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29:59 人气: 10 评论: 0
媒介与内容从来都不是同质平等的,按照题材来分类书籍与电影,就是以「文化消费品」的眼光来看待不一样的文字。然而不同类别比特本就具有不一样的价值,对于设计师,我觉得文化消费应该分为四类,它们可能占据着我们生活的1/3的时间,需要我们认识并好好分配:
电影电视等文化消费品。从中可以看到人与人、与环境社**的处理。好的故事还能够蕴含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学习到叙事手法与镜头语言,这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科普、互联网、旅行、经济、建筑等等、所有你不了解的门类。这对于生活虽然很重要,但是更推荐是作为专题学习而不是纯粹消遣。
例:各种电影、不同门类的书籍、音乐
杂文经常**归于此,很多大师的传记或纪录**能够看到这位伟大的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事准则,这**影响一个的想法,引人发现可能更加理性与优秀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这可以作为日常消费,但是不建议一直阅读而不实践。
例: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原研哉「白」
被归纳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的书或其他媒介产品,好的原则能够指导工作生活,与他人产生差异化。这类可以深入学习探讨,但是要谨防垃圾的东西混淆视听。
例:诺曼「设计心理学」系列,库伯「About Face」,加瑞特「用户体验的要素」。
通常被小看,特别是受过高教育的人所瞧不起的门类,在设计领域,是字体、版式、颜色、动效、镜头语言。大则推销、谈判、商业运作的能力。它们其实在现阶段**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但是必须得到重视。原因在于工具即媒介,人们的思考**受制于技能的掌握,如英语不好的人去参加英语角,只**捡自己**的来说,这严重影响着他的思考,久而久之,**影响他的思考方式。
例:奥博斯科编辑部「配色设计原理」,佐佐木刚式「版式设计原理」,麦克韦德「**越平凡的平面设计」与各种设计创意网站,但最好还是以专题性学习
它们整体影响着人审美、价值观与判断标准。它们都为你的行为与生产服务,对于设计师,我觉得不应对任何门类的文化消费品有偏见,真正需要评判的是内容本身。希望这种分类方式能够让我们对于信息输入分配方式有所帮助。
亭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在读,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阿里巴巴、**实习经验,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可以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在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方面持续学习,欢迎交流,主页:infoier.com | 设计乘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