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39:28 人气: 9 评论: 0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不但要在问题“点”上剖析,还要看整个流程的“线”,再到平台的“面”,最后看到公司、市场价值导向的“体”,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方案。
先说说研发最讨厌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以上4点如果你有任意1点屡教不改,基本跟你合作过的研发都**把你拉入黑名单了。后面需求不信任你不说,你在他心中的份量和地位也荡然无存了。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需求分析没有做好,没有好的需求分析,就没有好的方案。好的需求分析不是收到了什么建议和反馈就马上去做,而是去站在平台的高度考虑、分析、规划。
举个例子来讲,我收到过一个运营提出的需求意向点:
看起来这个需求点很清晰、很合理,而且方案都帮你想好了,很贴心。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每个需求,都这样放过去,直接提给开发,那么你离上文提到的那4种情况已经不远了。
正确的操作是什么呢?
所以这个需求的评估结论是:提醒不做、权限申请改为自动申请、续期。
发现了吗,正确的需求分析和虚假的需求分析,结果是千差万别的。
具体原因就是:用户、运营、客服等人员,仅仅站在一个点去看一个现象,哪怕提出方案,也是在这个点的视角,非产品思维的框架下,提出的“方案”,是不能被直接研发的,可以理解为一道菜的原材料。
而产品经理,如果这个时候直接炒这道菜,就等于直接水煮了。
正确的做法是评估价值、梳理流程、规划产品。
没有这三个步骤,提出的产品方案一定是盲目的。
一个不合格的产品经理,接到100个意向,就转化成100个需求点。
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接到100个意向,整合成10个需求点,最后提出1个产品方案。
以为这样足够了吗?还不够。通常,在价值、流程、产品方案都没问题的情况下,也并不是所有都要落地的。很可能因为公司价值导向、市场变化、监管政策变化等情况,导致你的方案不再适用,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规划。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同把需求产出量作为产品经理KPI的原因。我觉得做得多并不是一种能力,需求的深度你我都懂,如果有量没质,无异于挖坑。
所以从需求到产品方案、评审排期、落地、迭代,是一整套生态。你的一个决策,不单单影响着这个功能,也影响着平台的其它功能、公司的其它平台、平台的整体用户和公司的发展。
很多创业公司就是因为一个不合理的活动,被羊毛党挖空的。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一定是越高的视角,才有越好的方案,才能创造越大的价值。
那么做好了需求分析之后,如何和研发建立信任关系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产品经理是研发的上游部门,掌控着需求和方向,而需求分析又是产品提需求的前置动作,也是容易被初级产品经理忽略的部分。所以抓好需求分析,是提升团队研发价值的重点。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不但要在问题“点”上剖析,还要看整个流程的“线”,再到平台的“面”,最后看到公司、市场价值导向的“体”,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方案。
研发管理的过程中,产品经理是一个分析大于执行的岗位,往往分析一整周,产出1000字文档而已,所以要积极自我暴露工作和思考过程,赢得研发团队的信任。同时跟进好产品的发展,有始有终去迭代。遇到问题要第一时间修正,保证研发质量。
只有:深度洞悉、整体规划、透明沟通,才能成为一个研发信任的产品经理。
花生酱先生,微信公众号:产品之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金融业资深产品经理,对职涯规划与个人发展有丰富经验,产品涉猎广泛,ERP、金融领域较多。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