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为什么知行合一那么难?


时间: 2021-07-30 09:46:12 人气: 7 评论: 0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知易行难,我们**面临这样的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什么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判断和你在这件事情所采取的行动在方向上是大体一致的。

比如,你认为一件事情是应该做的,而采取的行动也是去做这件事,那就是知行合一;如果认为一件事情应该做,但行动上却没有做,就不是。同样,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是重要的,行动上也体现出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简单,你知道一件事情,然后去做就好了。实际上,仅仅是”知道”这件事本身,就有几个层次,并有相应的挑战。

什么是“知”?

知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的一个判断和描述。白话是说你要知道你自己说什么?清楚无误的表达你的意思想法和描述问题,这是知的第一步。

第二是对这件事情的一个价值判断,在搞清楚,是什么的前提下,做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应不应该,可不可以,对不对,重不重要,之类的问题

第三,价值判断之后,往往都**生出一个目标,针对目标还要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呢

如果把知识和行看做两个分离的动作了,清楚上面的三点,剩下的就是行的问题了。

上面三个知的层面,每个层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难点。

先说是什么。『是什么』主要是指,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界定好一个事情、一个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判断一个事情,是不是描述清楚了呢?是能够找到一个或一组衡量这个事情的指标。 对事情的描述或者衡量事情的指标,在数学上意味着你能不能把这个事情抽象出来。比如说,什么是活跃用户,比如说,什么叫肌肉大,比如说,什么叫跑的快?很多时候,你**发现不知道是因为没办法清楚描述一个事情。

所以,弄清楚『是什么』就有两个难点——

(1)界定广度和深度;

(2) 进行合理的抽象。如果搞不定这两个难点,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讨论什么,后面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个层面是对描述清楚的事情做出价值判断,这个也很难。比如你应该增长活跃用户吗?比如你应该优化自己跑得快的能力吗?你应该增肌吗?你还是应该减掉脂肪?为什么价值判断很难呢?很难的意思就是你做不出正确的决定,一个不正确的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行为对第一步你能够清楚描述的事情,没有任何的贡献。

因为价值的判断的问题通常都是应不应该重不重要之类的问题?所以这个决策难主要是有很多相互竞争的事情在同样争取决策的优先级,一件事情应该做或者一件事情重要,往往意味着牺牲另一件事情,往往意味着另一件事情的优先级被降低,往往意味着限制另一种相关的行为。

此外,即便你知道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个短时间内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但并不意味着长期这件事情的优先级依然如此。这也回到之前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人要有复利的概念,巴菲特所说的找到很黏的雪和很长的坡,比如说一个人可能想优化自己短期内工资的收入,但实际上忽视了真正重要的是你应该有一些资产——能在你不工作时依然能为你赚钱的资产,如何去优化你资产的量,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为了短期内的一份高收入而去了一个不同的工作,去了一个不同的公司,去了一个不同的行业,在复利累积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我觉得很多人虽然知道事情是什么,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事情的优先级,做出重要与否排序。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远见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思维方式造成的。

权衡优先级,意味着舍弃。舍弃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这其实是一种焦虑。 特别是对于一些之前在生活当中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很难克服的焦虑。

权衡一个产品的优先级难, 权衡生活的优先级也很难。与之相连的另外一个难点是在权衡优先级时,你并不掌握事情的所有信息,你并不知道被降低优先级的那件事情,对你来说,意味着舍去的什么?往往到了真正要失去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并不舍得。一般来说,是思考的深度不够:一件事情的二阶、三阶效应没有想清楚。

比如说,希望自己能够有个好身材,但是你不知道在这背后要舍弃的二阶、三阶效应,可能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可能是需要大量的刻苦的训练,可能需要权衡掉自己社交的很多事情。 很多人并没做好这种权衡的准备。

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能够改做出判断,并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

如果你知道是什么,也看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还有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说你需要知道怎么样、如何把一件事情达成。

方法论的问题,本身既属于知的范畴,也属于行的范畴。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问,战略到底是做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是先有一套成熟的方法,然后去做,还是在做当中不断完善,才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我倾向于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形成一套方法。

当你不清楚怎么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很多的尝试,需要承受失败,你的自信心**收到打击;不仅如此,你还**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生活当中的情形仅仅是跌倒了,你能不能再爬起来。 商业中,比拼的是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首先越线。 不仅需要你跌倒了能爬起来,而且还需要爬起来比别人快,然后首先撞线。

什么是“行”?

『行』也有几个层面:

第一层是惯性的行动。 比如每天早起,比如说饿了,吃饭尿急上厕所,这种行动,不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好多时候靠惯性或者习惯就可以完成。一般来说,行动的难度都比较低,无论是从克服自己的惰性,强化自律,还是从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能量的角度来看,都是比较低层度的。

第二个层面是需要长期高强度的投入的『行』。一般来说需要克服惰性,需要强大的自律,需要旺盛的精力和能量的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的投入。第二个层面的首要难点是长期保持高强度的持续的投入。

第三个层面是如何分配资源。 难点是如何分配资源。对普通人来说资源就意味着时间金钱朋友圈的关系。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知道每天看书重要,但实际上你惯性的活动是每天睡前花半个小时,看微信看各种八卦新闻。这时候你落入了行的第一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就是低质量的惯性活动,时间耗费在这个上面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分配在其他方面。

或者说你知道看书很重要,但是你不能高质量高强度的长期投入,你只能每个星期看几分钟或者每个月看几分钟,做不到每天固定的时间聚精**神的看书。即便你知道这件事情有很高的优先级,即便你有方法论,但执行的时候还是跟你知道的事情不一样。

其实讲到这里,也差不多得出知行合一结合点的一个共有的一个难度——能否在实践中不断的反省和修正知行合一的重合度?

知和行并不总是严丝合缝的吻合,关键是有没有反馈机制去调整。调整对事情的认识,调整对事情重要性的认识,调整做事的方法论,调整惯性的陷阱,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持续高强度投入的能力。

知行合一为什么难?

  • 清楚描述一件事情难(广度深度和抽象能力);
  • 价值判断难(权衡优先级并坚持自己的判断);
  • 方法论难(是知道了在做什么还是在做中知道);
  • 避免行动的惯性陷阱难;
  • 保持长期高强度的投入难;
  • 分配资源难(要有良好的反馈机制去调整惯性行动和长期高强度的投入)。

 

本文由 @Han L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3人打赏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2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