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11:29 人气: 14 评论: 0
作者对即将打入游戏直播市场做了对应的用户调研,并将其调研的过程总结撰写成为此文,希望给你一些启发思考。
公司即将打入游戏直播市场,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找出斗鱼目标用户的特征,为公司新直播产品做准备和借鉴。
结合资料和访谈结合,找出目标用户的社**学信息、行为特征、消费能力、喜欢的内容、心理特征,最后得出需求阐述。
由以上的信息,推导出用户画像;结合用户画像,找出可能的运营方式、推广方式、盈利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商业壁垒。
年龄,职业,教育程度
包含在行为特征的“为什么”里
根据艾瑞咨询关于2017年游戏直播用户调研结果,男性占69.6%,女性占30.4%,大概是7:3;年龄分布在19-24岁占53.3%,25-30岁占30.05%。最后访谈了7位用户,找出了4位典型用户,其中男性,本科,19-24岁(2名),25-30岁(1名),女性:19-24岁(1名),共4名。
本次调研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提前设计好问题进行访谈。采用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样本选择列表:
执行区域和时间:
访谈地点在公司和家里,时间分布在下午5~6点,晚上8~10点。单人访问时间为1小时左右,其中两人为微信语音(语音方式更有效,但整理难度较大),其他为微信聊天方式进行。
访谈的4名典型用户几乎为重度用户,他们表明,几乎每天都**打开斗鱼,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如果是碎**化时间,如中午休息时间,上班偷闲等**打开看看,通常**先看看自己关注的主播在不在,如果不在,就去热门推荐或者自己近期喜欢打的游戏看看。下班后或者周末,**花大段的时间来看游戏直播,通常是看自己最近玩的游戏,或者最近很热门的游戏,如新出的绝地求生等。
看游戏直播的场景集中在中午休息时间,下班时间和周末。
一般喜欢游戏打得好,解说得好,说话有趣的主播。如果上线后发现关注的主播不在,他们**选择去找别的主播来看,可替代性较强,但总是优先找之前关注过的主播。如果主播游戏打得好,但说话很死板,他们**找另外的主播来看,在选择主播的时候,**优先考虑人气高的主播。他们不喜欢说话低俗,直播内容庸俗的主播;如果主播不开摄像头,或者一段时间不说话,就**关闭直播间,找别的主播来看。
在选择观看的直播内容上,优先先选择自己最近在打的游戏,如最近在打王者荣耀,就**去找王者荣耀的直播来看。第二,看看最近热门的游戏,他们不一定**马上去玩最新出的游戏,而是先去看别人是怎么打的。有的时候,自己没时间玩,就抽点时间出来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第三,时常去看竞技类游戏、英雄联赛游戏,如平台举办的大型游戏竞技类比赛。
这四位典型用户表明都有过打赏主播的行为,不过免费打赏的较多,几乎没有人愿意花钱买道具来打赏主播。但有一位用户表明,他跟着游戏直播玩德州**,跟着主播的思路打可以赢钱,他就**去打赏那个主播,不过打赏的金额比较小。
打开网页或者app后,他们首先去找的是自己关注的直播在不在,如果主播看,看看他在直播什么内容,如果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就**看,如果不感兴趣,**去找别的主播。如果自己关注的主播不在,可能**直接搜索大主播(人气很高的主播)看看,或者看排行榜、热门推荐。进入直播间后,使用较多的功能是切换清晰度,发弹幕等,注重跟主播的互动。
19-25岁占据主要,大概70%用户为男性,学历以本科为主,这部分的用户主要为在线大学生和互联网/电信单身白领群体。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显示,有50%的用户表明他们每天都**登录直播平台,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业余、课余休息时间。
主要有两种模式:PGC和UGC,PGC-平台签约主播,签约主播定时在平台上直播,其他的还可以跟游戏公司合作,推出大型游戏竞技比赛。UGC-用户自发成为主播,但这部分的用户质量良莠不齐,需加强审核和管理,避免低俗等内容出现。大主播能吸引大量的粉丝,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迅速帮助平台崛起。平台的在前期的投入成本,可考虑打造大主播。
用户喜欢的直播内容,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主播。用户更加倾向于去看自己最近在打的游戏,热门的游戏,新出的游戏,学习游戏技巧,进行娱乐消遣。其次,倾向于看自己喜欢的主播,定时去追主播直播。
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大多为广告和礼物,用以变现。初期可考虑植入跟平台定位相吻合的广告;根据艾瑞咨询调研结果,大多数用户原因打赏主播免费的道具,但是不原因付费买道具打赏主播。一方面,仍需要引导用户付费打赏主播;另一方面,寻找更多的付费途径,如“游戏讲解付费”,**付费可看更多大IP主播直播等。
直播用户集中的地方: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前期的推广可考虑在这几个城市的一二线城市进行推广,用户接受程度较高。推广的具体地点可考虑各大高校,互联网/电信白领所在办公区域进行。推广的方式,一方是吸引更多优质主播入住平台,一方面是吸引更多用户流量到直播平台上作为初期的种子用户。
作者:乐海洋,微信公众号:人人说产品
本文由 @乐海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y,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