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26:47 人气: 1 评论: 0
编辑导语:曾经,爆火的脸萌活跃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朋友圈中养成了使用习惯。可如今,它却沉寂了。脸萌它怎么了?
2014年,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是我毕业做产品的一年,2010年我以学生的身份从县城到长沙,2014年是我开始以产品的视角看世界的一年。
这一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一年,2010年发布的 iPhone 4 如果说是移动互联网的起点,那么2014年是基建完成产品出圈的一年。
脸萌就是第一款爆火的产品,它给我的印象之深、记忆之深刻,一直到今天我都时而替脸萌反思复**。
脸萌的爆火不是偶然,微信在2013年已经覆盖了3亿用户,朋友圈早已上线,养成了使用习惯。产品爆火是网络效应的基建完成后的必然。
但最先爆火的脸萌消失了,它已被时代忘记。我们换头像的需求还在,但满足需求的载体已经不是脸萌。为什么?也许是时候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得失成败了。
基于这些考虑,我想借助本文回答以下问题:
萌是一个有年代感的字,脸萌就爆火在有年代感的2014年。
脸萌是一款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头像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脸型、发型、眼睛等模块化的组件,快速画出一个神似自己的头像。
爆火的产品肯定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进而引发了口碑裂变。所以,要想聊脸萌这款产品,首先要聊用户的诉求——头像的意义。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最个性化的代表?答案是头像,文字昵称和签名是我们关注的第二落点,我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头像。
用户的头像大致分为四类:真人照、手绘素描照、卡通、图**。站在2014年的光景,脸萌代表的是手绘素描照的分类。
(图是我2014年的脸萌头像)
但2014年没有手绘素描照的头像,我们想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大概率只能用自己的真人照**。但当时的相机不强大,美颜也不强大。
即想表达自己又不想漏出真人照**,怎么办?这是最早的社交压力,是一个在**时代没有过的压力。
**一直都是虚拟形象的定位,默认的头像库搭配付费的**秀,用户还没有自己的照**做头像的用法。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用户没有好用的头像。
微信没有头像库,必须让用户上传头像。微信朋友圈的场景是生活真实的随拍,是在线的社交广场,我们需要一个即能代表自己又不露脸的头像。
这就是2014年普遍存在的用户诉求,脸萌恰如其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配合上社交的传播,终于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上爆火的第一款产品。
成也头像,败也头像。
头像是用户的个性化表达,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一个用户等于一个头像。也就是说,用户使用脸萌搭配一个头像就解决了问题。
身而为人,我们长期**变但短期不变。短发不是一天变成了长发,苗条的瓜子脸不是一天吃成了胖圆。脸萌,用户做一次头像就完成使命了。
头像低频的定位和特性,决定了产品的高下载和高流失。用户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蜂拥而至,在把玩一番设计一个满意的头像之后,又如潮水般退去。
用完即走,走了之后再回来。如果加上时间的跨度,用户在日活/周活/月活中回来就不错,日活如微信、周活如美图秀秀、月活如墨迹天气。
但如果是年活,用户在半年甚至一年后才回来,则没有任何意义。毕竟,互联网没有年活这个词,互联网产品也没有几个一年。
脸萌是一个极低频的工具,如果是个小而美的产品,保持稳定的流水用户,可能是不错的形式。但爆火的发展,反而摧毁了它。有些事情,一旦拥有就再也回不去了。
更多的模型、更个性化的组件、更高清的图**,脸萌无论如何迭代,都已经无法避免落寞的命运了。毕竟,一年后谁还需要另一个类似的头像呢?
有些事,在开头就写好了结局,脸萌的火是偶然,但归于沉寂是必然。
注:偶然是指头像的需求必然催生爆火的产品,但是哪个产品爆火还不确定。
消失沉寂的产品除了价值单一,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是:赚不到钱。
因为赚不到钱,甚至看不到商业化的想象空间,所以不维护了、下架了。脸萌现在在App Store已经搜不到了。
工具类产品的商业化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用户价值,二是流量价值。脸萌的用户,既没有用户价值,也没有流量价值。
用户价值是指产品覆盖某个特定群体,比如宝妈、大学生等,可以针对群体做服务升级,走工具转社区、社区转电商的路子来点想象力。但脸萌的用户有特征吗?不知道,也收集不上来。
流量价值是指成为广告平台,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期间给广告主品宣或带量。但脸萌的用户高流失(用完就走)、聚焦在特定场景(在画头像、不逛),这样的流量没有价值。
脸萌可以考虑增值服务做**吗?咋看是个可行的路径,做一些只有**能用的模块化组件。但如何定义大众模块和收模块费呢?
对瓜子脸收费吗?可有些用户就是瓜子脸。对饰品收费吗?用户就是习惯带发卡。所以能剥离的只有头像之外的辅助,比如设置一个好看的头像背景。但如此做法能确定的是亮点:高昂的成本(做个性化**预期的功能才**有用户付费)和极低的付费率(大部分人就是来看看)。
也许脸萌最好的商业化方式是付费下载,保持基本功能体验即可,契合高新增无留存的工具特性。但这又跟用户免费的习惯冲突,也给其他眼热的竞争对手机**。
综上,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两空的脸萌消失了。
一个脸萌消失了,但还有千千万万个产品想成为脸萌。那么脸萌的爆火,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爆火的产品往大了说离不开社交传播,往小了说是离不开微信传播。
脸萌的出圈是解决了微信头像的问题,在微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脸萌帮微信打了一把王者级的辅助。
那如何才能满足用户的社交诉求呢?替用户表达自己,用户自然**有分享的动力来达到社交传播。
这也是网易H5活动经常**屏的原因,是各种测试屡试不爽的根源,是我们身而为人存在感的情感依托。
满足社交的需求,让用户了解自己、隐藏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表达期望的自己。
这是脸萌的头像,是@微信官方的头像,是**新闻建国70周年的头像。
但现在这个机**越来越少了,一是基建已经完成,二是微信开始有意压制(想想上月的颜色测试)。
不过换个角度,要是产品能做到被打压,未尝不是成功的一个标志。
产品失败的原因千奇百怪,但不挣钱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4年是APP的蛮荒年代,大家都还没想好怎么挣钱。基于流量的广告中台(比如头条的穿山甲)还没开始,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变现。
但在那个刚刚确定电商、游戏、视频三大**金赛道的2014年,一款工具类产品如何变现没有成熟的经验。接广告、卖**去广告似乎已经是想象力的全部。
一款产品带来的稳定收益是存在的前提,之前备受推崇的MVP开发模式似乎已经不再有效,要验证到MVP+商业化的程度,才是一款有潜力的产品。
只有流量大部分是无效的(参考ofo的亿级用户),在用户没有给平台正反馈之前,无脑的烧钱获客没有留存,没有留存的用户没有价值(参考百度新年红包)。
现在竞争愈发激烈,工具类产品的可替代性很高,巨头APP一个拓展的功能对小团队可能就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参考**问卷)。
工具类产品在开始就要想好商业化,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在解决的过程中是否能找到付费体验点,这种体验能覆盖到多少用户呢?
至于是增值服务、还是**、还是流量平台,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罢了。2021年的工具类产品,活下去得回到解决问题的初心。
脸萌是否真的消失,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一个小而美的团队来说,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发现部分人的诉求,然后以产品为载体满足,顺带着赚点钱。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也许用户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的生意要是个赚钱的生意。
在赚钱的前提下,再考虑补贴部分收益获取更多用户,这是美团单车的存在逻辑。
2014-2021的7年,时代变了,脸萌再见。
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大百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易产品专家,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