话好,好的开始只是第一步,我们实际上只是完成了从0分到60分,仅仅是做到了自己的及格线,还有更多高阶玩法下一篇文章见。
SenYi,公众号:产品体验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朴实无华的跨境电商产品人,致力于挖掘产品价值与商业化观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