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06:25 人气: 6 评论: 0
本文以《雪球社区KOL用户画像》项目为例,分析了用户画像调研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分享一个完成度较好的项目-《雪球社区KOL用户画像》。
KOL(Key Opinion Leader)就是大V,这几乎是雪球写在脸上的LOGO-“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大V对于雪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虽然几经重复,但还是必须再强调下“什么是用户画像(Persona )”?
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混淆“用户目标特征”与“用户画像”的概念。
用户特征是一些客观数据,需要从中筛选挖掘准确的目标用户和特征数据,而用户画像是根据这些准确的数据抽象出一个典型用户,便于更好的分析,是分析数据的一种方法。
再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大致有3):
过程散碎又平淡(大致有3):
1. 内部定项。虽然是自驱动项目,但还需兼顾产品、运营、设计方的诉求,在采集相关方诉求后,提炼出画像内容框架。如雪球社区大V们的内容框架如下:
2. 访谈、整理桌面资料,编写量表问卷 。问卷导图如下:
3. 采集数据,数据分析和处理。几个重要的步骤摘取如下:
【因篇幅关系,过程步骤只能简略介绍,对于方法有探究欲的同仁们,我们后续再跟进详细介绍吧】
我们针对雪球社区大V群体(粉丝数≥8888,且有规律创作的用户)投放,经数据处理-人物故事撰写,结果如下:
(大V群体定义、大V类别占比,涉敏感商业信息,已模糊化处理)
Q:Jason,给大家说说您是怎么成为我们雪球的大V的吧?
我使用雪球比较早,是当时同事介绍的,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上面的一些文章解读挺有意思,评论很多,我就想把自己平时做基金分析的一些存货出来发布一下吧。”
我在消费、医药、地产等领域还是有不少投资的思考和观察。我记得刚发上去不久,文章就被推荐了,粉丝源源不断地进来,这样持续有一段时间。记得大概2015年底吧,我忙得够呛,加班完了写文章、吃饭等餐的时候还在搞文章…于是找了个助手来帮忙,稳定下来了之后大概能每周发1-2篇文章,保证质量,也不想发太快。
除了雪球,自己也开了微信和微博账号,自己写完文章交给助手打理,专人打理的话一些文章细节比如排版、插图也**把控地较好。到现在我雪球账号的粉丝已经**过10w,微信和微博的关注量也不少,基本上每周固定**抽一段时间来处理网友给我的评论和留言,一般是周末或者晚上,你知道的,我们这一行各种客户**议,聚**,论坛络绎不绝,每周能抽3-5h出来非常不容易。
你说大V,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太在乎这个名称,因为自己写的东西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积累。
慢慢地有了一批人支持我,偶尔也**紧张我的话**不**让大家误**、甚至蒙受损失,所以粉丝多了之后我变得更谨慎,但总体上这些粉丝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我坚持做这件事情。
曾经也有人来联系我商量合作私募的事情,但是太忙了暂时没有去规划,之后有机****分一部分精力出来跟下这个事情吧。
作为基金分析师,我知道规避账号风险,所以你说的意思我懂我,我都是以个人的名义来作业,和工作没有干扰的,我同行的朋友也很少知道我在平台上写东西,放心。
Q:您作为一位大V,同时也是一位投资者,可以聊一聊您投资配置的情况吗?
你说配资情况?嗯,这个我只能透露一些我私人的配资,主要就是股票、基金为主,外加一些银行理财,剩余就是日常开销备资像余额宝了。股票里面大概放着100多万,股票我比较少动,一般2-3月才微微调下仓位而已;我主要选的是消费、金融类的标的,毕竟这一块比较熟悉,更多的公司我也没心思去研究了解了。
平时通过收集研究研报,了解资讯来选股和交易,像很多人喜欢的资金数据和技术形态我反而不怎么看;对于炒股的工具嘛,我用的比较杂,各家各取所精嘛,除了我们机构购买的以外,雪球、同花顺、东财万得、通达信、以及**商的产品都用的,支持车载的产品我也装了,每天排队停车的时候就开始看行情;雪球用了差不多5年多,从写文章和阅读文章两方面看,对雪球都好比较满意,我都已经推荐给我们同事和客户用了。
Q:老刘,请聊一聊您的股票投资之路吧?
我对股票一直很感兴趣,大学时候接触了一位学财经的朋友,自己也就开始研究起来;但我学的是制药,毕业直接进了三鑫制药,但工作之余我也花很多时间看股票的。
我看好的股票主要是医药医疗、消费、银行,从炒股到现在快10年了,早几年基本都是亏的,交学费嘛,现在好一些,算小有浮盈。我看股票最主要是看财务数据,营收、市盈率啊这些,其次才是研报、资讯、大V专家的解读。工作倒不是很忙,看股票的时间比较充裕,我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操作,但发挥不太稳定啊(笑)。
目前,股票大概进了80多万,此外还拿了一些基金、保险、银行理财。这几年企业效率不大好,去年我就辞职回家了,过上了接送闺女上下学,帮老婆打理店铺的“散人生活”,但其实我也想静下心来好好做几年股票。逐渐周围就拢了一帮炒股的朋友,经常喝酒撸串聊聊股票,挺好的。
Q:那再聊一聊您和雪球的故事吧?
我大概是2014年用上的雪球,当时一起聊股票的群里有人经常提起,所以就下载使用了。之前一直在使用东财和同花顺,电脑和手机上都在用,慢慢的发现雪球里面这些牛人发的东西很有意思,很多时候还互相较劲,挺有趣。我偶尔也尝试着下去扯两句,居然**有人来关注我,算是涨粉了哈哈。不久之后,我就尝试把自己平时看股票的一些想法写成长文发了出去,我记得那篇文章第一天就有差不多200人阅读,我有点小激动,可能要成网红了哈哈。
于是我决定认真写几篇文章,就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医疗医药领域,毕竟在这行干了近10年了。大概写了半年左右的医药,粉丝就差不多10万了,随后也慢慢扩散写一些消费股、投资理念,公司分析的文章,粉丝也在慢慢涨着,我在雪球申请了专栏,几位聊得投机的哥们也经常找我来唠,我也喜欢和人交流,所以基本上空余时间就耗在雪球上了哈哈。
后来,经朋友提醒我开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每次写完文章都复制一份发出去,每周我一般能发2-3篇,这样可以涨更多的粉丝嘛。有个问题,对比使用了之后才发现你们雪球有些地方还是需要进步的,比如每篇文新增多少粉丝、粉丝来自哪里,累计多少人转发了等等这些数据你们就没有。但总体上,我是喜欢雪球的,我在这里写文章、找人聊天,交到朋友,我也一直介绍我炒股的朋友们用这款软件。
Q:伟强,聊一聊您的炒股故事吧?
我平时工作非常忙!经常出差到深圳、珠海,香港那边去,以前的一些爱好比如游戏啦,足球啦都慢慢搁下了,一来二去,每日打交道的人不是公司同事就是企业委托方,大家聊来聊去常在说股票。慢慢地我也开始了解入行,大概工作了2-3年我才开户买股票,当时正值2014到2015年的小牛市,挣到了一点儿钱,当时很开心啊,就决定说好好研究一下这个(炒股)。
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开始我着重看一些金融、投资相关的股(因为这些够能看得懂^_^),之后也慢慢挑选了一些自己看好的领域如消费和医疗(平时接过一些这类公司的项目,交流较多) 。
炒股到现在差不多6年吧,股票里面目前大概进了50-60万,剩余的钱在基金、银行理财、和少量余额宝里,分散配置安全性高一些,再来一个熔断也不怕了(得意脸)。
我基本不怎么调仓的,选中的票都是看好其中长期走势,不出意外(比如重大公告),我只是每个季度根据其财报做一些仓位调整。
平时看股票我最在行就是基本面财务数据研究(毕竟是本行),其次才是研报、资讯一起看,炒股软用的很多,比如雪球、东财、同花顺,主要就是看看社区(雪球)、资讯、基本的行情数据;研报和一些专业的财务数据还是得看万得、通达信。
Q:您是怎么成为雪球大V的呢,可以聊一聊嘛?
其实我跟你讲,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所谓雪球大V的。
我是2015年雪球最热闹那**儿加入的,你知道的我们平时也有很多调研和审计的报告,时间久了我就把报告一些东西节选发布在雪球上,真的感觉“莫名其妙”就有粉丝了。
一开始我发的东西主要是偏财务分析解读,比如“通过营收数据判断一家公司成长性”,可能比较枯燥,粉丝增长比较慢,基本就维持一两万人。
之后我观察分析了下,大热板块的公司,特别是头部公司,很受股民关注,分析者众多,但是内容庞杂良莠不齐,我想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试试,于是我选了消费板块,详细**点,借助财报数据和一些收费研报,开始写了几个热门公司的分析。
果然,很快就涨粉了,随后我就微信、头条、知乎上也开通了账号,开始作多平台发布。说实话,我蛮享受这种涨粉的感觉,就像以前打游戏带人,虽然现在基本没时间打游戏了,但在文章里找回这种感觉,我蛮意外的。
大概每周2-3篇的量吧,我比较勤快,现在也都形成习惯啦。至于写东西的细节嘛, 我们经常和表格数据打交道的一般都注重细节的,比如插图,插入表格,项目分号什么都**在意;但这些地方,你们雪球做的都不算太好,知乎头条微信都不错的,他们还有后台粉丝的管理,雪球这个功能还没上哈。
雪球算是引我写作入门的app,但其实炒股的话我更多是用同花顺、万得,文章粉丝在知乎微信头条上也有不少,所以总的来说我对雪球没太大的依赖,我还没特意向谁推荐过雪球(捂脸)。
Q:陈先生,聊一聊您的炒股的故事吧?
说实话, 我以前并不喜欢炒股,曾经对股票还有过偏见。90年代初,那时候A股涨幅和交易隔天这些规则还不像现在这样,家里有个亲戚长辈在厦门炒股,亏走了好几百万。所以我们一直都不碰股票,我是做市场销售工作的,做了差不多10年,后来因为身体原因退下来,回到莆田老家修养,就在那几年开始琢磨起了股票。
这么多年,照顾自己生意之余,股票是我花费时间比较多的事情了。
我一般只拿自己熟悉的股票,比如消费股,其余的什么创业板,最近很火的科创板,甚至牛股频出的中小板我都很少碰,就专心看主板的消费股。
主板的票虽然市值大,成长性不够,但其稳健,公司运营也较成熟,风险相对较小。年龄大了, 做投资更要考虑本金安全,股票持仓大概50-60万。此外我还买了不少债**、银行理财来分散投资风险。
我平时很注意收集一些宏观经济的走势信息,再结合公司的财务数据,研报、新闻去评估,但其实我对这些官方公布出来的数据并不十分信任,通常我都**“侧面验证”一下。比如假冒代理商给公司销售部门打电话“套取”一些真实的产品信息、或者委托朋友打听这家公司的纳税情况,判断公司是否诚信靠谱等。我
拿的票不多,但我**经常调仓,比如有回震的时候我就微微加一些仓位,把成本摊小。
Q:那您是怎么和雪球结缘,又成为雪球上的大V的呢?
提起雪球,我其实有些失望的。我大概是2013年刚炒股那**儿就用雪球了,是一个朋友推荐,我们福建炒股圈子之前都喜欢用淘股吧嘛,但用了雪球之后就感觉太不一样了,像段永平、释老毛这些牛人那时候就在雪球活跃了,淘股吧哪有这么多干货和牛人啊,所以那**儿真的非常喜欢雪球,尤其是2015年小牛市那**儿,几乎是天天看啊。
现在这些牛人走的走,倒的倒,杂七杂八的内容也多了起来,远不如当初了。
说到写文章,我是一直都比较喜欢文字的人,大学开始到工作,时不时就记一些东西,类似生活笔记一样。那自从琢磨上股票之后,当然也**记录一些,主要写的是消费领域和房地产相关,消费是我在跟的股票领域,地产是观察政策、结合生活的一些观点。
写完之后**都**发在雪球、新浪和微信公号,新浪和微信的账户也是好几年之前开的,那**儿时不时发一些生活、工作感受和笔记文字。
粉丝,就是喜欢我文章的人嘛,我没有去刻意去追求这个,但粉丝多了也代表一种认可。目前大约每周能坚持写个2-3篇,我也没别的事,尽琢磨这个了。
炒股的工具,我用的主要是老的那几个:东财、同花顺、开户的**商软件,对于雪球的话,现在主要也就发发文章,逛逛社区了。
对于炒股,我认为主要是在于对趋势的综合判断,比如线下调研、了解产品情况像我前面说的,对于工具不能太依赖,用谁不用谁都差不多啦。
以上,就是混迹雪球的、最聪明的沪深投资者群像代表。
整个过程下来,人物描述部分比较难把握。
这里简要介绍下主要的写作的路径(即我们是如何在数据标签值的“束缚”下,写出这个人物故事的?)
主要目的:让数据码出来的人物鲜活生动,达到Persona标准- 生动形象,有情绪和态度;
方法:人物小传
过程:
【反例:你这个描述太白,我区分不出来】
【正例:例如:广州的角色要像广州人,让在广州的人读了觉得“是这样的,没错”】
举例1:
举例2:
举例3:
举例4:
以上,仅供参考。我们不确定这种“创造人物”的路径是否最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的方式…
User Persona 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特征,作为我们判断用户需求的依据。
但产品在迭代、用户也在不断变化,只能不断地研究和调整…嗯,不断。
文中图**来源:网络
https://www.clearvoice.com
CSDN
作者:大狗狗,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研究员,心理学二年级学渣,公众号:同花顺UED(公众号:Mob-HitThink-UED)
本文由 @大狗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