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43:07 人气: 7 评论: 0
还记得和爱人难忘的约**情境么?出门前花时间打扮让自己看起来更动人;见面时做出各种有趣的行为来与对方交流:互相调侃在适当的时候送上美丽的笑容,问卖萌的问题,“意外地”擦到对方的手。这些信号传达着“我对你的感觉不错,和我在一起吧,你一定**开心的”,那么我们的设计呢?
如何诱惑用户,让你的设计对用户更具有吸引力,也同样需要一些手段的,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下吧。
这款应用将“简洁”设计理念实现得恰到好处。吸引用户群体去追寻那份最初使用的心动感,通过创新理念为用户塑造了专属的个性,才**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Clear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按钮,通过单指和双指的不同手势实现任务条拖曳、添加删除线、添加新任务、上下级界面等等,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用手势来完成,这种交互形式成为亮点。使用渐变色让人感受眼前一亮,让颜色作为重要性排序的标记,在主题选项里面还可以改变任务界面的颜色,在这里视觉设计不是仅凭设计师的喜好,更是起到了功能的作用。
这款社区化应用从开始的引导体验到注册时加入诙谐的幽默语言,让用户感觉到与产品间的交流,积极地愿意去完善资料。虽然用户有时清楚这是产品玩的小把戏,但是在如此具有带入感的前戏台词面前,多数用户**觉得非常有趣,正面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样的文案比起简单枯燥的提示更易让用户接受。
如果你的设计无法吸引用户,存在着无法让用户觉得有意义或印象深刻的风险。那么加一点幽默吧,它能使交互更人性化,引导用户产生许多积极的心理效应。
稳定性和可控感固然是是用户界面的关键原则,不过出乎意料的事物也能带来好处。因为当用户不知道将面对什么的时候,他们的渴望也必然**增强。
用户清空条目之后,提示语**发生变化,这里引用的是一段励志名言。它们出现在用户不可预知的时候,是出乎用户意料之外的。但是它的意图又不是要加强一种特定行为,而是为用户带来喜悦。
话说我们为什么**经常沉迷在微博中,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因为某个目的关注某人的消息,等待其发布最新的我关注的消息。而这些有用的微博消息中通常**参杂一些不相干的内容,但可能接下来**发两条我真正关注的话题。如此让人着迷的原因就是如果我不继续跟踪信息,我可能**错过一些有用的信息。这种可变奖励真得很管用,或者对个人来说很重要,让人很难从无穷无尽的微博信息流中抽身。
在消除游戏当中,我们乐于在混沌中找寻模式,实际上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大脑得到一种短暂的快感。
将一种新想法与你已经形成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心理模型关联起来时也是这样。例如:你可以利用肢体模式的能力去为你的设计制造兴奋点。
其实通过碰撞以外的途径也是可以传输信息,图**的。但这并不是产品真正的目的,目的是让你能够体验碰撞的兴奋感,花更多时间去使用这款产品所具有的特色功能,让用户独自攻破所获得的喜悦能创造出更好的体验。
信息分已知和未知,我们重视体验清晰度。我们将不确定因素从用户界面中删除,但是一旦按某种套路去掉了所有可用性陷阱,我们又如何将神秘感重新引入用户的操作中去?简单来说“因为在我所知道和我想知道的东西之间存在空缺,设计中可巧用这个空缺给用户制造神秘感,你要设法将已知的信息转换能某种谜题,鼓励人们去进行探索。
鼓励人们通过点击楼层,鼠标划过楼层去发现和寻找各个店铺的名称。而不是将所有的楼层信息全部展现,用户需要去查找想知道的未知的信息,必然**积极去体验这种查找的过程。
用图形暗示或信息直接制造神秘的感觉,为用户承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说明获得这些信息用户需要付出的代价
像许多视频类产品都**开发与之产品配合使用的加速器,下载前**为产品做一个卖点的宣传。实际就是先为用户建立预期:说明这款产品使用后可以获得什么什么样的体验,努力使信息与用户有直接关系,吊起用户的胃口,目前很多手机应用都**在开篇有用户引导画面也**运用这种方式。
我们出去旅游时乐于拍照**留下属于个人的标记,表明我来过这里,我做过这个或者这就是我。家里装饰成田园风格,日式风格…贴满贴纸的手机…我们喜欢表现自我的个性,感受和想法
这款应用是典型的用户表现型的产品
用户可以自定义个人主页的外观,这就是允许用户自我表现。通过发布自己喜欢的图**,音乐和电影,位置与朋友们分享,允许发表言论和评价,选择跟帖或使用表情符号,这都属于一种允许自我表现的方式。只要将这些评论与个人资料链接起来,用户就有机**在网上表现自己
人们如何才能在你的产品上表现自我?那么在你的设计中融入些支持这样自我表现的个性化服务吧, 找机**公布和**美用户的独特评价,给予用户个性化推荐等等,使自我表现成为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最后想想我们收到的认为最难忘的礼物有什么特点?-个人的,惊喜的,有意义的,令人愉悦的!!!设计亦是如此, 多多激发我们的灵感,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令人愉悦和更具有诱惑的体验。
转自:http://mux.baidu.com/?p=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