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时间: 2021-08-03 08:56:22 人气: 12 评论: 0

本期带你拆解网络社交礼仪生成的逻辑,剖析其特点,一起品鉴社交礼仪与互联网擦出的火花。

线下人际交往中,从见面到分别,人们时常受累于各种繁琐的社交礼仪。那么,进入线上网络空间后,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显然,在虚拟世界的论坛、群聊和一对一交流中,你我都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面对他人的邀请,人们学**了使用“谢邀”;消费过他人的劳动成果,可以打赏、点**;即便是最日常的聊天互动,也有各式各样的表情包辅助,用以表示感谢、化解尴尬……很快,融合了现实社交传统和虚拟社交特色的网络社交礼仪便应运而生。

本期全媒派带你拆解网络社交礼仪生成的逻辑,剖析其特点,一起品鉴社交礼仪与互联网擦出的火花。

从现实里汲取养分,在网络上不断生长

网络社交礼仪并非无源之水,其是对现实社交礼仪的延伸与重塑。

以现如今网络社交礼仪的代表——“弹幕礼仪”为例,其起源于平台对早期弹幕区混乱状况的引导和整治,早在2008年前后就已经在AcFun上出现。2015年,随着弹幕的日渐流行,B站完善了“弹幕礼仪”的规定,禁止在弹幕中出现违反法律规定、人身攻击、剧透、遮挡字幕等不合规、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倡导温暖、有爱的弹幕。弹幕文化附带的这些礼仪规则,其实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点。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梳理整个发展脉络,起初,礼仪仅仅是人类社交行为从线下到线上转移的伴随物,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文明,只要人这一主体仍遵循现实礼仪的逻辑,虚拟环境里的礼仪话语、行为规范就不**与现实有太大差别。

此后,随着现实礼仪在网络空间持续奏效,相应平台的话语规则与传播语境逐渐渗透到网络社交礼仪之中。传统的用词**被诸如“谢邀”“匿了”“多图预警”等替代,给师长发微信尽量不发语音,在社群求点**最好来个红包,甚至每个emoji的使用场景也都值得深思熟虑,比如经典的“微笑”emoji,给父母发,他们**以为你在微笑;给不熟悉的人发,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呵呵”。

网络时代的礼仪既汲取了现实社交的精神内核、行动框架,同时利用了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包装、重塑,进而衍生出独特的文化。

从践行的路径来看,主要分为用户之间的约定俗成和平台引导两种。

  • 第一种路径,用户的主动性非常关键,用户既是网络社交礼仪的创造者又是礼仪的践行者,在这种“产消合一”的模式中,每一个用户的礼仪行动积少成多,互相传播和影响,逐渐在网络平台上蔓延开来;
  • 第二种路径,平台方首先为社交礼仪搭建了基本的框架,但是具体的实施主要依靠用户的自我规约,或是推出类似于“风纪委员**”的功能组织,将礼仪维护权给到用户。

虚拟世界的弱连接、再创作和符号化

学界对于网络礼仪(Netiquette)的研究肇始于上世纪的电子邮件礼仪,之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在线礼仪(Online Etiquette)、互联网礼仪(Internet Etiquette)、媒介礼仪(Media Etiquette)等。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社交媒体礼仪的出现。有学者将社交媒体礼仪定义为:基于社交媒体进行虚拟交往的程序与方式,旨在促进有效沟通与隐私安全的数字化交流。但是关于网络社交礼仪特点的探讨却少之又少,透过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1. 松散关系下的随机变换

费孝通先生认为,现实中人际关系与社**结构遵循这样的“差序格局”,在这种社**中,每个人在某一个时间、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但是血缘、地缘、业缘等将聚集在一起,现实社交正是围绕着这些泛着涟漪的圈子展开。

然而,将时钟拨到现在,围绕血缘、地缘形成的圈子,逐步被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打破,趣缘、业缘成为了网络社交的主要粘合剂。

人们的兴趣和专业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导致多数社交连接变得短暂,随着一部短**的结束、一个话题的终结、一个时点的流逝,彼此的交往与关联随即解散,紧接着在不同的社交连接中游移。

这种社交往往难以长久维系,正如格兰诺在《弱连接的力量》所认为的:

社交网络中的社交是一种“弱连接”, 这种连接具有不经常联系、情感不太亲密以及不存在互惠互利的来往的特征。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松散的连接关系带来的是礼仪方式的快速切换。面对不同的平台与社群,用户的社交礼仪**随机切换,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适用礼仪。以表达**美为例,用户在斗鱼**狂**“666666”,在B站可以说“阿婆主请收下我的膝盖”,到了虎扑可能就是一句“老哥真不拿大家当外人”。

2. 创造性的“拼贴”

“外交”这一概念,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通常是指国家以和平的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外交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主要由外交礼仪规范着。而在很久以前,百度贴吧曾经盛行过一种名为“贴吧外交”的活动,旨在与其他贴吧维系良好的关系。

伯明翰学派认为:一种亚文化风格的形成,并非是从无到有,而是一种社**符号式的隐喻,它不是凭空创造或者想象出来的,而是借助已有的物品体系和意义系统,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和对意义的篡改来实现的。

“贴吧外交”的活动,就体现了这种特性。举个例子,一场较为正式的“贴吧外交”颇为讲究,贴吧一般设有“外交组”,专门围绕着这项活动拟定条条框框的规定。

首先,“出访”的人员不能太随意,必须在外表和身份上做一定修饰,于是贴吧给派出的人员披上了“外交官”的马甲,或是在头像上标注“xx吧外交组”,或是使用特定的“外交组账号”,从而向对方贴吧表明,这是一场正式活动。

其次,在实际“出访”的过程中要做到不亢不卑,展现本吧风采。进入其他贴吧的领地,“外交贴”的标题必须遵守友吧的发帖规范,标题简明扼要点明目的。具体的“外交”活动中,话术上必须包含一段介绍自己贴吧的文字并配上专门为此制作的图**,在结尾阶段,祝福的话语也必不可少,以表衷心的祝愿与期待。一个标准形式是:“xx吧,xx日,建吧一周年,诚邀贵吧关注。”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当然,“贴吧外交”的节点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现实中的传统节日和社群专属的节日,“吧庆”就是最常见的由头。在“外交”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不成文的规定,那些曾经有过友好往来的贴吧往往是首要选择。

无疑,即便只是虚拟世界的模仿行为,仪式感也相当到位。在解释这种模仿与挪用现象时,克拉克借用了人类学和结构主义中的“拼贴”(bricolage)的概念,即“在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里,把物品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更新,以产生新的意义”。

与“贴吧外交”相类似的网络社交活动,并非是对现实社交的全**接受,也绝非完全的颠覆。这种“拼贴”的做法多数时候是网友的自发行为,将自身圈层的意志和期待输入到礼仪之中,暗含着对主流礼仪的游戏化体验;与此同时,网络社交礼仪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利用现实社交的规则和元素对网络社交礼仪进行包装,能够减少网友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增添网络社交礼仪的乐趣。

3. 符号化的表达

除了对现实社交礼仪的挪用,网络社交礼仪也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展现出了符号化和数字化的一面。

现实中真实可感的礼仪实践主体——人,被符号所分割——外表被头像所取代,名称则**随着人在社群间的迁移而变动,至于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将不同的符号相关联,网络社交礼仪的实践主体才能变得清晰、完整。

礼仪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呈现出符号化与数字化的一面。现实中的送礼,在网络上**转化成**火箭、投金币、点**等方式;复杂情感的传输可依靠表情包的助力;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则可通过评论、转发、@、私信来实现;云直播、视频通讯、语音聊天等也成为了礼仪仪式化过程中的工具。

维克多·特纳认为 :

仪式象征符号最简明的特点是浓缩,它以高度浓缩的形式扎根于意义深处并能使情感迅速得到释放。”

礼仪的话语表达形式也有着网络流行语的基因。“LOL”代表“laugh out loud”;“xx”代表“kiss kiss”;“谢邀”作为“谢谢邀请”的缩略用法,此后又由谐音引申出“泻药”“蟹邀”。

缩略词、谐音、象征性符号是网络社交礼仪话语表达的常见形式,这些表达常变常新,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却能够在特定圈层中流行,满足网友的符号化表达需求。

网络社交礼仪还意味着什么?

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长期运用和创新,可能源于传统的影响、源于习惯的延续、源于对仪式感的追求等,法国社**学家米歇尔·马菲索里认为,个体除了需要获取自我身份认同以外,还寻求群体身份的认同。

于是,当我们决定进入某个平台时,就意味着需要认可并执行平台的规定,例如隐私条款、禁止内容等。当我们在平台中找寻合适社群时,**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群体,群体内部又存在着特定的语言风格、礼仪习惯。换言之,所有社交礼仪都可以是一种融入群体、获取认同、感受愉悦的工具。

其次,网络社交礼仪在不同的平台中有不同的呈现,甚至某些情形之下,亚文化社群**产生一种排他性极强的语言文字符号。此时,平台之间的礼仪不具有渗透性,反倒平台与平台之间有鲜明的分界。因此,我们在不同礼仪中适应、调整的过程,其实伴随着群体身份的转变与自我归属感的感知。

此外,如果说现实社交礼仪为网络社交礼仪提供了借鉴模板,那么网络社交礼仪这种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新型文化,也可以对现实进行反哺。

2013年,几位学者对韩国12-15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网络礼仪能够作为中介变量来减少霸凌的发生。另一些研究表明,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平台为现实中的案例和礼仪规范提供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网友们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取正向的道德观念。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礼仪的套路比现实更复杂

网友总结的“知乎体”

不过,随着网络社交礼仪逐渐适应了当下人们传播、交往的语境与情景,线上礼仪也继承了线下礼仪的一些缺陷。曾有网友总结过一份知乎版的“八股文”,其中涵盖了在知乎上进行社交的几大要素,有板有眼,但无一不让人感觉诚意不足、套路满满。

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网络社交礼仪并不总是有趣的,甚至并不总是有价值的,在其与互联网擦出火花里,也没能逃脱形式主义的窠臼。

参考文献:

[1]晏青,支庭荣.社交媒体礼仪:数字关系情境下的伦理方案与效果辨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8):127-132.

[2]武业真.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弹幕礼仪的网络媒介素养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53-54.

[3]罗丹,朱琳.新媒体视阈下互联网社群发展趋势研究[J].今传媒,2020,28(01):83-86.

[4]胡疆锋. 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

[5]斯图亚特·霍尔, 托尼·杰斐逊.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M].孟登迎, 胡疆锋, 王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6]肖伟胜.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J].社**科学研究,2008(06):190-195.

[7]Park S , Na E Y , Kim E M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activities,netiquette and cyberbullying[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4, 42:74-81.

[8]Exploring the use of Web 2.0 technology to promote moral and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Can YouTube work?[J] . Caroline Koh. Br J Educ Technol . 2014 (4)

 

作者:全媒派,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3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