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50:29 人气: 5 评论: 0
本文分析基于大数据宏观层面,来看看4000万医疗数据背后,藏着一个什么样的医疗创业机遇。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文章《感冒后,这位技术控坐不住了,分析了150万公开医疗数据》,觉得有趣生动,整出了一个由感冒引起的大数据事件。我这个理科技术男也坐不住了,因为我手里有的可不是150万医疗数据,我有4000万医疗数据啊!
4000万的医疗数据大致相当于一家三甲医院10年的门诊量,这是微问诊2年多的时间为2万多家药店服务的远程问诊和电子处方数据而来。在这之前还没有看到过有对这么大医疗数据做分析的文章,估计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医疗数据分散、不统一。当然还有隐私保护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下面的分析也仅是大数据宏观层面的,不**涉及到任何个人的隐私。
数据样本如下:
先来看看数据规模和全国的分布情况:
总共4000多万条的电子处方数据,以中西部为主,中部省份四川,湖北,陕西体量最大,东部沿海省份近期发展速度很快。
虽然门诊业务发生在零售药店,但是每一张处方都是完整的,包括了时间、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诊断结果、处方用药、用法用量、医生签名、执业药师签名等信息。其中比医院多的一条信息是患者的居住地址(假设患者在自家附近药店购药)。
平均年龄43岁,女性比男性多出15个百分点,和平时在药店看到的顾客还是比较契合的。
对于药店来说,如果能把握好这个阶段客户的需求和心理,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吧。
再来看看疾病的分布,看看一般得了什么病**选择到药店购药:
这是全国4000万数据的分布图,呼吸系统占有绝对的地位,达到41.76%,这说明呼吸系统是高发病,也和这几年空气质量差有关。紧跟着的是循环系统(高血压类人群),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类等等。从图上可以看出,几大慢病里面,高血压(循环系统12.81%)类的慢病患者比糖尿病(内分泌类5.68%)要多出一倍。
再具体到每一个城市就**发现更有趣的事情,比如成都市的疾病分布:
成都市口腔类患者(9.56%)**过了高血压类患者,排到第二位了,比全国平均水平(6.83%)高出40%,这个成都人爱吃麻辣火锅有关系吗?
上面说的都是常见病,易发病,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药店问诊和购药的也包括一些特殊病种的人群,甚至是传染类,血液和免疫类,精神类,先天类和肿瘤类的病人,这部分病人大多是在医院确诊了到药店复诊购药的吧。
随着国家医药分离政策的推进,慢病人群**更多的选择到药店复诊购药,特别是县域一级的病人,免去了跑城市的辛劳,极大的方便患者。
下图是一个月的详细患者数量和比例:
再往下看,就**看到更多更专业的细分疾病了,这个已经**出我的理解范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以口腔类为例:
疾病的种类太多了,我们不能全部深入分析,就挑几个熟悉的病种再进一步一探究竟。先从数据量最大的成都市的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呼吸系统疾病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这个同时也是药店抗生素的主要消耗方向。
除了抗生素消炎外,成都人很青睐中药消炎,猴耳环消炎**的使用比较多,这也和这些年国家限抗令的推广有关吧。同时复方甘草**的使用量也很靠前,主要用于支气管炎,但是复方甘草**是含麻药品,具有一定致瘾性,这部分需要加强监管了。
成都市民感冒地图,看看成都哪个地方人群更容易感冒。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品道附近的感冒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优品道是成都西面的一个商业区,但也不是成都唯一商业聚居区。这里集中爆发感冒恐怕有一部分是流感在这一区域流行过的原因。
再来看看成都的慢病人群,以最常见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据(126万人)为样板,这些慢病人群在成都市的分布热力图如下:
从热力图上看,成都慢病人群主要集中在8个小区域内,这些区域内的社区医院等慢病服务医疗资源配备是否足够?如果将这个热力图和卫计委的分配图进行匹配,应该能够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
另外,成都东边的慢病人群明显高于西边,南边高于北边。慢病人群的年龄分布如下图:
50岁以上占了82%,这个是情理之中,但是40岁以下也占到了3.5%,这个数据如果能和十年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慢病是否开始年轻化了。特别是高血压病,和肥胖有直接关系。我身边就有好几个30来岁的胖子得了高血压病,最厉害的曾经达到过200,现在每天都要早晚各测一次,随时准备换药。
心脑血管类慢病的用药主要是以进口药为主,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阿斯利康,施慧达,辉瑞和Bayer的产品。这些药经过多年的耕耘,深入人心,国内经济发展后,用户口袋里也有钱,能够消费得起。
但是随着2018年4+7带量采购,中标的多为国内药企,而且药价大幅度下降,到时候这些慢病的长期用药选择**改变吗?进口药在医院丢失的市场份额如何在零售药店补起来呢?
其他的就不一一分析了,确实太多,太细了,下面只列出我发现的其他一些有趣的细节:
以医疗数据为眼,我们诚然能获得一些有趣的发现,如地域的疾病特点、消费人群属性、未来市场机**等。这对医疗从业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 周聪俊,微问诊联合创始人/CTO,微问诊是国内零售药店远程问诊和电子处方服务平台,每天要为约10万人提供问诊和开方服务。
公众号:独角兽工作室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wQlgTvL9yK1Qzlp1AW9ew
本文由 @独角兽工作室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