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50:03 人气: 13 评论: 0
笔者以自身经验为例,讲述了在少年得到APP中得到的创业经验。
昨晚少年得到上线一周年,**爆了我的朋友圈。离开罗辑思维9个月,回过头看那段经历,给我带来的成长真的很多,下面我做个大概的复**,并分享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的产品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二:
我以产品总监身份入职英雄互娱后,策划了一些产品,上线后数据反馈也很不错,还和一些CP关系处的很不错,很快获得了创始人Dino的欣赏。
同时,部门的调整也很猛烈:所入职的用户部门和成都的客服部门合并,研发全部迁到成都,和我一起的几个总监陆续都走了,我留了下来,也更努力去推进工作。
到17年6月份的时候,Dino交给了我一个神秘任务:让我们研究“得到”APP。
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得到”。
随后,我们反复在思考探讨一款“少年得到APP”的原型,方向就是游戏+教育的结合,主打K12用户。
当时我们设想的是养成+收集。用学习来养成,成绩好得到的宠物品质就高,未来可以用收集到的宠物来PK。包括:公**体系、社交广场,都是非常强的游戏体系。
看看几个典型页面就知道这个调性了。
由于充分准备,罗胖和脱不花第一次来访时看到原型都惊呆了,对比他们只简单准备了一份Word而言,我们确实是精心备战的。
合资公司很快搭了起来,我也快速地招聘了几杆枪,入驻了郎园,离开了英雄互娱。
后面接着就是一段非常悲惨的经历,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略去一万字)。
在产品层面的教训和收获,于我个人而言很有价值,感恩这段经历。
最近老看KPL,面对同样的英雄,不同的高手能打出不同的风格。
做产品也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产品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决策人一多,就**跟同时练了多个内功心法的人一样,不定哪天就走火入魔。
当时两家股权相近,整个少年得到团队相当于需要向两边汇报:一家是游戏公司,一家是知识服务,基因和调性完全风马牛不相干。
“教育+游戏”究竟是游戏更多还是教育更多?能不能没有游戏化?游戏什么玩法和风格?
反反复复的讨论和修改,真的是痛苦。
一边,游戏公司只有游戏策划、制作和发行经验,完全没有教育经验;一边,知识服务公司不懂游戏就罢了,其实在教育方向的摸索也只限于**。
这样的组合,能快速摸出方向都奇怪。
所以,17年7月底完成组建,一直到18年4月份才完成第一版上线,这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实18年1月份就上线了,只是没推,算内测)。
我现在就轻松很多,和Boss定义清楚每个阶段的唯一北极星指标后,剩下的就是我带团队各种折腾,产品需求可以同步但不用来回探讨,得到充分授权,决策流程非常简单,自然就可以把产品思路贯彻下去。
游戏类型多、玩法多,你要跟一个游戏策划聊起来,那三天三夜都停不下来。
我们在早期,就在各种游戏机制里反复游走,我们自己想不出来了就找互娱里的各个主策划、制作人交流,试图寻找一个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特别想找出宇宙大一统**。逻辑是以终为始,只要知道终点了,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就只是拆解……
所以反复地在纠结,画了无数的原型,光向上完整汇报的版本就有4个之多。
同时,内容团队也在找手感。说实话,得到App也只是服务**市场,玩的逻辑就是出版逻辑:憋几个月出一门课,推一波,销量起一波。
但是K12是另一个领域,更需要时间了。况且这是真内容驱动的产品,内容出不来,产品也就只是个壳。
如果是我决策,真的是要找一些得到的家长,一起来磨若干门课,产品用非常轻量化的H5来承载,快速得到反馈验证。MVP憋大招出手,真的不是个好选择。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还有个“花拳绣腿”,连起来就是繁复的招数不如简单、快!
我们想在基础的课程学习基础上,包装出提升孩子兴趣的游戏机制,那叫一个绞尽脑汁:玩法、策略、机制、美术风格、2D还是3D、数值,搞得我都快成一个制作人了。
但游戏机制是什么?
目标、规则、反馈,只要符合这三点,什么都可以是游戏,有时真的是想多了,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
多补一句,比如:常见的PBL里的L,排行榜玩法,正常的就是:
见过很多APP花哨的交互——酷炫的动效,华丽的画风,我就一个问题:有没有最高效的把你的思路通过产品传递给用户?
直给很重要。
总结一下,不管做什么产品,想清楚三个事:
少年得到越来越好了,也在逐渐脱离得到App单独发展。
但失去的时间不**回来,没有如果,也不要后悔。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一起加油吧少年们~
作者:look,微信公众号:Super**的念想。
本文由 @loo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