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54:16 人气: 6 评论: 0
自丰巢快递柜宣布**过12小时就对取件人进行收费的规定后,关于此事的讨论非常多,本文就从多方面聊聊看法,并分析在快递费收费的影响下快递**不**涨价、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丰巢快递柜涨价的消息出来,到现在好几天了,虽然舆情汹涌,但人家并没有收回成命的迹象。丰巢的底气大概在于其刚刚收购中邮速递易,控制了全国七成以上的快递柜市场份额。
这是垄断惹的祸,还是另有原因?事态发展至此,将如何演变?
家庭主妇和 996 白领,封闭小区、临街公寓和偏远山村,大家对快递柜、代收服务的期待一样吗?
快递柜如果没涨价,那快递**不**涨价?大概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如果最终一定要多掏钱,我们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
大家应该也都能意识到,在所有抱怨丰巢对取件人收费的声音中,每个人、每个小区的情况都不一样。先来说人,再来说小区。
除了抱怨收费本身,有的取件人也不满快递员不直接送上门,特别是当自己就在家等着的时候,这些人主要是平时就在家工作和做家务的。
疫情期间宅家可能比较普遍,但此前大家都上班的时候,反而可能是取件人不在家的情况更多。这些人抱怨的则是免费时长是 12 小时,而不是更合理的 24 小时。
相信如果丰巢“从善如流”,把苛刻的 12 小时改为 24 小时,而快递员也更严格规章制度,事先跟取件人约定什么时间放哪里,事件也可能就**平息下去。这倒应了一句话: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新华社说:“未来,到家、到柜、到站将适应不同的客户,并对应差异化的价格。”
不过,位于配送过程末端的快递员、代收点、快递柜方面,必然存在资源紧张,消费者注定无法享受每个包裹都按时配送上门的待遇。解决之道,要么不上门,要么不“按时”。这个就算加钱也解决不了,除非用无人机。
每个人身处的居住环境也是参与讨论的一个要件,很多不住在同一种环境里的人本来不能感同身受,却在同一条微博下论战,难免有种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
(1)全封闭或半封闭小区(代收点)
根据以往新闻的经验,虽然短时间内**有一些小区抵制丰巢,但长期来看,只能是处于大家都将就的状态:柜子继续摆着,小区或业委**不做任何改动,取件人自行长经验,如果被收钱了能忍则忍,不能忍就在快递单备注不要放快递柜。
这样一来,不管丰巢撤不撤都跟你没太大关系了,反正你也不用。那么,一些小区(比如社长所在的小区)就**用人工代收点取而代之。
这类专门的代收点可以是小区住户自己创业,成为菜鸟驿站、熊猫快收、百世邻里这种加盟店,只需要一个小区内的单元房就能开展生意(前提是办妥各种手续)。本身就是邻居的店长**允许你攒到一起取件,有时候你过一个星期以上再来拿都没问题。
但有个问题:如果代收点把快递柜完全替代了,以至于成为了小区内不可替代的分时收件方案,它是否**再开始收费提价,或者又产生新的替代者,如此周而复始下去呢?
2018 年,熊猫快收宣布完成千万人民币融资,此前曾获得 58 同城姚劲波、学大李如斌、戈壁绿洲、南京百米一号等资方融资。与显出窘境的快递柜相比,有人的代收点似乎在多种经营,分摊收件成本方面更胜一筹。
与无人值守的柜子不同,代收点无需升级设备,即可引入生鲜电商团购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这再一次解释了为什么“机器换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为人就是最好用的柔性生产单元。
用人来柔性地维护末端网点,还能有效削峰填谷,管理网点容量。一名中通快递员对新华社说,快递柜格口宝贵,每年 618、双 11 前后,还出现过快递员因争抢快递柜发生纠纷。
(2)居民可达 1-2 万人的**大型社区或组团(代收点 Plus)
如上所述,人力驱动的代收点可能成为快递柜的替代,但问题的复杂度随着小区规模的增加而指数级上升。面对**大型社区的高峰需求,就算代收点也很容易崩溃。有两万多人的杭州东新园小区停用了 17 个快递柜,唯一的一家快递代收点转而爆仓。
这种情况,类似共享单车为天津的“自行车之乡”王庆坨带来的暴发需求。今后如果快递柜衰落常态化,人力代收点要么**有新的竞争引入,要么仍是单一代收点,但对快递员、取件人提价,都有可能。市场机制最终**填平一切价值洼地。
**大型社区还有一个问题,人多了,声音就杂,很多问题难以征求业主表决,结果大概率是原地踏步。
2018 年,菜鸟实验性推出“菜鸟小盒”,相当于在每家门口放置一个快递箱,这是报纸投递箱、牛奶投递盒等的新变种。但上墙操作无疑又**导致物业、邻居等等的不同意见。(而且这盒子可能也太小了。)
社区越大,年限越久,这种小修改通过的概率越低。
上海“网红小区”业委**的声明征服了不少网友,其中让人觉得丰巢明显不占理的地方,是它被指向业委**“承诺免费”换取进驻小区资格。这造成了一种欺骗。有小区疫情期间直接让快递放丰巢,都以为是免费的,但产生费用以后,物业又不给业主垫付。扯皮之中,业主的快递就一直扔在柜子里。
但除此之外,则需要考虑入场费的“竞价排名”问题。大型社区类似一座小城市,柜子要进驻那就不止是一台,所以在早前的激烈竞争中难免**推高入场费,这需要后期提价来弥补。
共享充电宝在商业地块设置,“比如某地铁站,一个月一台柜机入场费可达八万。”快递柜进小区肯定没这么夸张,但逻辑是相同的。
入场费、场地方分成共同构成了它们进入场地的“买路钱”,独家放置某品牌柜子或者在最好的地块放谁家的柜子,都**导致同行过度竞争,互相抬价。此时竞争虽然激烈,消费者反而吃亏了。
市场调节在此处就体现为,行业领头羊通过兼并促成自然垄断,减少无效的抬价,如丰巢对速递易的收购。至于兼并的副作用,当然是波及其它小型竞品(如中通旗下兔喜),它们可能提供差异化免费服务,万一胆敢收费,用户拔腿就走。
(3)开放的老小区,临街商住楼等(便利店)
在上海、广州这种便利店频密的地方,便利店作为快递末端网点也很常见。这些代收服务“适者生存”,有些地方是不收钱的,或者不对取件人收钱,如接入蓝店这样的调度系统。
这是由于明言收费构成了与取件人的口头合同,将承担快件丢失等责任;加上人气旺盛的街区**有多家便利店做同类业务,平均下来每家一天也没那么多包裹,而收费又**导致客流下降。
当然,物以稀为贵,没有以上顾虑的便利店就**考虑收费代收。北京朝阳区的团结湖街道就是如此(具体可见报道:社区店铺代收快递现二次收费),大量快递需要由小卖部、彩票站代收,且难以寻找替代品。相信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快递柜等就算有架设,也不**赔本赚吆喝,最终**拉平到同样的价格。
(4)农村和偏远地区(基本没什么选择)
说到网点凭借稀缺优势而收费,最典型的是偏远农村地区,催生了在商家承诺包邮之后,末端取件还要加收费用的所谓“二次收费”。
央视报道,一些乡镇网点的收费是每件1-3元,最高的甚至到每件10元,以至于2019年8月国家邮政局针对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集中开展清理整顿。
有意思的是,这次用大白话说,我整顿的就是“以**派送范围或经营困境为由”加收投递费。而企业真经营困难了怎么办?答案是“不得**越实际服务能力承诺派送范围和深度”。做不好就不要夸海口,路给你指明了,自己看着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央视报道援引一个统计数字,说快递进村被“二次收费”的概率,EMS 是最低的。按照市场机制,农村消费者**更青睐城里人看不上的邮政。
然而,包邮与否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协商的结果,商家还是愿意选择民营快递,或者不走邮政,那么农村消费者就难以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
有鉴于此,有专家认为,对于代收点费用或者快递员不尽职问题,应该首先找商家,让商家和快递公司交涉,而不应该绕过商家自己找快递,甚至对快递员发难,他们只是完成自己这个环节的工作。
市场机制可以决定一切。以现在的情况看,很难避免最终所有的快递都要涨价。
如果取件人都选择上门服务,没人选择错峰代收,就**同时迎来快递公司亏损、快递员被压榨、配送效率降低这三个后果。
更多快递需要门到门,解决方案要么是延长包裹上门时限,要么是在小区内专门设置送上门的人力二传手(以后就用无人机),相当于改良版的代收点。两者同样导向涨价这个结局。
所以,涨多少?涨到啥时候是个头?什么价格算合理?
涨多少,不存在当下靠谱的预测。涨到什么时候,得看取件人、小区、末端运营商、快递公司、寄件人(商家)多轮博弈的结果。至于什么叫合理——对平台来说合理的定价,****越用户(包括社长自己)的心理承受极限。
在此之前,单纯的包裹快递还要注意,涨价后的价格不能**过外卖、买菜、跑腿等配送服务的定价,不然客户**宁愿选择这些配送服务来送快递。——别笑,现在美团上都可以买书了不是么?
其实在目前的中国,很多收费服务商,不管什么细分领域,都**被抱怨收费太高。但它们当前的定价往往都是大大低于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社长上次写过百度网**之后,继续观察着网上的相关评论,发现大多数人吐槽的问题,如搞“垄断”,替换辛苦攒的“小视频”,“这么赔本为啥不直接关了”等问题,本社的文章都有说过,因此也并无新意。
有趣的是关于具体定价的讨论。快科技询问业内人士,估算出**每月付 100 元,才可让网**盈利。老实说,这个价格大多数人(包括社长)都无法接受。
同样还有视频网站**的定价问题。品玩采访在硅谷,但是用中国网络服务的华人,结果是:YouTube 一个月十几刀的**费还是太贵了;Netflix 一个月的**费,几乎可以买国内视频网站一年的折扣**金年卡。
由此可见,能让国内消费者(包括社长)觉得划算的价格,一般都是服务提供商难以承受的,勉力推行付费习惯,结果必然是费力不讨好。
如果商户定价完全覆盖了运营成本及合理范围的利润,这么高的价格筛选出来的,将是一小批完全不在乎的“社**精英”,其他人自然**被高定价劝退。
但在中国,这样又让用户规模太小,以至于不能覆盖那些也许真正有需求,但就是没钱的人,也无法扩张规模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更好的服务质量,所以就算亏损也要先把**子做大。
在发达经济体,由于生活水平(由物价和工资决定)普遍提高,大多数真正有需求的普通人,也不**觉得负担正版付费服务的费用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家正常做生意就够了,而不像国内非得流血圈地。视频网站为了圈地,已经流了十多年的血了。
即便是发达经济体,大量曾唾手可得的免费服务转向付费,圈住的也是只有少数人才享有的高级信息和高级服务,一些收费服务(如高端杂志、视频网站的订阅、以及……大学学费)与穷人拉开了距离,引向了贫穷的代际传递。
社长此处无意褒贬,只是想提醒大家。即使有高级防火墙的保护,中国企业也必须冒险烧钱扩张规模,才能让谷歌、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的国内替代品生存下来,让国人享受到**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且针对国人习惯量身定制的互联网服务,甚至让 TikTok 们走出国门。
这就是在回答“这么赔本为啥不直接关了”。
如上所述,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补充了很多基础设施上的空缺,“用几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的路”。比如,花呗等信用服务替代了信用卡的部分职能,民营快递替代了邮政系统的部分职能,滴滴填补了传统出租车和黑车之间的空白。
这些民企承担的公共服务,可以看成是其他国家的邮政、铁路等民营化——当“前国企”自负盈亏之后,便**由所谓“公共属性”回到市场调节的轨道上。
反观我们的快递柜,却似乎正要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表示,各地要明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将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提供用地保障、财政补贴等配套措施。
现在,全国快递的“箱递率”达到 10%。这意味着,消费者每收到十件快递,**有一件是通过快递柜完成投递的。江苏省邮政管理局统计,江苏省内 15% 的快递都被扔进了快递柜。
但上文已经得出结论,快递柜并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唯一答案,甚至只是一种短暂的中间过渡形态。现在可以用代收点等替代,而未来的无人机 / 车,乃至气动管道传送啥的都可以任君大开脑洞,想出最终不需要人参与的解法。快递柜要变成公共服务设施,就需要考虑到这种风险,让它不至于变成下一个 IC 卡电话亭或者“信息亭”。
我们不能坐等国家出面解决问题。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越来越贵的快递资费和自己干瘪的钱包之间的矛盾。
中国快递便宜是现在大家的共识,但这一共识得来不易。人们可能忘记了 2000 年代的快递费用。
中国邮政 EMS 特快专递官网 2000 年时展示的国内特快邮件资费标准为:起重 200 克 20 元,每续重 200 克加收 6 元。以相对 CPI 计算,当时的 20 块钱放到现在应该是 30 块钱,放到现在完全可以覆盖未来几年快递的涨价空间。
中国现有的物流格局,由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开放带来的广阔市场构成,但更建立在低工资、低福利待遇的“优势”之上。
我们的快递员、外卖小哥没有底薪,收入完全靠多劳多得,还时不时面临罚款,劳动关系认定难,维权难。平时因为多接单,躲差评遭受的刁难和委屈,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基层不可承受之重。“我月薪4K,男友月薪15K,但我嫌弃他是送外卖的”这种段子出来,总能因为编得过于真实,引发不适。
快递柜被说“这么赔本为啥不直接关了”,快递员、外卖小哥一样被说“受不了委屈就不要干啊”。你可以说这是市场选择,但其实不尽然。
在快科技的报道中,一位快递员说:
“快递柜收费要么收快递员的,要么收客户的,两边都收,想钱想疯了!有的客户买个快递才两三块钱,放三天就收三块钱,还不如重买一个了。”
快递柜原本是单向收费的,快递员用它节省时间以派出更多件快递,为此宁可自掏腰包。是什么逼迫他们作此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压力,正好就来自那部分“买个快递才两三块钱”的客户。
须知,消费者对任何服务都有心理价位,**越这一心理价位的涨价,需要顶着巨大压力教育市场,还未必成功。在快递行业,忙“剁手”的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是:0(包邮)。
从业者怎么办呢?那就采用朝三暮四的方法,快递柜免费,但费用算在邮费里面;或者所有商家的包邮改为要用户承担邮费 1-3 元,即由用户自担“最后一公里”费用,换取前程免邮。再或者,也就是 9 块 9 包邮涨到 19 块 9 包邮。
在合法的前提下,快递柜涨价,或被人工代收点替代,或者人工代收点涨价,或者快递公司源头涨价,或者商家不包邮,等等,都是在市场规则支配之下演化出来的可能性。
但以上可能性最终指向一致:最终消费者面对的物流总成本一定**上涨。要么付出时间成本(快递变成慢递),要么多花钱购买原本低价或免费享有的同等服务,要么减少使用快递业务频率(这是社长的选择)。
疫情冲击下,大家都没多少余钱,倒不如都少买点东西,特别是少点 9 块 9 包邮的,不要把拆快递的快感当成理所当然,还能减少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
当下的中国需要的,并不是让某个行业走向垄断、低质、计划的回头路,也不是压榨每个中间环节,造就与国民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符的“繁荣”,而是适度调整规模,降低浪费,不要买了就扔,不要买今后**后悔的东西。
或者,如果你已经不幸失业了,你更明智的选择是去送快递,或者在自己小区开个代收点。
例如,《新京报》就报道了一位给孩子治病而当外卖骑手的父亲。他本是一家企业的中层,打拼六年后攒下两套房和一百多万存款。2017 年儿子确诊自闭症后,他办理了停薪留职,专心带孩子看病。
过去近两年间,他每天都**给儿子打一针营养针。一针7500元,“就是拿钱在怼。”房和车卖掉了,存款也很快花完,他做起了外卖骑手,因为上班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送完单,他能抽点时间陪陪孩子。
你完全可以期待,在快递费涨价以后,你的工资也少涨那么一点点;而你和身边人的参与,哪怕是顺风车一般的兼职闪送,都有助于增加运力,为员工争取权益,同时让物流末端成为“太阳底下光彩的职业”。
最后,这张贴纸送给屏幕前的你:
“不买立省 100%”
作者:书航,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航通社
本文由 @航通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