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46:18 人气: 6 评论: 0
差不多一年快没写东西了吧,当然,这篇文章我还是一如的话痨和自认为的干和长。
去年同样的时间,阿里绩效月,我写过一篇2017年的复**(《职场人的“道”与“术” —— 顺便讲讲大公司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比较从人本身的角度去写,这回我想从日常做事儿的角度去写一写,这样可能在看完之后的在日常工作的实操性**更强一些。本篇文章主要总结了几个方面:
当然,这次比较想把涉及到的重要点都写掉,所以可能比较提纲一些,每条不做过多的展开,不然没完没了了,是想以后有机**了,慢慢把一个个点作为一篇文章的中心来写。
先来一段提纲,日常工作中的所有方案能够被产出,基本都是因为以下这段话:
客观分析现状,明白针对什么类型的用户,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做出什么样的方案,最终用户得到满足,同时业务获利。在满足用户的过程中,碍于用户的主次需求以及资源局限,分拆阶段目标,充分调配当下资源,用组合式的产品运营手段,分阶段给到用户满足感。
如果你做的事情并不满足上面这段话,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你的做事方法有问题。接下来分拆下来说说上面这段话吧,可以归纳为“三有”:
“业务网”的意思大致是指下面粗体的部分:
客观分析现状,明白针对什么类型的用户,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做出什么样的方案,最终用户得到满足,同时业务获利。在满足用户的过程中,碍于用户的主次需求以及资源局限,分拆阶段目标, 充分调配当下资源, 用组合式的产品运营手段,分阶段给到用户满足感。
两个部分:
① 在做项目/业务之前:客观分析现状,这个现状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一层层可能是,社**行业风口和组成、公司内部的各事业部布局、各业务部门在事业部的位置和贡献、各小业务在业务部门的位置和贡献、各项目在小业务中的位置和贡献等。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自己做和不做有什么差别,是否偏离大目标,OKR不就是这样么~
② 在做项目/业务之中/之后:时刻明白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特定的目标,用对应的手段/方案,满足/解决目标。这是为了让自己时刻清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阶段性有意义、重要、正确。
心中时刻有这张网,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业务需要什么样的项目来满足什么样的作用,从而去产出新项目的思路。或者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处于整个业务的什么位置,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接下来应该要做什么。
“有群人”的意思大致是指下面粗体的部分:
客观分析现状,明白针对什么类型的用户,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做出什么样的方案,最终用户得到满足,同时业务获利。在满足用户的过程中,碍于用户的主次需求以及资源局限,分拆阶段目标, 充分调配当下资源, 用组合式的产品运营手段,分阶段给到用户满足感。
不管是已有项目还是要新产生项目,都是要提供服务给到用户,本质核心是人,只是人在处于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需求。
我们做的东西是给跟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用的,不是妖怪用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反而是日常工作中最容易遗忘。大家基于上文的“网”,最容易闭门造车,忘记了从用户出发,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业务诉求触发。
这方面,可以多看看心理学、行为学相关的书籍,另外就是好好生活,多和不同的人在生活中打交道,更容易了解不同类型的人。
“有钱” 的意思大致是指下面粗体的部分:
客观分析现状,明白针对什么类型的用户,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做出什么样的方案,最终用户得到满足,同时业务获利。在满足用户的过程中,碍于用户的主次需求以及资源局限,分拆阶段目标, 充分调配当下资源, 用组合式的产品运营手段,分阶段给到用户满足感。
商业世界的本质还是获利,大到看待整个公司,小到看待单个小项目、单个小功能、单场活动,都需要满足商业价值。切入一下大家每天在做的项目上吧,这个比较实际点:
以上3点,是看待业务、看待项目所必备的。三者都满足,项目或者业务自然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有用户思考有业务网但没有商业模式,这是打白工;有用户思考有商业模式但没有业务网,这是落地技能欠缺;三无产品的话,我都不知道你为啥要遭这份罪。
第一部分是在日常中顶在头上一定要知道类方法论的东西,能够帮助你做出/想出一个不错的项目,第二部分要说的呢,属于虽然不那么重要,但如果你**了,能够帮你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表现的,高性价比之选。
这个可以让你更有可能做出一个120分的项目,或者更省心的去做一个项目。
要做或者正在做一个项目,最需要的是什么?资源,产品/运营/开发/测试等人力资源、财务预算费用等,这些不是躺在地上等着你来捡的,相反,经常要抢,哪个项目更有价值,自然大家都愿意去做这个项目。
那么,日常工作中,什么样的项目最有价值?
怎么知道有这样的项目或者说创造这样的项目呢?你得走出自己的业务,去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想干什么,先知道别人要什么、缺什么,才有后续的可能。
这个可以帮你慢慢远离996猝死边缘,更好的分配自己的精力。
这个其实就字面意思,日常工作事情太多了,太多的可以被做,但是联系上文的必需品、联系楼上邻居第1点,再来列一列,在这个阶段,手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分辨Ta、找到Ta、做好Ta 才是最正经的事儿。
有些童鞋有点“完美主义”,想要把手上的所有事儿都做的特别漂亮,习惯真的特别好,但现实也特别容易打脸。
因为,残酷的来了,当最重要的事,不仅包含工作,还包含生活的时候,你**发现,你的时间真的是不够用。除了工作中的要事之外,你的健康、你的家人、你的个人成长、你生活的爱好等等其他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把所有值得被认为是重要的事情都列出来进行排序,再来列一列每一项需要多少人小时,再来看看时间够不够。这个时候你还完美主义么?这个时候主次重要么?
除了分清楚主次重要性之外, 另外就是要规划清楚在什么时间进程做什么事情,自己掌握节奏,而不是追着赶着身心俱疲,长远来看,比较可持续工作,当然也不能过了deadline,影响进度。
与其10件事情都做到60分,不如2件事情做到120分。这个时候,鸡蛋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可以帮你更好更快的推进项目。
这个他人,指的是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合作方、你的小弟等等。管理什么呢?两方面:
① 管理他们的人力资源:老板可以帮你适当推动项目、同事可以协作、合作方可以给你资源、小弟可以帮你分担部分对你来说没意义但对他来说有成长的工作等等,这点很简单,大家基本能get到。
② 管理他们的预期值:简单说,就是明明做了客观上**过预期的事情,不要只拿到符合预期的评价;明明客观上做不到的事儿,不要拿到低于预期的评价。
这里展开一下什么样叫符合预期、**出预期、低于预期呢?这和评判标准有很大关系。一般3个维度:
很多时候,不符合预期才是阻塞项目/人的最大元凶。
这个可以帮你更好的得到好评价和好的影响力
这点其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接近市场的价格将资产转化成现金,称该资产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个翻译下,就是你或者你做的东西越能在较短的时间、有较高的曝光,越能以符合横向拉平的评判标准,转化为你的影响力,加码你的个人品牌。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但也是绝大多数人不**的,但**的人就很占便宜或者说事半功倍吧,例如明星、网红就保持了一个**高的流动性溢价,卖个萌小哥哥立刻送个游艇,演个电影立刻吸引一大批新粉丝等。
要能够以合适的方式经常合适的出现,让别人知道项目,知道项目不错,然后这个项目有可能就**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项目,拿到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好的评价。
酒香巷子深,这件事,是不太行的,尤其在人太多的大厂。
看我看来,以下写的东西可能比上面所有写的东西都要重要吧,毕竟兹事体大。
经历能证明,当下不思考,之后就容易后悔,一直不思考,步步后悔,欠的债总是要还的,只是越老,越是还不起了。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要的东西是不同的,从而做的选择都是不同的,导致的结果都是不同的。例如刚毕业要的是白纸变彩纸,过五年要的是彩纸变蓝纸,再过十年,要的是蓝纸叠加红色变紫纸,再过十年,要的是紫纸叠加绿纸重新变为白纸。
过程不同,但可能结果一致,但效率肯定有差别;过程不同,可能直接结果都不同,例如虽然上文举的例子,都是白纸,被**了多种颜色之后的白纸还是原来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么?
自己的人生自己买单,我觉得,在当下回顾过去的决定,只要是无法直接说出来后悔的,我认为都算是不错的选择,都算是充分的思考了。
这点只是个人的目前粗浅认知,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下。金融/医药等等是垂直领域,互联网本质上还是渠道(信息渠道、卖货渠道等等),核心都是针对什么样的用户,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卖什么样的货/交换什么样的信息。
那么基于这样的理解,核心其实还是人(用户),这是不管你纵向还是横向,都应该是要懂的内容。排除掉核心必须要**的之外,剩下垂直行业和横向渠道(互联网)之间的PK。主要三方面:资源积累量以及资源利用率、经验积累度以及经验利用率、体力的单位性价比。
随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高维竞争力占比越来越多、变现率/复用率越来越高,类似体力这种低维竞争力占比应该越来越低,这样可能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模式。
但实际上不是的,互联网是渠道,叠加高速的发展,裂变分叉出不同的分渠道,虽然本质相同,但每个渠道规则不同,导致相应的运营方式完全不同,就**导致在这方面的竞争上,经验和资源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占比整体不那么大,更多的是拼体力,拼谁能更快速的了解、试错、调整、复**、再试错循环,相比经验和资源来说,是降维竞争。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的冲击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但也不是说互联网就不拼资源和经验,只是从整体占比以及利用率/复用率的情况来看,长远可能不如垂直行业。所以,在一定阶段之后,就该考虑自己到底应该在哪个垂直领域做深耕,同时用好互联网这个利器。
我在想,最近两年除了工作之外,自己还有什么?然后很恐怖的发现,这两年……好像…….没有别的了……
生活圈子变小了、爱好基本没有了、连消遣都变得少了,想想真是可怕,被动佛成这样也是很可以了。但这其实很危险。
以前总觉得因为觉得工作上的东西还挺好玩的,就把解决工作上的一个个问题当做乐趣,当做爱好,但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一个东西做久了都容易不新鲜,一旦工作不好玩了或者工作热情有所减退或者工作上有所大变动,简直就是硬降落,心理上摔个半死不活,一点儿安全垫都没有,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尝试慢慢找到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认真地爱好,打算去认真学习下拉丁,口high多年的拉丁,哈哈哈,分散一部分的安全垫。
目前从我个人来说,其实收入挺单一的:
想想真是惨,感觉不上班就直接不灵了,抗风险能力太差了。需要不断寻找被动收入好出路。(要么,还是抱个大腿,在家啃脑公吧,哈哈哈哈哈)
惊奇的发现,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互联网圈的,正常行业**认识的医生、老师、律师、各行生意人等等在我朋友圈的比例相当低,这容易出现个问题,当有事情需要用到相关资源的时候,发现啥也没有,连送钱都不知道送哪儿去,悲催~
好了,以上复**结束啦,我觉得这篇文章能看到最后的真的都是真爱了,我懒得拆成两篇文章了,就这样长长滴吧~
瑶子,微信公众号killif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选股宝首席打杂PM汪,现某厂打杂运营喵。从0到1分别做过产品和运营,相信懂业务懂人性的商人才可能是个好产品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