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52:00 人气: 19 评论: 0
“经常变”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一,当遇到这种工作文化时,身为管理者,该如何带领团队来适应及配合公司的变化?
在互联网企业上班,有没有感觉企业的文化之一就是“经常变”?有没有经常听你同事吐槽过公司如何经常改变战略和策略?
其实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它处在一个经常需要调整与改变的状态。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可能就形成了“经常变”文化,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好像逃脱不了这种“经常变”的命运。同时,我们的下属不见得喜欢在一个“经常变”的企业上班。
当遇到这种工作文化时,身为管理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带领团队来适应及配合公司的变化?
在“经常变”的企业里,各个层级都**面临不一样的压力。
在这些层级当中,也许中层管理者的处境最尴尬,就像夹心饼干。高层希望他们能够全力带领团队配合企业的决定和策略,同时,他们也需要处理好团队成员面对变化产生的各种焦虑,如:团队氛围变差,成员情绪普遍低落和消极等。
可怜的中层管理者能怎么办呢?
在这里与管理者分享一个可以将团队消极的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的工具――4A模型。
这个模型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是识别团队的消极情绪,我们只有识别出团队的消极情绪,才能开始处理这种消极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识别:
(1)发现员工的日常行为变化,尤其是刚加入到后期慢慢领悟到“经常变”文化的存在。
例如:员工不像以前那么主动地跟管理者沟通了,沟通的频率下降很快;平时能按时上班,现在却经常迟到早退;以前能轻松应对的问题,现在却表现得非常为难等。
(2)关注消极情绪的特征行为。
主要的特征行为有三种:“沉默”、“抱怨”和“推脱”。
这三种特征行为经常**通过团队**议体现得淋漓尽致。
情绪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身为管理者,我们要接受员工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要理解他们,而不是压制他们的情绪。员工在面对高频率变化时,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现象。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很少有人喜欢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风险、付出更多却不见得有回报。
员工的心态和情绪往往**经历四个阶段:
他们**找到一个自己可以发挥的方式和空间,但是不一定**轻易无条件或全力以赴的做事。毕竟在一个经常“经常变”文化的企业里,很多付出都可能是白费的。
分析员工的情绪关键在于分析出员工消极情绪的来源。
虽然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改变,但是对于不同人来说,改变所带来的挑战是因人而异。那些喜欢事前规划的人**发现无法按照计划进行;那些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发现无法推进效率。
除此之外,基层的员工特别容易产生两种消极心态:
这些消极心态可能通过员工间日常沟通而传染开来,蔓延到整个团队,团队的氛围和士气就**受到重创,进而影响团队的绩效。
当搞清楚员工消极情绪的来源之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消极的情绪状态调整为积极的情绪状态了。
在调整员工情绪的时,以下四点对于管理者是否达成目标至关重要:
(1)保持及时、双向、坦诚的沟通。
员工和管理层有明显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员工很自然**开始猜测,而往往猜测的方向都**偏负面的。只要我们及时地了解并向员工传达改变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能减少很多不真实猜测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要坦诚,而不是遮遮掩掩,越是遮掩,员工就越容易产生误解。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员工所关心的问题,给他们表达的机**。
(2)推动团队关注“目标”而不是“过去”。
员工产生消极的心态时,其实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过去”,但是“过去”已经过去,过多关注于此**让大家陷入消极情绪。身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带领团队积极关注目标,即接受目前的现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现在的努力去实现团队的新目标。
这能帮助团队把精力和关注点转向积极方面,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3)利用“自我反思”和“换位思考”两个方法帮助员工扭转心态。
“自我反思”和“换位思考”是非常强大的调整情绪和心态的工具。
(4)利用团队中“意见领袖”的积极影响力。
团队中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在团队中有威望的、对其他团队成员有影响力的员工,整个团队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见领袖的影响。
在团队陷入消极情绪时,如果管理者能先调动这些意见领袖的积极情绪,再让他们影响其他成员,就能帮助整个团队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逃避“改变”,甚至有人说“改变是唯一的不变”。人是有适应改变的能力,但是过多的改变和没有意义的改变**让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一旦我们选择留下,那我们就需要适应企业这种经常变的文化。只有在自己接受了这种文化后,我们才能带领团队有效的调整及适应。
身为管理层,我们要影响团队成员接受经常变文化并不容易,但是不是不可能的。
萧理查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互联网营销、社交电商。擅长人才管理及发展、沟通技巧、营销思维和行为模型。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