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35:49 人气: 18 评论: 0
先声明,本文纯属主观观点,未做过任何用户研究,要研究也是研究我自己,而且一看就是非全面的,只关注常用功能的分析。最近潜心摄影和做美工,差点忘了自己好歹也是个做交互的,于是写篇评论来****存在感。因为也疏于研究新应用,就拿每天使用粘性无穷大的微信耍耍吧。废话少说,就此露两点开始。
自己真正每天使用微信才一年多,这一年多里貌似每次改版都多少有调整架构,但调来调去其中对话列表(tab标签叫微信),通讯录,朋友圈却是相对固定的。这次想说的恰恰是后两个。就自己使用经验和判断,对话列表使用频度最高,作为着陆页ok,最频繁联系的人和浏览的订阅号总在前面,够用了。问题可能在于朋友圈,朋友圈估计是大家使用的比较多的吧?每天闲来无事**一下,但为什么从着陆页开始,要点两下才能够到它?之前tabbar在顶部的那个版本教育大家左右滑动也能切换tab后,习惯滑动的人,要滑两下外加点一下才能打开,然后单手操作的还要伸长拇指够很上面。
这里其实涉及到两个问题。
问题一,先看朋友圈所在的“发现”,这是个类目页,也就是界面上全都是入口,微信按照功能属性的相似组织内容的思路是ok的(标题栏上的+菜单也是同样的思路),“发现”里面的入口扫一扫摇一摇等都是跟“发现”有关,当然购物和游戏可能有运营策略或者使用频度的考量不得而知(本人没怎么用,没资格评论)。但试问,这一页的入口们的使用频度跟朋友圈相比较如何?个人觉得,如果用户打开10次这个类目页,有8次是为了朋友圈,那也许考虑把朋友圈提升一级作为一个独立的tab,是否更理想?其他的入口放去哪里?单独作为一个tab存在还是跟最后的tab“我”融合,还是其他方式,这个问题留给微信设计师去思考。个人觉得只要是方便,不必死板地介怀类目相似的归类,也不用为功能太多无法合理安排找借口,设计是折中没错,朋友圈这个折中个人认为不够漂亮。
问题二,通讯录的位置。总是觉得通讯录是个重要但不常用的尴尬东西。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各种通讯软件(包括原始的**和手机系统),通讯录都是挨着通话短信记录对话列表,似乎形成了一个惯性。但对于明明更经常使用的朋友圈来说,通讯录变成一块绊脚石。为毛我要滑多一下,经过通讯录才能到达“发现”。通讯录对于急需丰富联系人的新手用户来说,重要,对于熟练用户,不是最重要。既然是绊脚石,用老婆经常对我说的话来说就是“滚边儿去”。接下来对话列表+通讯录的惯性结构打破了(其实也就是分开一下)**有怎样的恶果吗?不见得。
于是乎,就有了下面的建议(现在的朋友圈是个沉浸式的无tabbar布局,为内容让步,很好,加上tabar后**多个tabbar碍手碍脚,但解决阅读视野的小问题,不难吧?)
另外提一个不知道算不算问题的问题,同样从使用频度出发,标题栏的+菜单,里面的选项大家的看法如何?这个不敢说,个人是大部分使用扫一扫,那为什么扫一扫要摆在第三位?不过这里其实有点矛盾,别的手机不知道,我的穷小米手机,第三位拇指够起来刚好最舒服,这难道是设计师们故意的吗?如果是,说个牛字。不过尽管如此,依然需要解决锁定点击目标和多一次点击路径的问题吧。个人建议,提升扫一扫的层级,然后添加朋友可以跟“发现”再整合一下,现在添加一个朋友,途径太多,反而模糊。
大的交互问题没有,细节问题在各个版本也陆续被改善,比如搜索这个版本相较上一个就改的挺好的。提一个小问题吧,刚好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叫《张小龙和俞军怎么理解用户体验》,里面小龙哥哥提到体验的目标是“自然”,当中提到摇一摇是个以“自然”为目标的设计,摇一摇找朋友,有用好玩又自然,是ok的。我想说的是摇一摇识别歌曲,问题不大,只是有些别扭。摇一摇这个动作,有碰运气、抽奖的含义,用户对未来的结果是未知的期待的。
摇一下,出来一个未知的有缘人,UI过程动画配合上,很自然,要是出来一个美女就更惊喜了。但摇一下识别到歌曲,能惊喜吗?用户应该恨不得每一次都识别准确吧?如果这是一个摇一摇推荐随机歌曲的功能,这个交互就是自然的,因为是抽奖。但识别,用户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知道听到的歌是什么,要抽什么奖呢?再者,让机器帮忙识别,就让它好好静静专心听歌就好了,晃什么?改成按钮录音的感觉,是否更“自然”?操作自然是ok的,但还得看操作什么。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本文为作者Danis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