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59:25 人气: 9 评论: 0
你真的**数据分析吗?什么才是数据分析的正确打开方式?文章中举出了几种数据分析的常用例子与检验方式,一起来学习下。
不得不说,现在互联网行业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只是要求自己写得了文档、画的了原型、斗得过开发、忽悠过领导,还要分析得了各种数据。
目前产品经理使用比较多的数据分析方法,就是将每天的网站或者APP数据汇总到Excel中,然后用用折线图,柱状图来展示数据的趋势。比如下图中如果是看UV,那就把每天的数据汇总出来,然后按照每周或者每月拉一下平均值,做个折线图,是升还是降,一目了然。细致一点就是对于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单独分析,比如7月25日的上升期是做了哪些功能或者活动,导致UV的整体提升。
然而,这其实是非常粗糙的一种分析数据的方式,只是停留在数据的表面,并不足以是判断数据变化的依据。
我们APP正在做一项运营活动,活动的目的是提升UV和拉新。在活动进行的第10天,我们出一版数据报告,主要看活动的进行的10天里,APP的UV是否有增长。
具体数据如下,数据分析报告中给出的结果是APP的UV从活动前10天的平均167575提升至173514,提升了大概3.5%。领导们表示很开心,预计两个月的活动进行到刚开始的10天,UV就有了提升。
然而这个数据真的能够代表数据提升了么?
实际上,我后来又重新做了一次分析,平均值和提升比例没有问题,和原来一样,但是通过对前后数据的差异性检验,发现活动前和活动中的UV数据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这种提升并不能明显到称其为提升。所以看到结果后也算痛打了我的脸。
从上面的案例做个总结就是:不能只是简单看数据提升比率,还要看这个提升比率是不是有意义,提升了2%,和提升了12%,都是提升,哪种才是真正的提升。
如果是在全站做活动,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
如果是分平台,如安卓和苹果用户效果对比,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
如果A/B测试使用的同时分流量进行测试,则这时候应该是两波独立用户,我们假设随机分配的用户不存在差异,可以用户独立样本T检验。
如果A/B测试使用的是前后测试,即同一批用户分别在A测试环境下做一段时间测试,然后再在B环境下做一段时间测试,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
其实数据分析还有很多种检验方式,适用于很多情况,文章中举出的只是几种常用例子,如果大家想要学习更多,可以看下相关数据或者统计学论坛,让我们的产品数据做的更精确。
本文由@ Sony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