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40:29 人气: 6 评论: 0
我们在做用户贡献内容(UGC)的时候,无论是研究内容的产生还是内容的流动,我们都深深的希望知道用户在贡献内容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产品和运营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
毫无疑问,用户在生人网络和熟人网络,也就是在生人面前和熟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分两篇文章进行讨论。
社交网络从马斯洛需求模型来讲,基本上从第三层就开始介入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被认可),自我实现需求,而迫使用户主动产生活着分享内容,无论是文字也好,图**也好,基本上也就是满足用户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但是这个事不是这么简单的,似乎还有再往人心深处,分不同的场景进行分析,用户在生产原创内容时,到底在想什么,背后想要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和怎样的欲望。
内容产品动机
在熟人网络,比如**空间,人人,或者微博(不得不说微博还是有一部分熟人网络的属性),用户产生的内容**被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看到,所以在方向定一个锚点,就是用户产生的内容就是希望通过内容让这些朋友亲人了解自己的生活,树立某种形象,这点是和在生人网络根本的不同。
人是贪婪、恐惧、嫉妒、懒惰、好色、贪慕虚荣、难抵诱惑、害怕孤独、随波逐流的,这些弱点无时不刻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驱使我们做出很多决定,同时也映射在社交网络上,但是在熟人网络中,用户一定不**将这些赤裸裸的展示在自己产生的内容中,一定是经过包装后展现出来,来看看用户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吧(本想贴一些截图的,拍侵犯隐私,自行脑补吧~~)
1.晒照**
晒食物:这个太常见,这个事情是任何社区在没有任何运营引导下产生的集体性行为。在马斯洛模型中,衣食住行是基层需求,舌尖上的中国食又是重中之重,而晒食物这件事的逻辑就是,它几乎把最基层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最高层需求连接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手机有照相功能时没那么多人干这件事,而当微博有了照相功能人们才开始干这件事。
当用户在晒自己吃的什么时候,其实心里不在乎自己吃的什么自己爱不爱吃,只在乎别人知道我吃了什么。所以很多人发个鲍鱼的照**,照**注释写的是“哎,也没那么好吃”。
没有人**吃碗兰州拉面也放到社交网络上,除非你真的去了兰州吃了碗拉面~~
晒风景:中国人们的普世价值观就是,通过吃喝玩乐来显示自己的生活品质,上面是吃喝,这边就是玩乐。用户在晒风景的时候,表达的不是风景美,只是“我来了”
当然这里的风景不仅仅是旅行的风景,也有生活环境,比如用户买了个大房子发个工地的照**,用户想表达的肯定不是这个工地怎么样,只是一句话“哥买房了”
再比如,你朋友去百度工作了,晒各种百度的工作环境,休息房,健身房等等,想表达不是百度多好,只是“我到百度工作了”
晒自己:留几手怎么能火呢?就是用买彩票的心态去**自己能不能拿个正分去炫耀一下,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度魔图怎么火起来的。我想晒自己是门槛最低的表达方式,长得好看的晒脸,化妆晒,卸妆晒,长得一般的晒身材,正面远距离晒,背面晒,长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的,就成就了美图秀秀。
同时有个问题就是晒自己的文字部分就是很难的部分,总不能天天写我发现我左眼比右眼大这类的,同时为了掩饰自己炫美的企图,配图文字部分往往比较走心,一般般是一些离职的“小美,要加油喔!”或者表达内心感觉的“哎,最近心情不好狂吃,又胖了”
晒风景融合晒自己,就是大把的美女坐在豪车里的照**···
总的来说,晒照**主要满足的还是用户的虚荣心,而且是包装过后的虚荣心。从内容产生到内容的消费都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行为。用户想表达的也是最基本的人性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主推发照**的功能。
我们再回到社交层面,在这种强关系的网络中,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基本上熟识都是不常见面那种,越是这种吃饭,旅行的大众内容越容易找到话题,用户的内容就越容易得到更多人的反馈,从而激励用户更多的产生此类的内容。
2.发状态
在SNS兴起至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这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状态构成了各个社交网络主要内容,然后有人把它提取出来做了twitter。用户在发状态的时候,心里活动和拍照**又不太一样。
拍照这件事往往想表达还是比较积极的情绪,这是人性习惯所保持的,但是文字记录却更多包含更多的层面
抱怨:这分为对人和对事,对事呢,中国可抱怨的就太多了,对人呢,指桑骂槐就是中国人最喜欢干得事情。
抒发情感:如果一个人在某段时间里频繁的发状态,那么他99%就是失恋了,写的东西呢,80%是写给前任看的。
装X:类似学霸说自己考砸了这类的,心态参照晒照**
从某种层面来讲,负面情绪在状态中占了大多数,因为发泄是表达倾诉的很大的动力,但是发泄往往不是动机,用户更多是表达求安慰的心态,(如果女神这么做了,屌丝赶紧行动吧)
用户在发一些积极的状态时往往**@几个人,完成的是分享社交的行为
3.写日志
不做分析了,做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无聊到死和绝望到死的人在做分享内容动机,如何让内容流动起来,转发分享是成本最低的UGC的部分。但是要弄清,用户在点击分享和转发按钮时在想什么(不包括一些有奖转发之类的)
1.表达自己的兴趣或者专注的领域
还是上文讲的树造自我形象,这件事是非常不知不觉的。
你**发现中国的社交网络是非常鼓励用户去做这件事情的。这和生人网络不一样,这并不是一个追随群体的行为,完全是一个自我便签化的过程,更进一步就在分享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2.彰显自己的深度
针对一些很好很有深度但是很长的文章,被转发的时候说MARK一下的用户很常见吧,可是MARK之后真的还**去看么?95%不**的,所以MARK不是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的深度才是重点。
3.看热闹不嫌事大
传播谣言,传播八卦。人骨子里的略根性。这里面的暗黑心态我用文字表达不出来了,水太深
4.分享的心态
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分享是本性使然,遇到好玩有意思的内容**情不自禁的分享给自己朋友。
总结
其实,说了这么多,用户在贡献内容的时候,本质上还是希望得到认可,尤其在强关系网络上,等到朋友亲人的认可,这是最主要。很多人打死也潜水的,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状态比较好的。
用**微博的slogan结束吧:你的心声,世界的回声。用户表达的不过是如此。
来源:互联网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