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53:47 人气: 12 评论: 0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款叫做「画音」的社交App。切入IM领域,主打视频短信功能。这款App到底怎么样呢?是否能稍微切下来微信或者**的蛋糕屑呢?
5月13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帐户数已达12.025亿,同比增长8.2%。
面对微信这个庞然大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偶尔**心生警惕,偶尔也**觉得索然无味。
大多数人都想要不一样的新鲜感。面对索然无味,我们**期待一颗石子,搅动涟漪。
创业者们动辄打着「单挑王者」的旗号,妄图收割一波资本。就连自媒体也力争「背水一战」,挑动市场的神经。
中间并不是没有过令人瞩目的产品,比如子弹短信、多闪、马桶MT。然而风起时,云涌幡动,风落时,悄无声息。
先看看子弹短信/聊天宝:
2018年8月20日上线之后,子弹短信迅速攀升至App Store免费榜和社交榜首位,上线7天公司便完成A轮1.5亿元融资,日下载量高达44万,截至去年8月30日0点14分总激活用户**400万。出道即巅峰。2018年11月开始,子弹短信整体的产品数据低迷,留存很差,日活只有十多万。2019年1月15日,子弹短信正式改名聊天宝。3月5号,快如科技CEO姜一帆宣布团队解散。(来自:独家实录:子弹短信、聊天宝消亡史,罗永浩198天社交梦碎)
想聊,还是想撩?(罗永浩在北京快如科技发布**上介绍聊天宝)
再看看多闪。2019年1月15日,多闪在北京正式发布。扛着「这是年轻人的时代」的旗帜,90后产品经理登上发布**舞台。
然而多闪也是「一闪而过」。
字节跳动官方曾公布,多闪上线24小时下载量突破100万。此后,在“聊天赢取万元红包”活动助推下,多闪日下载量突破40万;除夕当晚,“瓜分1亿红包”的活动令多闪下载量达到46万,全平台日活**过1000万,达到历史峰值。但这一阶段过后,多闪数据开始持续下滑。据七麦数据预估,目前多闪日下载量不**过5万。
近一周ios平台,「多闪」下载量大概在每日2万左右,而**是10万,微信也在10万左右。不能说「多闪」凉凉,只能说在各自领域安好。
这是最近三个月七麦数据预估的多闪下载量
而马桶MT主打熟人之间的匿名社交:马桶MT是一个人脉暗网,是朋友圈的影子,所有微信上看不到的听不到,甚至是被删除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这里。1月15日发布,下载火爆,下载体验马桶MT的用户**过了其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因此出现无法注册的情况。
不过现在已经「查无此桶」了。
如今熟人社交的赛道,似乎有些寂静。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款叫做「画音」的社交App。切入IM领域,主打视频短信功能。
这款App到底怎么样呢?是否能稍微切下来微信或者**的蛋糕屑呢?
「画音」是具备明星气质的。
「画音」有很多标签:「微信产品总监」「获得融资」「视频短信」「自动字幕」「邀请码」「IM」。凭借这些标签**,「画音」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面流通。
打开「画音」以后,UI和交互也确实人眼前一亮:
1)UI是黑白为主,比较干净利落。
2)说话就拍的交互方式,让人无需点按拍摄按钮,是一种比较新奇的体验。
3)拍完之后自动加字幕和表情包,提高了发视频的效率和趣味。
4)全屏播放视频,让视频成为聊天窗口的背景。也是比较新奇和友好的体验。
然而也仅仅如此罢了。
1)核心功能:对话、相机、故事,就是一个Snapchat的复刻
2)其余小功能:消息在24消失消失 、截屏提示、视频短信,也和snapchat的并无什么本质区别。
而Snapchat在2011年9月在ios首发,2014年上线Chat,功能基本完善。后续几年间又丰富了许多其他功能。而「画音」复制的核心功能+其余小功能,基本上是2014年以前的创意。
是不是,有些让人觉得无趣啊?
Snapchat的产品时间轴
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至今都没有收录「画音」
七麦数据显示,「画音」4月23日发布3.0.0版本,此后才有一些下载量。最高的日下载量为6892。
目前看来,「画音」的推广策略也比较佛系:靠「邀请好友」和「邀请码」传播。
老实说,在被赤裸现金奖励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推广方式有些不合时宜,饥饿营销这一套也不适用于App推广。
特别还是熟人社交。熟人社交难做的地方在于,关系链的迁移。特别是一个IM工具,没有人在上面,就没有使用的价值,没有价值,就更没有人。这个循环被锁死,要解开就要靠砸钱拉人。当然,虽然砸钱拉人也不一定能做起来,因为成功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
比如聊天宝复用趣头条模式了也没有成功。
但是我并不认为是这个策略的原因,聊天宝或许是时机上差了点运气:
「整个团队不是对用户负责,而是对老罗负责,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问题。老罗说什么我们一定要马上做到,我们根本不去想用户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其实老罗很多想法和用户脱节了」(独家实录:子弹短信、聊天宝消亡史,罗永浩198天社交梦碎)
「梁宁的增长思维30讲」提到过一个爆款公式:爆款=新的技术/供应链的改革*新流量*新品类
我们可以用拼多多来举例说明:
(以上部分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可以说拼多多是妥妥的爆品了吧?
回看拼多多的增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是符合爆款公式的。
(1)收割新的流量
拼多多前期主攻下沉市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居多。
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发展很快,快到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拥有很久了,实际上:
也就是说在2013年和2014年左右,大屏+4G才走入生活。那时可能是一二线城市率先享受这些成果。而2015年之后,这些成果下沉到三四线。而拼多多抓住了这个时间线,收割了崭新的流量。
(2)开创新的品类
拼多多开创了社交电商+分销裂变+百亿补贴的新品类。
基于微信的社交链,进行拼团、砍价、现金奖励等裂变方式和百亿补贴等低价方式。
这套打法,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扫荡了微信的社交网络。社交电商提供了新的网购方式,原来的搜索购物,现在变成了朋友推荐。分销裂变引领了增长潮流。百亿补贴反正挺香。
(3)供应链的革新
供应链的改革:低价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拼多多对供应链的改革。通过数据优势,建立模型,直接把用户需求反哺到供应厂家,不仅缩小厂家和消费者的渠道距离,更是影响了需求和供给生产之间的关系。
很明显:爆款拼多多=下沉市场的新流量*社交电商的新品类*供应链的优化变革。
3.2.1 画音能收割新的流量吗?
画音打着的旗号是「年轻一代」,然而年轻的Z世代到底在谁的地**上蹦迪呢?
国外Snapchat
Snapchat:**过一半的美国的15-25岁的互联网用户都在用Snapchat。
国内双巨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我国1995年到2009年的出生的人口(Z世代),总人数约为2.6亿,约占2018年总人口的19% 。其中95后约为9945万,00后约为8312万,05后约为7995万。(未计入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数据)。
2018年10月的数据,**的Z世代占比就达37.5%,微信达33.3%。2018年底,**的整体月活跃账户数增至至8.07亿。微信及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至约10.98亿。
这样算下来,**的Z世代数据大概为3.02亿,微信Z世代用户数大概3.65亿。**和微信都有可能有多账号的情况,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又未计入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数据,所以**和微信的Z世代统计数量大于国家统计局的数量。
虽然数据有所出入,但是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在熟人社交的场地上,几乎其他社交软件的插足之地了。
而2019年发布的报告来看,2018年第四季度,21岁及以下的月活跃用户增长为13%,说明**的Z世代用户数还是在增长阶段。
微信用户同比增长8.2%,月活达到12亿人;**用户增长7.2%,月活达到近7亿人,微信及**每日总消息数及使用时长各自获得同比双位数增长
**公布的2020年Q1财报显示:今年微信用户同比增长8.2%,月活达到12亿人;**月活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也有7亿人的规模。
熟人社交这条赛道,几乎看到不到任何新的流量和机**了。
3.2.2 视频消息并不算一个新的品类
视频消息算是一个新品类吗?
这个「画音」主打的功能除了交互上有些特别以外,整体概念却有些老掉牙。
微信可以发视频消息;2019年的多闪其实也是主打的视频消息。
视频短信这个概念已经很不新鲜了。
3.2.3 新的技术?
5G时代的全面来临,肯定**带来新的技术发展,也肯定**带飞一定的视频业务。但是,目前来看,首先5G时代全面来临或许还要等一些时间。其次,巨头也肯定**升级自己的视频相关业务。
所以这个技术的发展,对新创公司,不一定友好。
综上,「画音」其实并不符合爆款公式。
熟人社交真的没有空间了吗?老实说,空间很小。
我们经常听着喊要逃离微信和朋友圈。实际上我们逃离的了吗?
可以看看这份报告:
不过,我觉得或许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可能。
(1)收割更低幼的流量
比如依托「小天才电话手表」这样的硬件,内置IM。切入儿童手表这块,收割低幼+父母流量。
(2)可穿戴设备的革新
手表、眼镜等替换手机,这个交接点,说不定有新的可能。但是根据马太效应,新的公司可能也不**率先在这个交接点突围。
(3)AR和VR的进一步发展
可能**出一些好玩的点子出来。基于这些点子进行熟人社交。
(4)做一些社交的补充工具
不要一来就想搞个大新闻,一口气就吃个大胖子,可以做一些社交App的补充工具。比如之前在朋友圈流行的,问好友问题,看亲密度之类的。比如Snapchat的第三方,**给Snapchat做一些滤镜、问题模板、投票模版。反向收割,吃「流量」的流量,也挺香的。
梁宁的有一个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她说人是有5个层次的:衣着外貌——角色——资源——能力——存在感。
其实熟人社交基本上是基于角色这个层次。而当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逐渐**有摆脱「角色」的束缚的需求,往更深层次探索,这些进一步的层次就不是熟人的社交圈子能承载的了。但是这些层次的需求更深,所以**更多元,更琐碎,更垂直,也意味有更多的机**。
资源和能力,比如:职场社交、dating社交等。存在感,比如一些兴趣社交、树洞社交、直播聊天室、甚至虚拟社交(和机器人聊天)。
所以我觉得陌生人社交在未来**比熟人社交更有活力,也**更有意思。
与其抢占并没有多少空间的熟人社交,不如给熟人社交做工具,或者干脆去做陌生人社交,可能**空间**更大一些吧。
资料来源:
熊不知;公众号:产品经理熊不知(ID:xiongbuzhi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5年产品经理经验,专注海外社交APP和编辑工具类APP的产品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