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40:56 人气: 16 评论: 0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一个职场过来人、创业者的身份分享了给职场新人的3条建议,希望能给职场新人带来收获。
以前在微信部门的时候,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朋友都问我:如何去微信?现在出来自己干了复业实验室,不管是微信外部还是微信内部的朋友都开始问我:如何自己创业?
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本质,我觉得并不是不安分或者焦虑,其实是一种向上生长、不断拓宽自己能力边界的美好愿望。 更有趣的是,我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大部分人都是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斗胆以过来人身份劝你,不要急着出来创业,否则“下场”和我们一样朝不保夕哈哈哈,但我劝你摒弃打工者思维,以创业者心态来工作。
这届年轻人很优秀,希望下面3点建议,能够给你启发。
最近的我在学芭蕾,1个半小时的课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练基本功:软开度练习、平衡练习、基本手位等等。面试也是一样,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做数据分析,当时我在家**了很久的sql和sas,通过了sas的高级认证。
数据分析工作的必要不充分技能没有那怎么去面试?没有基础,那么所有的招式都浮在水面。
列出你职位需要的业务能力,因为其实这种硬能力比软能力更容易锻炼和提升。
有很多技能是通用的工作技能,英文叫transferable skills,比如领导力、合作、细心、动力、分析、时间管理…..所以你走的每一步都能积累到东西,都算数。
职场与商务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采访了1200位各行业的招聘经理之后,发布了《2017年新兴工作岗位报告》。报告显示,最重要的软技能分别是适应能力、文化契合度、合作能力、领导力、成长潜力和做事条理。
这些最重要的软技能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让你周围的人变好。好的职场人不仅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提升同事的业绩。
在**从游戏的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到广告的产品策划和新产品预研、再到后面微信的行业运营,其实每一份工作都在拓宽自己的视野,也都可以用一条主线相连(横向拓展数据分析、市场研究、策划技能, 纵向深入行业)。回头想想我在领工资的时候其实也省了交学费的钱,其实在领双份的工资。
也许有人**说,你是在**啊,**啥不做?确实,感谢**提供了那么多的领域选择和很棒的活水制度,还有那么丰富的课程和讲座资源。但是我要说,在小公司也可以学到很多。
比如小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小公司是如何组建起来的,公司虽小是否五脏俱全,小公司怎么样才能不倒,小公司反正人少我能不能每个人都聊一遍,或者去烦烦CEO找找对ta进行灵魂拷问,就当做做用户访谈,如何在小公司做个多面手?如何把小公司做大?其实都是满有意思的命题。
我和大彬出来之后,做的就是个小公司,还是个只有2个人的小公司,这个项目目前为止肯定给不到我们在**的收入水平,但是通过这个项目给我们撬动了很多资源,比如认识了很多创业/斜杠/复业/投资人,我们相信结了一张网,能够让每个复业实验室的星友成为别人的一盏灯。
我们的能力边界也得到了扩张,我们不但要做战略(对,就算公司小也要有战略)、产品、运营、设计、财务甚至商务销售,这个给我们提供的隐性价值和能力提升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觉得不想和同事发展成朋友,说毕竟有太多利益相关联系。我想说,把坐标系放大,你**觉得,你眼前的只是小小世界,和同事没什么好争的。和同事不应该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知音难遇,和志同道合的同事发展为朋友多好,你们有可以一起吐的嘈,不用太多背景语境介绍直入主题,可以一起讨论某一层好看的小姐姐,可以一起吃饭遛弯打游戏,多么天时地利人和,完全不用担心地理空间限制~TA好了,不一定意味着你坏了,这不是零和博弈。
很多时候,你的能力**被平均水平所拉高。好吧,也许有的时候公司出了个啥强制劝退政策或者考核制度一定要是bell shape,如果个人层面没有办法影响政策,那就大家努力把bell shape的曲线拉高,求积分的话总体效益最高就好。
刚到深圳我一个盆友都没有,到现在还算是左右逢源(太自恋),我在深圳交友的冷启动就是在公司,在公司我收获了很珍贵的朋友,甚至在公司前两个部门的直属领导其实都是我可以放肆无话不谈一直保持联系的好朋友,这是我觉得在公司打工最大的收获。
说导师好像太正式了点,还是mentor比较合适。
mentor不一定是一直带你的公司分配的导师,如果某个人的一句话对你有启发,TA就是你的mentor。我回国后在**第一个mentor是glock,是一个**10年老鹅,去年去了vivo。
我很感谢他是因为他真的把我领进游戏行业的大门和”手把手“带我做项目,虽然我后面发现实在对游戏提不起兴趣,但在当时,从游戏的数字字典打标、数据波动分析、报告撰写、行业大**观的建立让我受益匪浅。
上面的交朋友、学东西、找mentor和mentee都是你用进了公司这个资源优势,为公司打工的思维反过来,是个人利用公司资源优势找到和壮大自己的过程。
个人品牌=你作为“产品”在“目标用户”中的定位,或者说你在人们心中的第一关键词,比如说贝克汉姆=足球,白岩松=主持人,复业二丫=复业实验室前驱(膨胀了!)
中国第一经纪人杨天真曾经在混沌大学开讲,提到个人品牌的好处是: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的时候**和商家合作打造一些标杆案例,因为**的企业招牌在这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细分领域愿意合作的商家和短时间获得信任。
如果我出来单干呢? 我能迅速撬动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瑞星咖啡这些品牌吗?就算星友里面有一些是我之前对接过的商家品牌里的人,但我短时间内一定不能撬动合作, 公司里的人买单, 不代表他们的公司买单。
因为我们的背后,是**和大商家的合作~
那么,个人品牌就不重要吗?肯定不是,这恰恰说明了个人品牌的重要性。
如果是菲利普·科特勒、复活的大卫奥格威、杨国安,华杉、刘润、李叫兽来呢?不管他们去哪里,自己干还是去大公司,大家都**为他们这些人买单,而不是他们的公司。
职场新人运营好你的个人品牌,才是长期的、移动的铁饭碗~
你是否可以想到自己一句话的定位?
我之前面试看别人简历的时候,看过很多人写了一大段的自我描述,内容雷同都是**xx软件,爱好跑步跳舞啥的,其中有2个只用了一行字就吸引了我~
在星球,我很坚持让大家报到并修改群昵称,这样你才对星友发出了声音,大家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能为大家解决什么问题。
我有两个公众号,偶尔动脑写了1年多、复业实验室写了2个多月,他们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
举例如果你是律师,那么一定要强化自己的标签,群昵称甚至可以写:
读完这篇文章,希望你能放下手机去做点什么:)
作者:iris,前**高级产品经理;公众号:复业实验室
本文由@ir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