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23:02 人气: 7 评论: 0
编辑导语:产品若想实现盈利及规模化复制,做好市场调查与用户需求调查十分重要,由此,产品经理可以制定相应的运营及盈利模式。在线教育产品亦同。本篇文章里,作者对其曾经负责的一款教育产品的盈利获客方式做了总结复**,一起来看一下。
2019年,笔者在冷启动阶段参与了一款内部孵化的教育产品,小学学段,课程主打趣的名师视频动画课。
典型用户是小学学段的宝妈,年龄30-50之间,Androd用户,75%首次通过APP访问小学的课程。
孩子的数学学力在班级60%之下,较差,对数学有恐惧感,因而反感学数学,导致学习非常被动,压力很大。
经调研讨论,梳理当前用户面临的主要问题:
用户的目标是升学,从孩子二年级之后升学压力逐渐增强,该类用户的需求有三:
看市面上有哪些类型的玩家。
1)形式上:直播班课
直播的优点是用户教育成本较低,真人教学互动,接近线下补习班的体验。
缺点是规模化与家长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矛盾。名师覆盖越多的客户、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越高,边际获客成本越低;但家长的预期是孩子有机**与名师进行个性化互动,但互动机**随着单课覆盖客户规模的增加而降低,导致家长的预期很难满足。
缺点其次是直播时间刚性,与家长时间安排存在冲突,虽然提供直播回放,但**严重影响用户的到课率。
2)内容上:名师真人授课
参考现有的中学用户数据,我们首先在APP内上线了面向用户基数较大的教材课程。
通过分析各省份存量活跃数据,发现:
我们做了调研(问卷、线下活动),得到结论:
与此同时,公司层面对业务线提出了营收的新要求,也是提供更多资源的前提。
1)聚焦复购率
新客户平均获客成本高于复购。
假设目标新增100W新客,50W存量客户。当复购率60%,需要做70W新客,小转大转化率30%,则需要新做233W体验班客户;若复购率多做10%,即复购率70%,需要做65W新客,小转大转化率不变,则只需要新做216W体验课客户。
综上,每提高1%的复购,**节省大量前置的获客成本,复购率是现阶段重要指标。
2)新客获客
线上+线下。线上尝试低价课裂变、高价课分销;线下与进校团队合作。
3)规划目标实现路径
① 复购率及二级指标:添加率>到课率>打卡率>完课率
通过系列指标衡量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决定家长的复购率。
② 新客获客 = 线下获客(进校团队)+线上获客(流量>体验班>正价班)
线下进校做营收,线上做增长实验、体验班转正价班、正价班分销。
① 引入“辅导老师”社群服务
介入“课下辅导”场景,通过教辅服务让家长感知到孩子是在【上课】而非【看教学视频】,提高家长的价值感知,以实现产品重新定价。
在替家长承担教辅工作的同时,建立对家长的反馈渠道,引导家长做付费决策。
② 课程形式确定为“视频动画课”
内容上面向数学成绩较差(60%学力以下)的二年级以上小学生,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内容消解孩子的厌学情绪,通过AI题库逐步扎实知识,最终使得孩子建立学数学的信心,自主学习。
使用视频课的首要原因是提供时间弹性,保证到课率,确保不论在何时何地,家长与孩子都拥有相对完整的学习体验。
其次,与直播课相比,视频课提供的标准化学习体验可无限复制,几乎不受师资资源的限制。虽然客单价比不上名师直播,但更可能具备规模优势,是值得尝试的方案。
③ 盈利模式确定(线上:流量>体验班>正价班三级模型;线下进校销售)
线上,基于“辅导老师+班级”的模型,我们尝试提供为期一周的体验班,期望在一周内让用户拥有完整学习体验。感知到动画课的趣味性,以及教辅服务的价值,进而引导用户转化为正价班客户。
线下,在下沉市场打通小学的进校业务,进校团队通过对校方管理层的攻关,掌握关键角色“学校教师”,最终通过老师的影响力以“班级”为单位转化家长客户。
试运营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已经购买正价课的用户提供了教辅服务,学期临近结束前,运营同学们对正价课进行提价,并做了复购转化,复购率比我们预想中更为坚挺,这证明介入“课下辅导”场景的决定是正确的,教辅服务确实解决了家长的问题,提升复购率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此外,第一期体验班约有32%的客户转化为正价课的客户,这证明“小转大”的模型是成立的,但也有一定风险。辅导老师人力成本前置在“体验班”,“体验班”的产品定位是“信任”与“入口”产品,这对体验班的辅导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为新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稳定“小转大”的转化率。
内容调性也得到了验证。以学年为单位来看,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以前害怕学数学,现在则**主动观看我们的动画课,成绩也逐渐有了起色。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购课意愿不强,这类家长即使购买课程,主要目的也是方便孩子预习,以及教辅服务,这类用户活跃度不高,与我们前期活跃用户分析结果相吻合。
辅导服务的引入是一柄双刃剑,带来最显著的问题是边际成本的上升。
班课边际成本 = 边际人力成本+边际管理成本,意味着每卖出的每一个商品,都附带人力成本,大量的人力成本前置在体验班。
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是人力堆积带来的边际管理成本,管理是逆规模效应的,当辅导老师的数量扩张**过两位数,平均年龄在25岁的年轻团队明显碰到了阻碍,当教辅团队到达三位数时,团队进入了失控的临界点。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关键指标的下滑,团队招聘质量降低导致服务水平不稳定、SOP变形、客诉增加。更要命的是,业务团队高层出现了局部的办公室政治,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后续**重点复**笔者负责的以复购率为核心搭建的CRM学习/销售体系,敬请关注。
本文由 @ 大北 原创首发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