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36:29 人气: 9 评论: 0
什么是细节设计?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个案例。如果你手里恰巧有 iPhone 4s / 5 / 5s,请随便打开一个可以调出虚拟键**的应用「比如短信」。注意观察键**的最后一行,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人都是中文用户,所以在你的 Space 键「空格键」左边一定有 Globe 键「用于切换输入法的那个小地球按键」和 Dictation 键「画着麦克风的语音输入键」。然后去到 Settings「设置」- General「通用」- Keyboard「键**」- Keyboards「键**」,将除 English「英文」之外的输入法全部移除后再回到之前的虚拟键**,你就**得到下面的两幅图。
发现不同了吗?没错,左图中的 Globe 键在右图中不见了…「废话,拖出去…」Wait!两个键**中的 Dictation 键颜色不一样!嗯,恭喜,你终于发现真谛了。可为什么不同呢?我们再来看两幅图。
注意看图中 Space 键的长度。上图中的 Space 键要明显长于下图,这是因为下图中启用了 Globe 键从而导致多占据了一个按键的位置。那么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再来看 Dictation 键的颜色,你就**明白它为什么在上图中是暗色,而在下图中是浅色了。因为浅色所对应的正是 Space 键的颜色,而下图中 Dictation 键 + Space 键的长度正好等长于上图中 Space 键的长度。苹果巧妙利用 Dictation 键在色彩上的变化对于视觉的影响来填补了由于 Globe 键所占去的原 Space 键的面积。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篇时要详细写明如何设置键**的原因,因为接下来的感受不是看图就可以体验到的。好了,自己动手试一下。将键**设置为只有 English「英文」,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输入的同时去敲击下方的 Space 键,**发现如果你习惯于左手拇指敲击 Space 键的话,那么通常范围**按压在中部偏左的区域。而当你习惯了全尺寸的 Space 键再来敲击因为 Globe 键占位而导致缩水的 Space 键时,左手拇指的落点就很有可能**是 Dictation 键的位置。那么,接下来将键**恢复为多输入法,再用同样的速度进行输入并敲击 Space 键,你**发现即使你的拇指落点在 Dictation 键上,也不**触发该功能,而是被当作了 Space 键在使用。
当然,其实在全尺寸 Space 键的键**上进行快速输入时,不小心按在 Dictation 键上也是无反应的,苹果对这个键本身就采用了针对快速输入下的无响应处理。那么既然本身就无响应,在缩水的 Space 键**上也不**影响操作,为什么还要改变 Dictation 键的颜色?
试想如果用户不知道 Dictation 键有快速输入下的无响应处理,那么在缩水的 Space 键**上进行输入,当下意识的将拇指敲击位置向 Dictation 键的方向移动时,若 Dictation 键的颜色是与 Space 键不同的暗色调,那么在视觉上将**非常抢眼,很可能**让用户输入时产生停顿,从而为防止输入错误而将本以习惯的拇指敲击位置向右移,最终影响到输入的连贯性和速度。所以将 Dictation 键改为与 Space 键同样的浅色调,**在视觉上将这个影响降到最低,始终让用户保持统一的认知感和体验感。
看完这个案例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反应,反正当时的我是目瞪口呆,一点儿不亚于在《挖坟 OS X「七」- 鲜为人知的细节设计 Top 10》所提到的那个有关启用听写功能后风扇就停转的做法。那这是不是所谓的「细节设计」?当然是,甚至它已经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你在被上述案例中苹果偏执狂式的细节处理所折服的同时,想想看大家对 iOS 的美誉只是靠这一个细节得来的吗?当然不是,而是由很多可能在你看来不值一提的细节共同赋予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出彩设计,只不过是苹果对于产品一贯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而已。
同理,前段时间 Medium 为了让 下划线 变的更加漂亮,曾耗时一个月为之疯狂,可惜由于技术难度和实现成本的原因最终暂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对此有的人为之竖大拇指,也有的人则嗤之以鼻,认为是避重就轻的资源浪费。但无论怎样,我看到的只是 Medium 作为一个新兴内容发布平台对于内容美观度尽善尽美的态度。
所谓「细节设计」只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想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不现实的。就像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不同的人对于「细节」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对产品而言,几乎每个层面都可以谈论细节,而这些细节又决定着整体。只不过在这些细节中,有的流于表面易被发现,有的默默无闻深藏功名,有的只是锦上添花让产品脱颖而出,有的却是雪中送炭救产品于水火中。对设计者而言,细节取决于对产品的态度,同时体现出的还有设计者的品味和对自身的要求。所以,既无需把「细节设计」上升到决定产品命运的制高点,也无需为孰优孰劣的做法而争得面红耳赤。用心去做产品,细节就**无处不在。
via:24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