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26:55 人气: 8 评论: 0
编辑导语: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耳朵经济无疑存在着一定发展前景。不过,随着音频市场玩家增多,长音频平台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吸引更多用户、提升自身竞争力?也许借用符号IP建立与用户的深层联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文作者针对长音频耳朵经济的发展现状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2021年,长音频被“予以厚望”。
国内的老将们动作频频,“第一股”荔枝继续加码车载音频与旗下音频社交软件TIYA的海外布局;喜马拉雅在近年来多次否认上市传闻后,在五月终于正式递交IPO申请;蜻蜓FM,则是在近日获得了国际私募机构微木资本的新一轮投资。
另一边,**音娱集团(TME)整合酷我畅听与懒人听书升级为懒人畅听,加上自带流量的微信听书,开始构建长视频生态。字节跳动一边基于番茄小说推出番茄听书,一边通过抖音推出“DOU来听我说”用声音讲故事活动带动自身长音频的发展。
可见,今年长音频界“新兵老将”齐下阵,来争夺“耳朵经济”的版图。然而,长音频在发展的数十年来,多家头部品牌至今为止仍在亏损,无论是UGC还是PGC仍未找出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平衡点。
那么,在这场长音频的“耳旁风”里,新老玩家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让更多的用户为“耳朵”买单呢?
谈论起长音频,不少人都**质疑在当下“文娱兴盛”的时代,长、短视频用“视觉+听觉”双重的冲击感占据着人们“**段式+碎**化”的业余生活,那么直观感远不如视频行业的长视频又怎么能侵蚀用户的兴趣呢?
由公开数据整理可得知,国内在线音频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市场规模,整个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当中。从数据来看,用户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4.25亿增长至2020年5.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其行业规模从2018年的113.3亿元到2019年的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6%,可以见得行业可谓是蓝海一**。
当然这从头部企业的发展情况也可以看出,“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其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8亿元、11.8亿元、15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更是达到了4.95亿元,增长了34%。
喜马拉雅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14.76亿元、26.77亿元和40.50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5%。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行业蓝海之中,无论是荔枝还是喜马拉雅伴随着快速增长的却是连年亏损。喜马拉雅从2018年到2021年Q1季度净亏损分别为7.737亿元、7.733亿元、6.061亿元和2.672亿元。并且,由天眼查APP可得知,喜马拉雅从2018年完成E轮融资后,就再无资本入注。
而荔枝从2018年到2021年Q1季度净亏损分别为934万元、1.3亿元、8220万元和7000万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亏损增长45%,环比扩大10倍。
荔枝或许是因为第一季度荔枝播客上线,加上车载音频布局及TIYA海外的投入,营销费用的提升带动了运营成本的提升。但短期内运营成本的增加未必是一件坏事,现市场阶段的确需要赛道玩家去进一步布局。
如此看来,行业本身的确是一**蓝海,**带动行业玩家们的规模增长。但是目前头部玩家由于仍在寻求自身的定位与发展布局,在蓝海之中不能很好把握住用户走向,为自身增加净利润的渠道与收支平衡点。
而伴随着更多“大厂”的入局,通过自带生态与流量的“降维打击”,行业的老牌玩家们更要深思如何才能“扩大+稳固”自己的受众群体,并且以何中模式圈拦用户、让用户为“耳朵”付费。
毕竟,行业所提供“潜在版图”再大,也需要自己去“探索+开发”未知区域,吸引原住民与后来者,并树立自身的“领地意识”标识。
但是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喜马拉雅、荔枝还是蜻蜓FM,哪怕发展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总**让用户感觉到“同质化”过强。比如,荔枝主要深耕于UGC(用户生产内容),而喜马拉雅虽然为用户提供PGC、PUGC与UGC综合性内容,但是到2020年底,其UGC内容在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52%。
就车载音频来说,除了荔枝的与小鹏汽车等多家厂商合作外、持续布局外,央视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与蜻蜓FM、喜马拉雅都有所涉猎,并都进一步加深布局。
对于播客分道来看,荔枝播客独立运营时,喜马拉雅上线播客频道、即刻上线小宇宙、快手推出皮艇、网易云音乐开通播客云圈、**音乐也推出了独立播客板块,大家似乎不约而同走在了同一条路上。
而且,自身“标志”的缺失,也让潜在用户无法辨别其在行业内的差别,导致了产品本身“记忆点”模糊,使其无法准确定位其基础受众群体。
就正如当你从百度搜索喜马拉雅与蜻蜓FM时,其标语收入眼眶的都是有声小说、在线听书,很难让人区分有什么不同,而荔枝倒是排列出了相声、评书、脱口秀、广播剧等内容类别,但是也难以让用户产生“记忆点”,形成自身的“**级符号”。
就像是UGC板块,没有像李佳琪、薇娅那样“出圈”,能为淘宝代言的主播。PGC与PUGC板块,也并没有自身带动流量与“高吸金值”的作品或者圈层产生,哪怕类如曾经纸质内容时代,被人诟病却圈粉吸金无数的《小时代》系列、伤痛文学这般都没有出现。
一个“**级符号”的形成足以圈拦一大批为之“买单”的死忠粉、并且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哪怕是“小而美”,依旧能形成自身的“护城河”。
就像是“AIDA”法则,它的第一要素就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引起注意就必须刺激消费者,也就是巴浦洛夫的刺激反射原理,只有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就正如最近靠着一首“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洗脑大众,进而出圈的蜜雪冰城。或者像是文娱界,曾经争议人物韩寒火起来的电子杂志《ONE:一个》和当年世界杯期间因广告惹热议的BOSS直聘。
又比如长音频界,“来自二次元的声音”猫耳FM,以其二次元、耽美的主打风格,通过与声优工作室的合作,推出了一大批优质的广播剧,圈揽了一众粉丝,以“粉丝经济”与“饭圈文化”为平台创收。
其中单期点击率过亿的《魔道祖师》,与众多单季千万级别的剧集,比如《撒野》、《默读》、《全职高手》等等。而仅按单季20块左右的中位数,不算衍生周边收入,就足以见得其收入的客观性。
并且,“**级符号”的诞生,已经使得猫耳FM与优质广播剧划上约等号。提及广播剧时,就**在其受众群体内延伸、传播、形成社交裂变,这种粉丝群体的“私域性”分享,也降低了平台为了提高用户规模“广撒网”的营销支出。
当然,类比如荔枝在海外遍及200多个国际和地区的音频社交平台TIYA也可以被称之为一个“独特”的标签,与国内其他平台作为区别。但是就目前国内行业从业者来说,各家发展重心依旧是在国内,那就使得各家如何在国内尽快创建自身的“**级符号”,用以引导和围猎受众群。
哪怕是一场“华与华式”的“土味”营销,无论是起码能消免用户对自身边界的模糊感,突出于“其他”之外。
如果说“**级符号”是一个吸引用户的广告牌的话,那么习惯培养与社区氛围感就是平台城墙的高度。
无论是文字、影视还是声音,做的都是内容的生意,而如何让用户能有“沉浸感”,在其平台的内容社区里找寻到自身的共鸣、与围建自身精神世界的“乌托邦”对于平台可持续发展与口碑情怀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长音频与在线音乐不同,音乐自带的律动感与氛围感就能在潜意识带动用户本身。而长音频更重要的是内容输出,尤其是这种内容仅仅靠耳朵来接受,失去了文字的辅佐与画面的直观感,能让用户在一长篇内容倾诉中“沉浸”进去,增加氛围感,是保障收听率与收听时长的关键。
而且氛围感也包括平台自身的社区文化,尤其是当下携“资本”入局者越来越多,当下长音频战局已经逐渐陷入了在线音乐“虾米已死”的光影之中。无论是喜马拉雅、荔枝还是蜻蜓FM,如若通过“走量”,以“广而大”迎战的话,显然比不了TME旗下的懒人畅听等。毕竟TME依靠着阅文集团海量IP,加上**系独有的社交与流量红利,是最有可能以“海纳百川”的内容量取胜的玩家。
不过“知识付费”的内容IP,尤其是故事情感类,对于用户来说,真挚感与共情力远比老旧IP更加有吸引力,并且更容易通过“IP打造”策划出属于自身平台的“**级符号”与分支门面。
同时在带动原创内容创作者的内容创作与IP营销下,激发平台用户的共创热情,在进一步营造社区氛围下,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与“沉浸感”。
所以说,在减轻内容成本压力下,“沉浸感”的声音体验与社区氛围,加上“IP+共创”的参与感体验,或许**是当下“无现存IP内容生产源与无IP第一生产者”平台的不错走向。并且在这条路上无论是在线音乐的网易云音乐,还是长音频赛道“独树一帜”的猫耳FM都交出了自身不错的答卷。
毕竟市场的蓝海就在那里,并且当伴随“精神孤寂者”人群越来越多,“耳朵经济”也将有可能是下一个风口,毕竟总有一部分人想在“嘈杂”里寻求一个属于**刻安稳的“乌托邦”,去满足自己“沉浸世界”的幻想。
不过人类的精神世界终究是“挑剔的”,如何让用户跟随“耳朵”粘上你,各大平台依旧有很远的路要走。
本文由 @摩根频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