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28:21 人气: 3 评论: 0
规划设计一款产品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需求分析,并以此逐步明确产品功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需求分析呢?如何全面而有序地进行呢?笔者将分为几大步骤为我们展开介绍,详见正文。
当我们明确要做一个产品时,**先制定一个目标,即该产品能实现的最终成果。
在产品后续的更新迭代中,我们**收到很多需求,而每个需求背后都有各自的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因此我们要对该需求展开需求分析。
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是设计需求分析的第一步,你需要明确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
业务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业务目标:我们这样做了,要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用户体验的核心就是用户需求,一个需求功能如果设计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很好了解用户需求。
这是分析用户需求的第一步,面对一个产品,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对于新手来说,产品的使用向导很有用,而对于专家用户来说反而有些多余,所以我们不可能设计出一款人人都满意的产品,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目标用户,只有这样,接下来的需求分析才更有意义。
首先你要知道目标用户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有时候我们**看到“人物角色”这样的分析,包括用户教育、家庭、工作经历的诸多信息,但是这也只是用户群体中的典型用户,而不是某个确定的个体,我们也不可能具体到每个用户进行这样的调查。
其次目标用户是产品的直接接触对象。对于一些学习类产品,虽然我们面对的客户是家长,但是最终的目标用户是孩子,所以即使是家长买单,也**通过孩子的学习提升情况对是否购买产品做出判断。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目标用户:特征、经验。以秋叶作为我们的目标用户,可以用以下形式来描述这一类型目标用户:
首先你需要知道用户自己描述的需求,只是外在表象,而只有用户体验目标才是内在原因动机。用户体验目标:用户在使用某一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终成果。所以在访谈或者用户调查中获得的用户需求并不代表真正的需求。
这里想提到一个人: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特征、经验)+用户场景+用户行动+用户体验目标举一个例子:
如果我们给用户找到了更快的马,也只是做到了合格,而要想拥有好的用户体验,我们需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带给用户期望值以外的惊喜。所以我们可以给用户一辆车,不仅满足了用户快速到达目的地的目的,也让用户拥有了舒适的乘车体验。
最后增加一个小知识点:让目标与设计建立关联,我们可以使用GSM模型:G:目标(Goal)S:信号(Signal)M:衡量指标(Metric)
在实现前面提到的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之前,我们**遇到很多影响因素,总体可以归纳为:动机、担忧、障碍。
为了达到业务目标,我们**进行视角转换,将业务视角转换为用户视角,看用户是否愿意使用,而在意愿分析中,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动机与担忧;为了达到用户体验目标(用户视角),在对用户行动的分析中,需要考虑一个因素:障碍。
综上,设计需求分析中需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动机、担忧、障碍
动机——创造动机(使用前)
举例:平时的团购、秒杀活动,利用用户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让用户有购买动机;直播**礼物,利用人们在虚拟世界的虚荣心,让**礼物第一名占据用户榜首。
担忧——排除担忧(使用前)
举例:高年化收入**给用户创造动机,但是不免**让用户担心产品的靠谱程度,所以网站**展示庞大的交易量与品牌背书,所以这些版块的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页面好看。
障碍——解决障碍(使用中)
这一步就是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给用户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法。
举例:某些产品在输入验证码时,对于一些比较相似的字母,**采取用户输入错误,便**及时反馈的操作;下载一个新的app,**有新手指引。
将之前提到的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让设计更有说服力),对于一些需求,可在页面初期设计时候就展示出来;而对于需要讨论协商的需求,可以发起讨论,让团队每个人参与进来。
最后要注意一点:并不是单独只解决用户需求中的某一部分,而是将用户需求在一条完整的用户体验路径中去实现。
所以涉及到了最后一个知识点:用户体验路径分析:
1. 先罗列出接触点(用户各操作),然后将接触点进行连接;
2. 画出情感坐标(X轴:用户体验路径;Y轴:情感坐标);
3. 整理各个接触点的问题以及惊喜;
4. 判断各个接触点的情感高低;
5. 连接情感曲线(通过曲线看到产品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设计需求分析步骤:
本文由 @羽翼单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