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54:36 人气: 11 评论: 0
自2017年初媒体预测便利店将成风口以来,这个行业的进入者络绎不绝。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常被提出:到底如何才能做好便利店?传统的便利店又该如何转型?如果你也关心这些问题,捕Sir推荐你阅读卫哲先生的这篇文章。
卫哲先生分析,想做好便利店还是要从消费者的四个体验(多快好省)入手。提出便利店的生存之道应该是——经营好每一个**,每一个便利店应该是7-11+Costco。
同时,他还表明自己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在他看来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便利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理客员,帮助顾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货。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
什么是好的消费者体验?很简单——多、快、好、省。
当年淘宝起家靠「多」、「省」两个字,「好」、「快」做得差。正因为淘宝送货不够及时,所以京东来了,他一来就打「快」和「好」两个字。
所有做零售的创业者都要问自己,你要舍弃什么,留下什么?如果这四个字都想做到,就可能一个都做不到。当然,你要做的是阶段性取舍,而不是永远放弃。但至少在一开始你要问自己:解决行业问题和用户痛点时,你想先解决哪个字?「多」、「快」、「好」、「省」当中,如果能做好一个字,你不输;做好两个字,你能赢;想做三个字,你快输了;想四个字都做,你肯定输了。
我们再来看在互联网时代,线下门店的三种业态:
商业本质中有两个刚性成本,一个是引流成本。便利店这种小客单价的零售,经测算,需要有10次复购才能收回引流成本。假如100块的生意,有120块引流成本显然不合理。一个是物流成本,便利店的客单价十几块钱,用50%的物流成本——7-8块钱去做配送,完全就违反了商业的本质,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但便利店由于离千家万户很近,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物流的节点。我认为,更应该鼓励的是,消费者就近自提商品,而不是叠加附送物流。对消费者来说,便利店就在他散步100-500米的地方。这就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创业首先要活下来,而要活下来就必须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深度,也即密度。
检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满足「两个凡是」:凡是对消费者体验有大幅提升的,凡是能提升行业和企业效率的。有些模式能够提升消费者体验,但是不能提升行业效率。比如上门做蛋糕,在门店一天可以做8次,而上门只能做3次。行业效率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就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同样的,便利店给消费者配送商品,消费体验略有提高,但行业效率降低了。所以,我认为便利店应该成为毛细血管似的物流节点,这是现有的其他消费形态无法做到的。
今天如果做得好,便利店还是可以做到2-3块钱的获客成本。客已经到了你的面前,但你是获「单」,还是获「客」?
以前,便利店是获得这一单,没有获得这一客(人)。但如果你能够获得这一客,那你的获客成本可能真就是2-3块钱。那么,你的引流成本是很让人羡慕的,也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我之前在传统行业,别人问我卖多少马桶,我可以告诉他总量,但是问我卖给了哪些人,我却并不完全清楚。后来进入阿里巴巴,我体**到互联网经济与传统行业不一样,互联网经营更多的是经营人。
现在有些创业者还在坚持运营产品,追求成交单数,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创业者,而实际上产品是给人使用的。之前可能你不知道如何找到消费者,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让你有机**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消费者,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应该经营的是消费者,而不仅仅只停留在产品的运营上。
物理学上有一个公式:E=MC²,但从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角度来理解**有新的含义。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公式:E=MC²,经济=商品×人²。其中的C(用户、消费者、人)的二次方是让商业的原子弹爆炸的关键。如果我们只追求交易总数,而不**经营消费者,企业的发展就很可能被卡在这儿。
我们通常把消费者的体验总结为多、快、好、省,但消费者体验中的多快好省不可能同时满足。
前段时间,大家突然都在学一个叫Costco的公司。Costco是把「好」和「省」做到了极致,牺牲了「快」和「多」。与沃尔玛相比,Costco在美国需要开一个多小时车才能到,里面的商品只有四千多种,而沃尔玛却有两三万种。
Costco的这种牺牲背后,是更偏远的地方土地的使用成本更低,只有把产品线压缩、采购更集中,才能使商品更便宜。
而便利店正好相反。便利店最主打的一定是「快」,最短的距离内、最快的时间内,能够找到他想要的商品。其次是「相对好」。同时,牺牲了「多」和「省」。但是,这是新零售之前的Costco和便利店。今天,便利店的解决之道应该是——经营好每一个**,每一个便利店应该是7-11+Costco。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便利店的月销售可能是10多万,优秀的大约30多万。但便利店单店月销售额150-300万不是梦想,也就是达到原有经营水平的10倍是不难的。
如果每个便利店能发展1200个**。每天发展4个,几个月就能完成。如果每个**每年消费2500元,那就是300万。2500元对于一到三线城市一家人的消费而言,占比并不高。但是,只靠现在的便利店商品、靠便利店的价格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在每一个便利店后面加上一个虚拟的Costco。在那个Costco,去实现大包装、更低频的销售。在「快」和「好」的同时,加上「省」和「多」。
同时要想月销售×10,还需从四个「在线」做起:
我认为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风口,风口**过去的,不要去跟风,便利店站在所有新零售的门口。要大胆、坚定地走过去。
我做投资的这几年,有一点感触很深——要么跑得比别人快,要么跑得比别人慢,绝不跟风投资。我之前想出了一个**,叫做「坐火车**」。这个**的意思就是,你到火车站的时间迟了,就**出现三种情况,要么补票坐上去,要么补了票还没位置被挤到边上,或者火车已经开动了,这时你再跳上去,就有生命危险。
这就像做投资,你发现有个行业,已经很热了,你觉得自己有点错过了。如果这时,你觉得一定要跳上去,那么风险就**加倍,不然就是价格加倍。
那怎么办?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到站台,选好位置,等下一辆车过来。虽然有时候**错过,但一定有下一辆车**来。与其说,在上一辆车补票、跳上去,还不如在下一辆车买张正常价格的票,有个好位置,甚至是提前预订票,还能享受折扣。创业或投资,想长期获利,那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
再看如今很火的无人便利店,我是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的,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要变成理客员,帮助顾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货。
以前我去苹果零售店时,经常问店长和店员几个问题,问了十几家店。我问店长,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完成情况吗?店长说:I don‘t know ,I don’t care;问店员,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你卖一个产品提成多少吗?店员说:I don‘t know,I don’t have。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苹果店的店长和店员存在,并不是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的,基本上没有人给你推销。但中国的手机店,还是不停给你推销。所以苹果店的存在,就是体验,我认为它就是一种新零售。其实想做好新零售也可以从消费者的四个体验(多快好省)入手,如何将消费者体验的四个体验补全,把互联网干不了的体验补回来。
本文素材来源:天下网商、歌斐资产
作者:卫哲,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
本文由 @捕手志(ID:ibushouzhi) 整编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