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56:08 人气: 12 评论: 0
本文以众包模式为例,分析了它的优势、发展阻碍,以及它该往何处发展的方向。
伴随着全球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倡导居家云办公,通过线上形式展开日常工作。而当前,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云办公尝试过程中,慢慢接受并认可这样一种工作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提升了员工之间沟通协助效率;另一方面,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场地、水电等固定支出。
经过此次意料之外的疫情事件,云办公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种主流的办公形式。
而有另外一种与此相关的模式,众包模式,也有可能渐入人们的视野。
众包,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这个概念2006年便有学者提出。它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群体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将任务分给普通群众,由他们进行承接,以此借助闲散资源的力量,达成任务。
我们通过对于众包概念的理解,可以初步认识到,这种模式,存在不少优势。
当前城市发展形态下,人才普遍汇聚于一二线城市,这直接导致了大城市就业人员供给充足,而小城市招人困难,人才供给十分不均匀的现象。
而众包借助互联网,将任务分发给大众群体,由他们承接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因地域特征导致的人才不均匀现象,将直接得到缓解。
传统公司雇佣形态下,人员相对固定,掌握的技能也相对固定,部分特殊、非常规工作,可能并未达到招募专人的必要,或者掌握此能力的从业人员较少,故工作过程很可能受到雇员能力限制。而众包模式广泛利用群众的力量,人员不再局限于公司雇员,人才池一下子拓宽起来。
给予互联网的连接,众包的作业群体数量,与传统公司模式下的作业群体数量,将不是一个同等量级的。基于这个特点,众包模式在处理海量业务上存在明显的优势,人多力量大,对于海量的任务需求,借助群众的力量,可以提升处理效率,大大缩短作业周期。
人员的成本,取决于人员技能的匹配度,以及人员供给的供需关系,因众包的群体不受地域、技能池深、基数大等特点,相应的,在人员规模、人员供应上相比于传统的企业雇员,外包等均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成本方面也就存在一定的议价空间,成本能够得到降低。
众包的优势很明显,从目前来看,也有一些企业引入众包的概念,做了一些尝试。
从作业途径上,可以分为线上众包和线下众包两类。
目前从市场上看,众包模式并未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其中存在一定原因,结合众包模式的特点,其大范围应用,存在以下阻碍:
众包模式要想持久稳定,必须拥有稳定的任务需求。因为众包的核心就是聚集闲散资源,闲散资源通过付出劳动,获取收益。如果平台的任务需求较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足以支撑持续合作,那么众包资源势必在过程中因无法获益或获利较少,逐渐流失。
好比当前众包模式发展较好的,都是具有源源不断的任务需求的,比如快递众包,每天的快递量,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稳定且持续的;又如数据标注行业,任务需求非常旺盛且稳定,再者像滴滴,出行订单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拥有源源不断的任务需求,方才可能支撑起众包的持续运营模式。
众包模式从用户群体及作业过程来看,形式很灵活,也十分自由。由于众包用户群体非常广,且各个独立个体的责任心也好,技能水平也罢,通常情况下**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众包模式下,势必造成统筹、调配功能的缺失,对于最终交付结果的掌控力度也**因此大大降低,故此容易产生质量不合格,工期延后等严重后果,稍有不慎,便**反复返工。
众包模式从理想状态下的成本预估来看,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同时,如果过程不及预期,或者风险事件的发生,那么将**导致不可控边际成本的增加。比如外卖送餐延误导致用户的投诉,比如滴滴司机强奸案件等。这些不可控的事件,均存在大大增加成本的可能,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想扫除众包发展的阻碍,发挥众包的强大力量,其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众包场景的应用性评估,二是众包管理的有效强化。
通过前面众包的优势以及发展阻碍,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说所有行业都适合众包模式。
众包模式的应用场景,第一个需要具备的条件便是任务源的可持续供应。其次,我们要考量是否存在众包模式的需求,如果说交付成果对于质量要求是精细化的,对于时效要求并非紧急,对于数据量要求并非海量等情况下,众包模式或许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因为你通过各种手段,弥补众包模式的不足,承担其潜在风险,而最终的投入产出,收益情况却很大可能是不成正比的。
而在评估众包模式的应用性后,我们要做的,便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众包的力量,与此同时,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其中最能够实现效果的,便是强化众包管理。
众包模式的巨大阻碍在于两点,一是进度与质量,二是过程中带来的不可控边际成本。
之所以存在这两点重大阻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众包模式下统筹、调配功能的严重缺失,用户行为不受管制,结果自然无法全力掌控。对于众包管理,提升掌控统筹调配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金字塔管理模型
管理团队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管理模式有金字塔管理,扁平化管理等。
从众包的概念上来看,其特点与扁平化管理较为类似,平台作为中枢,用户直接关联平台,对结果负责,平台也直接管制用户的各种行为。
这种模式能够提升效率,但应用到众包上,则**产生更多问题。扁平化管理适合对于技术型、学习型团队的管理,通过减少组织层级,能够快速真实地相应每个团队成员的声音,监控各个成员的产出。
但在众包模式下,用户群体来源非常广阔,作业也非常灵活,因此便**导致统筹调配,结果监控等功能的缺失,管理强度非常弱。
而运用金字塔管理模型,通过逐级下放管理权力,分级管理,每一个用户,都受到管理角色的管控,这样一来,对于组织的约束调度压力将**有所降低,对于最终成果的掌控力也**得到加强。
2)收益奖惩连带化
金子塔管理模型,可以增强我们对于最终成果的掌控力,减少不可控边际成本的产生,有效提升我们的众包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收益奖惩连带化,提升管理角色的管控积极性,降低底层用户犯错概率。
收益奖惩连带化,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对于众包群体的收益,还有一些奖励惩罚,做对应的关联。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关联,一是底层用户与管理角色的关联,二是底层用户当前收益与过往产出的关联。
底层用户与管理角色的关联,其实就是连带责任,同赏同罚。管理角色可以从底层用户的收入里面,获取一定比例的管理收入。
与此同时,假若底层用户产生质量问题等犯错情况时,管理角色也一并受罚。底层用户与管理角色的关联,通过一定比例的奖励,正向提升了管理角色进行监督,调配,统筹的主观意愿。而责任连带受罚,也可以逆向提升管理角色的管理质量。
底层用户当前收益与过往产出的关联,这个可以简单理解为收益关联用户特征画像。通过对底层用户的过往作业结果情况的归纳总结,不断丰富其形象,形成一定的可量化指标,如质量系数,处理及时率等等。在此基础上,用户每次作业获取的收益,受个人特征画像指标的影响进行浮动。
这种模式上的连带,一方面通过画像的抽取,形成个人特征,减轻了因众包用户参差不齐导致的最终成果不可控影响。另一方面将收益与个人特征关联,促进用户正向提升自身的作业质量,优胜劣汰,逐步剔除低质量用户,保存高质量用户。
3)用户成本沉淀化
用户成本沉淀化,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沉淀用户在我们平台的投入,使其对于我们平台有所依赖,无法轻易离开,同时也能约束用户,减少破坏性行为的产生。
打个比方,各种共享单车/汽车的押金模式,其实就是在沉淀用户的成本,因为过程中,用户直接对于单车/汽车存在使用权,如若行为不受管控,可能存在较多车辆破坏情况的发生,对平台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随着社**及科技的进步发展,传统的企业雇佣模式,在未来的时间里,一定**逐步受到其他创新模式的挑战,而众包模式,极有可能成为其中一个挑战者。电商、直播等行业的兴起,加速了人们对于个体工作模式的接受,或许不久的将来,在众包模式下,人尽其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自由工作者,为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 @郑序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