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51:00 人气: 17 评论: 0
“荷兰病”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较差。其实在小公司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大客户诅咒”。本文将围绕这个现象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荷兰病”,也被经济学家成为“资源诅咒”。定义如下:与自然资源较少的国家相比,**石和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经济增长较少,发展较差。
从“荷兰病”这种经济现象,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感觉有某种类似资源诅咒的的情况存在。
当时我供职于一个主营业务是做广告投放系统的SaaS产品的小公司,对接了几个国内头部的游戏公司。接到大客户后,我们都欢呼兴奋,公司的财务财务状况也一下子好了许多。
但是情况没过多久,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团队陷入了不停开发的泥泞之中,我所在的产品团队简直沦为了原型机器人,变得没有活力。这简直就是另一种的“资源诅咒”,我将其比喻比喻为“大客户诅咒”。
在讲我理解的大客户诅咒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荷兰病的现实例子,从中我们**得到很多启发。
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石油与天然气,于是荷兰政府大力发展资源和能源产业,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段时间内,荷兰出口剧增,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荷兰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但是没过多久,荷兰经济却经历了一场衰退,失业率升高,劳动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丰富的资源却使经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使得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就世界范围而言,OPEC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落后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资源丰富,但是国民收入却很低。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资源匮乏型国家(地区)却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之列。就国内而言,山西、甘肃等省份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等却在全国排名末位;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资源异常匮乏,而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却在全国排名前列。
这一系列现象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资源丰富不再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并造成多方面的问题。学界把这种现象叫做“资源诅咒”或“荷兰病”。
当小型初创公司获得了几个大客户的青睐,短期内资源和收益**有很大的提高,士气大振,但是随后**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客户挟持”。
强制需求量增多,如果在产品需求上丧失了话语权之后,**做出大量的可能与最初目标无关的需求,最后导致系统可用性和体验感下降;产品技术人员沦为做原型和技术的机器(因为基本需求和要求已经被大客户定义),丧失了思考和创新的快乐。最后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上升。产品和团队都收到不良影响的现象。
我们如何更深层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我们先看“资源诅咒”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资源产业的繁荣**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大力支持资源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产业繁荣的同时,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
资源产业的扩张容易导致人力资本积累的不足。
人力资本是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有其存在和成长的特定环境。
只有在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人力资本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科技能力才能保持较高的水准。而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以采掘业及相关的低级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经济环境需要的是对工资要求不高的低技术廉价劳动力,一般的技术工人就基本可以胜任大多数工作。
资源丰裕使经济出现寻租、制度弱化等乱象。
因为自然资源容易带来高额的经济租金,很容易引起各种利益集团在对其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进行各种合法和非法的博弈行为,因此形成了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导致制度弱化、寻租等现象。
在我国现阶段,产权制度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导致了这些乱象的发生。
地方政府和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对矿业资源拥有较大的管制权,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成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代理人承担,而大部分收益却为经营者及少数政府官员所享有,这种有缺陷的制度安排不仅使得资源的所有权与行政权、经营权相混淆。
而且所有权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收益由多种途径转化为一些部门、地方、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利益,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过度消耗和利用率低等。
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
因为高额利润等问题,一个地区的资源通常被过度开发利用,使得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现象不断发生,再加上“先开采后治理”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使本地区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此外,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矿产资源的开采都**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伤亡事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活与生存。
解决方法如下:
合理安排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一些资源丰裕地区产业结构是相当落后的,增加值高的制造业很不发达。
因此,这些地区产业结构的设计要避免单纯以资源开采为导向,而要把资源开发同发展高增加值的制造业结合起来,每年从资源产业受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旅游业、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战略加以贯彻。
与此同时,必须积极促进包括资源行业在内的产业升级,生产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对创新的投入。
我国资源丰裕的落后地区虽然人口数量较大,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人力资本不断地被资源产业资本所“挤出”。政府必须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不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吸引外来的技术人才和知识人才,积累宝贵的人力资本。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促进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发展高端化。
明晰资源产权,合理安排相关制度。
“资源诅咒”现象导致制度弱化等问题的发生,这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要从根本上减少寻租和****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快推进资源有关产权制度的改革步伐,制定规范产权的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证资源的所有权得到实现;明晰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制定与完善资源税征收制度,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使资源价格确实反映资源破坏与环境治理成本。
需求量暴增
接手大客户后,大客户有一些针对自己企业或者是特定团队的定制需求,如果不能满足的话,他们可能**流失,如果不加辨别的全部满足或者全部作为普适的功能做进系统里。**导致工作量巨大,功能冗杂,可能破坏可用性。
大客户的强制性需求
大客户一般是某个行业里或者某个垂直领域中耕耘比较久的公司,所以对于工作流程或者某件事物的处理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改变成本比较大。所以需求很容易变成半强制性的。这就很容易让产品团队和设计团队完全复刻之前大客户的模式。员工**产生不满——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工作提升。容易提升离职率。
明确所有权,夺回产品开发的话语权。
不要被大客户控制,沦为乙方公司。将他们所说当成是建议,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多的采用协同式而非参与式设计,否则**失去控制权或者让参与者不爽。如果已经采用了参与式设计,就降低对方的参与度。
对收集来的需求进行重新梳理,考虑是否是普适需求还是特色需求。
如果是特色需求,最好加以区分。进行权限的分离(比如只有特定的公司才能看到并使用某个功能)。对需求要重新思考,了解背后的基本用户目标和动机,重新梳理并尝试优化。在此过程中,让产品和设计尽可能提出创新,团队进行探讨,让员工能够参与进来一起进步。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采取了有效措施,完善了相关制度,合理地利用、管理需求和客户之间的协作模式,“资源诅咒”和“大客户诅咒”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参考资料:
1.《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15期,作者:耒闻
本文由 @在梦的边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