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41:38 人气: 4 评论: 0
现在,年轻人跳槽似乎是一种趋势。很多毕业不久的同学频繁跳槽,面对这个现象,本文作者尝试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如果要跳槽,你要怎么做?
在笔者接触的圈子里,毕业1年选择跳槽的同学人数就高达85%,笔者也成为了其中一份子。
那问题来了,这是普遍的现象吗?如果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现象的常态化发展?
笔者试着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一下这现象:
刚步入社**的我们,在面临选择工作的时候就像高考完填报大学专业一样,对其还只是道听途说了解一二。
有人**说:“毕业之前不是都有实习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因为每间学校课程不一样,实习本身不是一门必修课程,不是每位同学都**主动利用假期去实习。
其二,顺利拿到offer之后,很多实习生都**是打杂或者半放养的状态,实习接触的工作内容与正式工作相比并不全面。正式毕业投入工作,在更全面了解了行业、岗位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做到的东西从而转行。
很多校招的同学都是以XXX管培生、校招生的身份进到公司,**上都**给配置一名导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熟悉工作。如果遇到一名好导师,接受系统性培养,那么其成长肯定是倍速的;然鹅事实上大部分导师自己工作都自顾不暇,真正用心、花大量精力去传授经验方法论的**有多少?
这时候更多要靠自身的学习了和努力,但从一开始就贴上了应届生的标签,公司和导师对其信任度是有限的。不说能放多大的权让其发挥,能参与一两个核心项目的跟进已经就很不错了。
学无可用之地,摆脱职场标签也是大部分同学选择跳槽的原因。
就像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成年了一样,不是每个同学都准备好踏入社**。他们**对未来迷茫,目标不确定、焦虑、百感交集涌在心头……
很多同学在毕业前就去考研了,而没考上的那部分呢?
要么硬着头皮办暂缓,要么边工作边考研。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正式工作之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部分同学心生畏惧,思考人生,从而重新考研来获得更长时间的过渡适应期。
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境遇都**不一样,上面只是列举常规化的一些现象作思考,或许能给一些觉得校招工作定终身的同学一点启发吧。
那么言归正传,如果真的毕业不久就跳槽,那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怎样才能更从容应对?
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经历给大家分享:
心态真的很重要,前面分析了这么多,也是希望同学不要对毕业不久就跳槽这件事产生愧疚或者不自信、自我怀疑。如果所在的平台、所做的工作能给到你更多的成长机**,那么可以选择继续停留;如果你已经感觉到成长得很慢,不是你预期中的,甚至不是你想要的,就要果断脱离了。
本着下一个**更好的原则,相信自己才能相信未来,总比舒适区的原地踏步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确定自己真的要跳槽之后,我当时就问自己几个问题:
产品经理一直是我充满憧憬的职业,我本身也是一个T型发展的人格,涉及面广,喜欢社交喜欢逻辑,继续从事产品岗位也是我无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考虑继续发展的方向就让我头痛了很久,当时请教了很多大佬级朋友,在他们指导下主要从两点思考:兴趣+自身经验优势,结合自身项目经历定位到自己更擅长社交裂变(也就是现在说的用户增长)。
在确定了这个主攻方向之后,我也**同时试着其他自己更看好的方向。虽然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机**渺茫,但万一呢?
准备简历、梳理项目是必经环节,你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把自己展示给面试官。
划重点:
工作经历和匹配程度是面试官考虑的重中之重,但面对毕业一年的现状,手头上接触的项目可能**不多。所以,要把自己做过的或者参与过的项目先罗列出来,再一一筛选,一定不要放过自己做过任何细节,可能它正是面试官眼中的亮点。
在这可以分享一下我个人做法:
1)确定关键词——匹配目标岗位
梳理出自身优势后,我**比较习惯先找到要投的公司,要投的岗位,一般都**有招聘要求。针对其罗列出来的要求,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分析,从匹配度高到底做排列,再投简历。
如:我在前公司有社区裂变的相关产品迭代项目,那么我的目标岗位的条件要求大多数**涵盖社区、增长、促活/转化等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的快速匹配预测通过率。
2)用数据说话
你很优秀,但从何体现?
数据,10个面试官9个都**问你数据怎样,剩下那位可能对你项目不感兴趣不作深入讨论了。
你对你的项目要有很充分的认识,为什么要做?背景怎样?做之前数据怎样,上线后数据发生怎样的变化?数据变化是否达到预期?怎么制定的标准?数据可信度有多少?是否能更好?
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不能对方让你等通知,你就真的等了。你要不断投简历,尽可能把握时间面试多几家,最后选择权就在你手上。
找工作和找对象**真的是一样的,要不断去认识了解新的异性朋友,才更有可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双方喜欢的人。
在面试过程中,你**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是一直成长的。从一开始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断断续续,认识到自己没想到的问题;到最后想通了回应自如,犹如脱胎换骨,越面试越自信。
劝各位不要委曲求全,最后总**拿到一个心仪的offer。但在此之后,很多同学就松懈下来了。
笔者觉得还是要保持一定危机感,张一鸣曾说过:24小时内没有参与产品问题讨论或思考的产品,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让自己成长更快。
最后,祝各位(特别是刚毕业不久的同学),在迷茫面前都能勇往直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作者:聪聪少,个人微信:1079646587
本文由 @聪聪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