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06:42 人气: 5 评论: 0
公司组织的管理培训参加过好几场,大多是一些绝对正确的屁话,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要打起瞌睡来。因为不能动弹,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又低,参加培训比整天干活儿还累。管理上遇到的难题往往来自性格缺陷,岂有听两三天课就勇猛精进的道理。但是有那么一次关于招聘的培训,醍醐灌顶吖,也是唯一一次在培训(或别的鸡汤管理文)中听到我不曾了解的道理。
这位讲师讲了两天,关键的话只有三句:第一,永远不要采用诱导式的提问;第二,也不要提出开放性过强的问题;第三,所有无法验证的问题都是无效的。这三句听上去平平无奇,其实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至少我自己之前就频频踩雷。比如我想了解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之前多半**问:
-你怎么看待加班?
-工作量忽然增大的时候,你**怎么处理?
-当任务压力过大,感到非常辛苦的时候,你的态度是?
所以你想得到的结果只能以开放式的提问来获取,但开放性又是有限制的,被约束的。比如很多面试官一来就提问:“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培训讲师评价道,这开场相当蠢。我深有同感。他的自我介绍难道不就是个人简历中那些内容吗?靠这种枯燥的复述来考察人家的口才,甚是无趣,还显得自己很没有诚意,面试前不看简历不做功课。最关键的是,开放性过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答案。我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立刻回答我,你他妈的能回答利索吗?希望在30-60分钟的面试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痴心妄想——这可是之前笔试时该干的事儿。在面试这种简短紧凑的情景下,很难从开放发散的思考中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因此,正确的面试方式是通过预设轨道(不是预设方向)的提问,使应聘者作出符合亲身经历,尤其是容易用逻辑和细节来验证事实的回答,从多个侧面了解对方(一正面提问就变成预设方向了)。听起来玄乎,其实和用户访谈技巧是同根同源的。我在指导进行用户访谈时经常讲,你不要假想一种他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去让他臆测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针对某个体验过的功能模块去讲述已有的感受、动机、行为习惯等等。少问几个“**不**”,多问几句“为什么”,主要了解他的心理活动,而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一个判断。
这道理放在面试中也是一样的。还拿抗压举例子,2007年以后我换了个问法: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回忆并介绍压力最大的一次经历?
-Biubiubiu
-了解,你最后又是怎么克服这种压力的呢?
-Biubiubiu
我从07年那次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很简单,也很深刻,就是引导应聘者去讲述他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不断挖掘这些经历中的动机与细节。谎言不可能有这么多互相印证的细节,而个人的性格与习惯很容易渗透在大量细节里,既饱满又鲜活。作为参考案例,可以看看我主持面试的一些常用问题。
▎考察对互联网和产品行业的了解深度
-你每周至少浏览一次的网站有哪些?
-Biubiubiu
-是看网易首页,还是看具体的哪个频道?是看天涯首页,还是看具体的哪个版面?
-Biubiubiu
-既然你喜欢看网易数码频道,最近一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产品报道?
-Biubiubiu
-那么,你对这款产品的评价如何?
-Biubiubiu
-你经常使用的Web产品有哪些?
-Biubiubiu
-嗯,你喜欢用豆瓣,对豆瓣最近一次大改版的评价如何?
-Biubiubiu
-豆瓣在年初对好友系统进行了改版,毁誉参半,你怎么看?
-Biubiubiu
-最近半年有没有遇到特别感兴趣的新产品?
-Biubiubiu
-最近一个月,你最关注的IT行业动态有哪些?
-Biubiubiu
-请分别介绍一下你常用的输入法、IM、杀毒软件、下载软件、影音软件、图像浏览与处理软件、浏览器、邮件系统、博客/空间/社交网站。
-Biubiubiu
▎考察内向外向
-刚才提到过你玩Poco,在Poco上大概有多少个好友?大概的数字就可以了。
-Biubiubiu
-是你主动加他们居多,还是他们主动加你居多?
-Biubiubiu
-和你关系最好的是哪几位?
-Biubiubiu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平时怎么沟通?
-Biubiubiu
-有加他们的**吗?**上聊些什么?
-Biubiubiu
-比如和你关系不错的xxx,他最近有什么大作发表吗?
-Biubiubiu
-除了玩个人空间,在Poco上还参加其他的一些活动吗,有的话请详细介绍一下?
-Biubiubiu
-对了,你介绍过也泡色影无忌论坛,潜水居多还是活跃发帖呢?
-Biubiubiu
-通常发什么类型的帖子?
-Biubiubiu
-可以把Poco和色影无忌的账号告诉我吗?
-Biubiubiu
▎考察职场性格
-过去一年里,你在工作中感受到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Biubiubiu
-过去一年里,你在工作中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是什么?
-Biubiubiu
-你现在怎样看待这次挫折?
-Biubiubiu
-过去一年里,你在工作中最累最辛苦的一次是什么情况?
-Biubiubiu
-当时是怎么撑过去的?
-Biubiubiu
-过去一年里,在工作中最令你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Biubiubiu
-过去一年里,你在工作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Biubiubiu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一年前,你认为自己最应该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Biubiubiu
-是否可以介绍一下,过去一年里你与同事或上级的一次意见分歧。
-Biubiubiu
-这个分歧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Biubiubiu
问题以此类推。凡是回复假大空,或拉拉杂杂的时候,就打断他,抓住重点连续追问下去。我抽屉里以前有张表,列举了六七十个可能的问题,面试的时候摊在桌上,根据职位与简历挑选询问20个左右。不过我毕竟不是专业HR,这张表老忘带下去,算白做了。
类似的思路也适用于撰写招聘启事。常见到招聘启事蠢得伤心,要求些什么呢?
-有较强的阅读和交流能力
-有较好的创新意识
-有良好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积极乐观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与挑战
-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耐压能力强
-有宽广的设计观,设计思维成熟
-具有责任心、工作目标感与计划性
-良好的执行力与学习能力
-富有创造力和激情,具备一定的眼界
-能够独立思考,策划文案组织能力强
这些内容是刚刚从UCDchina的招聘启事上随手复制下来的,一字不改。我觉得,一个人恐怕只有在脑袋被驴踢过之后,才自认为不具备以上的条件。如果不能帮助应聘者进行有效的自我鉴定,而是人尽可夫,这样的招聘启事的价值,不就只剩下“某公司招人”这么朴素的一句话吗?
这时再回顾培训讲师的三板斧:第一,永远不要采用诱导式的提问;第二,也不要提出开放性过强的问题;第三,所有无法验证的问题都是无效的。果然是金玉良言,我从中受益良多。
在培训的末尾,讲师还赠送了一个小段子,号称是美国某人力巨头三大面试问题中,唯一公开的一个,大意如下:
-XXX先生,为了保障招聘的诚信,接下来我们有可能致电你的前任雇主,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不知道你是否能预测一下,你的前主管可能**作出什么样的评价?以方便我们与实际回复进行印证。
-我操你大爷,找份工作而已,你们不用这么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