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23:04 人气: 7 评论: 0
编辑导语:企业的重要目标是利润,产品人如何为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与看法。
一家一直生产制造靴子的工厂,采用的皮革原料的供应商是来自于几年前企业家在酒**上认识的商人。
随着市场的扩大,更多人投入到了皮革行业,竞争加剧,皮革的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另外,由于该厂商和皮革原料供应商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协议。
如果寻找其他性价比更好的皮革供应商,势必**和目前的唯一供应商产生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原皮革供应商已投入了许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一旦生产靴子的工厂撕毁协议,就要按照原协议规定进行赔偿。
最后生产靴子工厂的老板经过了仔细的核算,并采取了对应的决策。
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皮革原材料供应商、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涉及到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经济学内容:生产效率、规模报酬和成本。
按照经济学上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利润。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是激励其进行商业化生产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利润,就必然要研究跟利润密切相关的产出和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涉及到了供应侧和需求侧。前者更多的是企业所制造商品相关,后者更多的是跟市场、价格、资源配置等相关。
一家企业生产商品,既需要资本的投入,也需要劳动力、工厂、土地。对此进行了整理和拓展,经济学上提出了生产函数一词。
所谓的生产函数,就是研究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简单地说,生产函数就是研究怎样把最少的资源进行最高效的产出。
比如生产靴子的工厂投入100元的生产要素,获得了 200 元的产量;如果从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供应商采购 80 元的生产要素,依然能获得 200 元的产量。
如果违约成本是 10 元,最后企业家很有可能**通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利润。
什么是生产要素呢?经济学上认为的生产要素,包含了 4 个方面的内容。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我们一一进行解释。
劳动:并不单纯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其中脑力劳动的范围更大,例如知识产权、知识应用等方面。
土地:也不单纯指原意义上的一块物理意义上的土地,而是指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资源的总称,例如矿场、田地、山川、水流等,比如:
资本:包含了实物形式,也包含货币形式,例如:生产设备、厂房等。
企业家资源:即是企业家的领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不同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不同,扁平化管理、层级管理,采用 OKR 方式还是 KPI 方式做管理工具……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之间也是互相关联的。例如:
这就是资本和劳动之间产生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如果招聘的设计师数量需要满足了企业的绘图需求,那么就需要招聘更多的设计师,而数量越多,管理层就需花费更多时间精力管理,以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生产要素之间的复杂度不同,也**影响到最后的产量。
上文提到了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这 4 种生产要素。
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来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是否可变动,即数量、体积等是否**发生改变。
例如:我们说的劳动力,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数量变动,那么劳动力就是可变生产要素;如果投入的研发机器、引进的生产设备,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变动,既不新增也不取消,那么这就是固定生产要素,以此类推。
经济学基于生产要素和产量的关系,引入了生产函数。
上文我们提到了 4 种生产要素,为了简化各自关系(理想状态),于是把土地、企业家才能这 2 个维度去掉,留下了劳动和资本。即生产函数就是劳动、资本和产量的关系。
这里有 2 个逻辑:
于是,他们一定**把劳动和资本进行结合。
我们可以把劳动和资本当成是 2 个不同的药材,就好像是调配药方一样,哪些药材的组合、药量之间的组合,最后得到的一副药的功效要达到最大化。
企业的最大化利润下,要追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最优组合,来自于其经验、技能和智慧水平。
由于不同企业的实际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是生产要素(例如:2 个创始人分别获得 100 万,他们使用 100 万去扩张团队、租赁办公场所、招聘、开发产品、销售、运营等所使用的比例各不相同),最后的产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这些要素的配比,其实就是一门技术。我们把影响产量,对劳动和资本进行配比的这个技术称之为: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也有分类,一般根据要素的可变动情况,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
在这样的逻辑下,在同样的资源情况下,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必然要进行要素的整合及优化,以达到最大化产出。
在固定产量的情况下(例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订单量),企业要优化其生产要素,从而降低成本。
因此,企业要提升利润的目的,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对其本身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更要对生产要素的分配整合进行优化。在生产和产量之间,构建最优化效果。
上文我们讨论的生产函数,涉及到不同要素的关系和整合。
我们在这里要再次进行细分,在生产函数中,如果有至少 1 个要素是固定的,称之为短期生产**。
反之,如果每个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称之为长期生产**。
这里的长期、短期我们其实可以当成是要素的全部可变动、部分可变动,而不是指时间的长短。
为什么要研究是否可变动呢?
观察后我们发现,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其实最后影响的是要素配比关系、产量,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用 1 个比喻,医生开药治疗某种病症,其中 1 味药材不允许轻易变动,另一味药材的数量可变,从而达到不同强度的效果。这是短期生产**。
反过来,如果在实际层面中,不同药材的数量都可以不同(最后比例也不同),则产生的效果,要使用其最优的。
短期生产**中,一般认为技术是固定的,投入量越多,产量越多(例如投入1单位,产出2单位)。
当投入量达到一定的时候,产量的增长比例达到最高(例如投入100,产出 200),某个要素投入量**过了一定值后,产量迅速下降,甚至是负数(例如投入 200,产出 300)。每增加 1 个单位,其边际产量递减。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还是上文的开发管理的案例,在招聘设计师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在管理上配置了1个人员进行统筹管理,随着设计师的增加,管理吃得消管得住,产量自然持续增长,但这里也有一个瓶颈。
如果设计师数**过瓶颈值,再增加1个的数量,都**增加管理员的负担,导致管理的上限,产量也**受到影响。
前面我们默认了管理水平是不变的。例如:三国中,让庞统管理一个郡县,在半天内处理完成1个月的公文,说明了其管理水平远**一个郡县。
短期生产**的制约因素,有一定的前提。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变下,通过对单一的要素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产量的最优化。这就是规模化经济。
而对单一要素的调节**过了一定值,投入越多,边际产量就**降低,此时就是规模化不经济。
与短期生产**相比,长期生产**所涉及到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变动。
变动产生组合,组合可以达到最优化。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此消彼长。
例如:我们把劳动和资本以数字的形式进行简化,有以下几种方式: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劳动和资本是一直变动的,但产量最后是一样的。
当然,这样的变动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生产技术不变,劳动和资本之间处于互相替换的边界之内。
如果随着生产要的不同,生产技术也要优化、改变,那么同样的表格就**变成下面这样:
从表格中可见,在资本投入的分割线为6及6以下时,劳动力和资本是1:1的替换关系。
例如:使用同样的自动化工具代替人工,自动化工具的减少,人力资源的增加,产量依然不变。(自动化工具可等价资本,即使用资本购买这样的设备和工具)。
但当自动化工具减少到5或者更少时,即使提升了劳动,最后的产量也**有所下降。
这里又引入1个词: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和资本之间在产量最优情况下,存在着互相替代的配比情况。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
如果劳动增加1单位,资本减少1单位,最后产量不变,那么,其要素的增加和要素减少之间的替代关系,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跟要素之间的替换相关,前提是维持产量的不变。
如果按照上个表格的观点,劳动4+资本6的组合,和劳动1+资本9的组合,产量是不变的。
如果劳动增加1单位,产量增加1单位;资本减少1单位,产量也跟着减少1单位,那么在同样的边际替代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之间的增加的数值的绝对值是相同的。
相反,如果两者的绝对值不同,那么,这就和长期生产**产生背离,即要素的变动和产量的最优化之间的不相符。
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变化,**引起成本或产量的改变,这两者最后都**影响企业所获得的报酬和利润。
规模化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规模化可以认为是大量投入生产要素从而获得大量产量的情况。投入越多,产出越多,规模报酬越大。
在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前提的基础是上,产出越多,卖的越多,收益越多,利润自然越多。
一个小作坊和大的工厂生产线,其产量是没法比。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规模化经济和规模化不经济,是因为管理、协作等层级的制约。
而规模化后产量上升,市场的价格也**跟着改变,此时也**影响到企业家对市场的理解和观察。
这是规模化不是生产越多,效益越高。
由于商品卖不出去导致堆积仓库,生产越多,亏损也就越多。
由于对市场的理解认知不同,如果提前认识到规模化到一定水平导致了价格下降(或者供大于求),企业就**决定关闭部分的生产线,将规模化减少到一定程度。
经济学上认为,影响企业报酬收益的因素,分为了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例如:专业化的分工、技术上提升(专业化**进一步优化技术)、购买原材料的议价能力更强等,都是内在经济,内在经济能提升企业的收入。
反之,诸如规模化瓶颈的管理协调问题、运营成本的增加等,都是内在不经济的体现,都**提升成本、降低收入。
例如:如果企业的运营效率不强(对于付费课程而言,复购率、转化率等指标和行业水平的差距),最后的结果不仅影响到成本,也**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商业的营收。
研究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及成本的关系,是在生产端去降本增效的**认知基础。
这些知识最后面甚至**影响企业本身的效率水平,效率水平的高低也影响到了营收情况。
作为企业而言,如果对利润的来源停留在市场上的差价获利的维度,而没有从供给端去思考,这样的认知效率其实是更低的。
尤其是在互联网企业、数字化企业甚至是高新技术行业。只有用好这些基本的学科底层**,我们才能真正驾驭好企业乘风破浪的之旅。
本系列课写作参考了以下的书籍,特此感谢:
阿艺师傅,微信公众号:锌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担任国内某top知识付费平台B端产品经理,负责过亿级用户平台的产品设计的工作。对系统设计、系统思考等方面较感兴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