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人社交路径,思考陌生人社交产品


时间: 2021-08-03 09:05:31 人气: 16 评论: 0

本文主要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并结合陌生人社交典型路径等输出一些观点。

前言

从社交产品的角度来看,以微信、**为代表的熟人社交产品本质是熟人关系网下的即时通讯工具,陌陌探探则占了陌生人社交的半壁江山,和下沉市场一样,陌生人社交领域的机**在长尾中仍然存在,本文主要探讨长尾中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我认为陌生人社交产品根据需求粗略的硬划分可以为两类,基于生理动因和基于心理动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基于生理动因是主打短期关系,基于心理动因是主打长期关系比如soulmate,以短期关系为目的陌生人社交**更看重外在价值导向的社交效率,这种划分不绝对,但两者的一个典型区别是产品在设计上是否突出解决以颜值为主体的社交效率。

国内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按此划分,做生理动因比较典型的有探探、陌陌,做心理动因比较典型的有Soul、如故。

本文主要讲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我做了六款产品的产品调研,调研了一定数量的Soul、Summer、如故、积目的用户,访谈了一些社交达人,并结合陌生人社交典型路径等输出一些观点。

正文分为6部分:社交压力和社交效率、陌生人社交中的吸引、安全感与舒适感、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结构、陌生人社交误区、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应该如何做好引导。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阅读。

社交压力和社交效率

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状态不同的人,对于社交压力和社交效率的定义**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人群和性别间尤为明显。

举两个用户画像的栗子:

25岁的已工作社**人“潘小驴”,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为了找对象或者解决生理需求,使用目的性极强,不**在对其缺少兴趣指标的异性身上花费过长时间,交友以线下邀约为目的。对这部分为代表的用户群体,匹配效率就是关键。

19岁的在校大学生“邓小闲”,有大把的课余时间,想谈恋爱但是由于缺乏恋爱经验或主动性,日常无异性交友圈,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是为了扩列交友或者把它当做树洞,渴望“懂”的人出现,缺乏经济实力,有“怂”的心理,更多的时候是想找人聊天。对这部分为代表的用户群体,曝光率可能要比匹配效率更重要。

这种观念的差异,就像常年用微信的人搞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在用**是一个道理,存在就是合理,你无法跟这个人群共情就永远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在社交压力的感知上,外向、活跃的人的压力感较弱,相反则可能更敏感,性别上女性相比男性更敏感。

举个简单的栗子,对于消息是否展示“已读”“未读”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社交压力测试。

最开始的米聊和微信,一个差异是米聊的消息有状态显示而微信没有,微信不做的原因,恰恰是考虑到了相当一部分用户对于社交压力的敏感性。这种对社交压力的感知源于产品经理的性格经历、思维认知和对人性的理解等。

与张小龙不同,作为劳模本模的雷布斯,由于性格、经历等影响,更加追求效率至上,社交压力的感知相对就要弱一点,往小了看,我认为这些都与做不做消息状态的显示有关联。(我见过雷布斯两次,真·浑身上下充满着能量)

再说回陌生人社交产品,主打颜值的产品更容易促成转移微信、线下邀约,而短期关系本身就更侧重外在价值,所以探探也成了短期关系人群线上收集女性资源的首选软件,这部分用户群体对于压力的感知较弱,更看重社交效率,所以我把这类产品归类为基于生理动因。颜值社交、声音社交更容易给社交压力敏感的人带来社交压力,不完全看脸的社交更适合这个人群,所以我把这部分产品归类为基于心理动因。

为方便论述,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把生理动因产品-短期关系归为一类,心理动因产品-长期关系归为一类。

陌生人社交中的吸引

我认为陌生人社交首先是价值交换的过程,从本质来看,社交双方各自拥有的独特价值可以满足另一方的需求,基于此产生了吸引,独特价值具体可以是颜值、身材、性格、思想、认知、情绪等。

我访谈过一些陌生人社交软件上的优质女性用户、男性社交达人、搭讪达人等。总结一下共同的观点,陌生人社交关键在于建立吸引。彼此吸引意味着社交双方的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社交双方兴趣点的产生都是源于另一方的一种或多种吸引点。

从陌生人社交的角度,我把社交个体的吸引点分为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包括:颜值、身材、衣品、声音等,内在价值包括经历、思想、技能、认知、性格、兴趣爱好、情绪价值等。

有人可能**说,花里胡哨整那么多到最后大家谁还不是看脸?

这句话在长期关系中不全对。

我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上发起过关于女性用户在长期关系中对于另一半最看重的地方的调查问卷,在我问卷收到的325份结果中,“三观契合,相处得来”占比48%,其他选项覆盖外在、收入、家境、性格等。

为了验证结果准确性,我在另一个平台收到了相似的结果反馈。同时,我做用户调研时以语音的形式访谈了部分女性用户(年龄范围18-30,覆盖多行业多社**阶层各个学历)的真实想法后发现,对于以长期关系为出发点的社交行为,女性**看外在价值,但外在价值不是长期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我无法确定我调研和访谈的女性用户群体是否存在偶然性,或实际行为**与想法有差异,但我觉得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从认知层面看,女性在长期关系中更侧重长期价值,而外在价值并非长期价值中的最主要考虑因素。

但这就说明外在不重要了么?

并非如此,当前环境的社交效率下,外在价值是对社交双方产生兴趣指标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在时间成本较高的社交活动中,外在价值比内在价值更容易社交双方获取。但由于社交产品中男性用户的需求感远大于女性用户,对安全感的感知程度也不同,男性用户也更有线下见面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避免男性用户过分暴露需求感对女性用户造成的压力以及保护女性用户,基于心理动因的社交软件需要从产品设计层面弱化单纯的**脸社交。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讨论下陌生人社交产品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安全感与舒适感

由于性别和思维差异,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在社交过程中更看重安全感和舒适感。简单地说,安全感是社交过程中女性需要直观的知道对方不是一个坏人,舒适感是不要给女性可接受程度外的过多打扰。关于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用生活中的陌生人社交场景来举个栗子,试想这样两个场景。

场景一:一位女性坐在放着舒缓音乐的咖啡店中,此时一位穿着得体的男性走过来到斜对面坐下,很礼貌的打了个招呼“Hi,你好,我是做自媒体的,我在这边等朋友刚好遇见了你,觉得你很有气质,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认识你,你介意我加你个微信么”。

场景二:一位女性晚上十点下班回家的路上,路上人影稀少灯光昏暗,此时一位男性从后边跟上来到正面拦住了她说:“Hi,你好,我刚才在路上遇见了你,觉得你长得很好看想加你个微信”。

上述两个场景中,场景一的社交成功率**远高于二,因为场景一比场景二在环境、情绪、外在等因素上更能满足女性对于安全感和舒适感的需求。

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结构

为什么我一直在以女性用户为出发点讨论陌生人社交产品?

我们来看看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结构。

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结构和一般**体系分为顶层核心用户、中间档用户、底层普通用户类似,也可以按照用户金字塔模型划分。

金字塔顶端为所谓“高精尖用户”,包括大V、KOL等,具体的比如微博中的真实粉丝数量较多的网红、Soul中瞬间被广场置顶用户(或瞬间平均点**三位数以上)、积目中获**远**平均数量的用户等等,顶部用户往往由中层和底层用户的共同筛选组成。

中坚力量为优质女性用户群体,常说的“得女性者得社交”和“1个优质的女性用户可以带来7个男性用户”就是说的这个用户群体,女性用户由于性别优势,在展示面中通过颜值、经历、认知等的价值输出便可以在社交平台中建立高价值的形象从而产生吸引。

当用户结构稳定时,整个产品的社交生态是平衡的。一旦产品端无法保护好作为中坚力量的女性用户的用户体验导致其流失,顶层用户必然**因为无法承受底层用户的过量需求而离开,金字塔结构随即崩塌。

我们复**陌陌的发展历程时便可发现,陌陌伊始可以很好的满足(短期关系)社交双方需求,当产品爆火被打上了“约P”的标签后,涌入了大量的“小姐姐约么”用户,同时陌陌的基于LBS的开放式社交机制给女性用户带来了相当大的骚扰和不安全感,这使得女性用户的流失成为一种必然,优质女性用户离开和底层用户的涌入也催生了大量的茶托饭托酒托。

根据艾瑞咨询给出的数据,当前陌陌中的男女比例大致为7:3。其转型直播、视频、泛娱乐也是一种无奈中的必然。

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生理动因需求本身又大量存在,探探从产品设计上从一开始便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避免低价值用户群体对于女性用户的骚扰,文案、UI上的处处小心翼翼,和被动式的骚扰减少+简化但有效的筛选机制使得探探获得了亿级的用户量,并保持着相对较好的社交生态。

陌生人社交误区

我们再说回到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现阶段可能**影响社交生态的用户社交误区有哪些呢?主要有三:

1. 不提供价值只索取价值

在不表明自身价值性的情况下一味向对方索取价值。在图文环境下的社交过程中,举个栗子,一妹子登录一个陌生人社交软件,有一天一个用着默认头像,空间无任何内容,什么标签都没打的用户突然发来打招呼信息“发个照**看看呗”。站在妹子的角度,你**怎么做?

2. 需求感过强

需求感过强**对另一方产生强烈的社交压力和反感。典型比如“小姐姐在么”,“约么”,“发个照**看看”,“要素颜的”,“没有就现在拍”,“小姐姐网恋么我**甜”。一位暴躁老姐曾和我说过她看到后的心理活动:“你**甜?我给你一棒子看你还甜不甜”。

3. 跨区域定位关系

陌生人社交相处中一方的行为尺度**出另一方当前心理预期关系。比如在双方当前关系定位为普通朋友的前提下,一方却在说亲密关系中才**说的话,从而对另一方造成不适感。比如本来是普通朋友却做了爸爸该做的:“晚上和谁吃饭”、“吃完饭早点回来”,“不要穿太露的衣服”。

上述三种行为在社交过程中,都**使另一方在心理层面将对方的行为划归为低价值,低价值表现的行为**使另一方(尤其是女性群体)对你无法产生兴趣指标,认为你并非高价值群体。这种索取价值的行为**带给行为接收方很大的社交压力,自然不**对行为发起方产生兴趣。(当然了,用户可能实际并没有想的这么直接,但为了说明,我抽取出了心理上的本质)

作为产品方,你不能要求用户全都是社交达人,但又为了更好的促成产品中的用户交往、更好的保护社区生态健康发展,在现有用户典型社交路径的情况下,陌生人社交产品应该如何引导男性用户输出价值并激发女性的社交意愿,或者说该如何帮助女性用户建立安全感和舒适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

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应该如何做好引导

1. 引导用户输出价值

尤其是引导男性用户输出价值。引导用户输出的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导用户建立真实的美好的展示面。我们引入一个词:价值主张。定义上,价值主张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但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展示面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价值主张。在基于心理动因的社交产品中,展示面不单单指外在价值,更多的包括兴趣、爱好、经历、认知等等,具体的形式包括动态空间、照**墙、标签、唱过的歌、地图足迹等等。女性用户群体需要男性群体构建展示面来表明自身实际价值,以此给女性用户以安全感和舒适感。

2. 建立良好的破冰升温机制

① 帮助社交双方建立兴趣指标

性质指标的建立第一条是上述的引导用户建立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以Soul为例,产品端还可以做一些引导:

匹配度:

合拍:

共同的隐藏标签:上图中的“属于你们两人共同的隐藏标签:王者荣耀”。

② 交互引导

除了被动的兴趣引导外,以Soul为例,可以在交互上做主动引导:

系统推荐的破冰话题:

破冰表情包;

聊天辅助机器人:

破冰机制最重要的还是引导用户建立展示面(瞬间、朋友圈、新鲜事、动态等等),展示面是决定社交双方是否**产生兴趣指标的主要矛盾。引导用户打开话题就是产品端通过挖掘、展示社交双方可能感兴趣的价值点,刺激双方建立兴趣指标,从而调动起用户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破冰的目的。

③ 升温、维系与非日抛

破冰只是第一步,当前陌生人社交产品中,用户间日抛几乎是大概率事件,日抛现象本身和用户的精力有关。产品端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缓解这种现象,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好用户输出价值建立吸引,毕竟如果真的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指标,终究有人**愿意没话也找话聊;再者是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增强互动,比如Summer中的“一起玩游戏”,Soul中的“Pia戏”以及持续聊天点亮红心等等。关系维系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已破冰的用户可以在产品端找到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3. 监管与强运营

产品方需要对违规行为举报反馈封禁零容忍。零容忍分两方面。

① 首先是对于用户间骚扰的零容忍,在技术上,需要风控策略做到对于明显的骚扰、垃圾消息Invisible或者self-visible,并对触发规则的用户先警告再处罚;在交互上,需要对于实时聊天中的关键词报警消息通过文案交互引导用户主动举报。

② 其次是对于UGC中的**暴或者擦边球内容的零容忍。审核制度必然**影响用户体验,但为了社交生态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做内容安全,尤其是当前环境下,政策对于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擦边球可能**很好的完成本季度KPI,但除非你想干一票**个数据骗个投资就跑,否则就是在饮鸩止渴。

4. 更好的用户分层设计

这个目前只是一个设想,我没有成熟的算法思路,但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基于心理动因的社交软件中做到良好的用户分层可以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我可以在这里遇到很有趣的人”,而且这种有趣是一种双向的有趣并非一方的向下兼容。认知分层、心理测试是一方面,按照兴趣爱好也可区分,但是如果冷启动的社交产品,本身用户量很少,那即使是再好的算法,可能也无法用起来。

写在最后

无论是基于生理动因还是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产品方都始终需要站在保护女性视角做产品设计。比较成功的探探、Soul的整体设计就时时刻刻都体现了对女性用户的关怀。

从目前来看,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仍有大量的问题,以Soul为例,经推广用户量暴涨后,女性用户的被骚扰程度增加,以及女性用户的语音匹配体验变差,我调研的结果是匹配到的用户十有六七言语不友好(撩骚、网恋、约P)。

所以我认为长尾中的陌生人社交,尤其是基于心理动因的陌生人社交,仍有创业机**,未来的爆点很可能来自于某种新的匹配模式、玩法或者更有效的用户圈层区分体验,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就在这里再过几代人也不**改变,我认为这也是各个巨头始终都无法放弃陌生人社交的原因之一。

基于心理动因的社交产品看似耗费时间消耗能量,却大有市场,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① 社交压力敏感是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天性;

②一个人无论社交压力敏不敏感都希望有人理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生理动因的社交产品的变现能力要远**基于心理动因的社交产品。毕竟对于相当一部分用户而言,一旦理性思考能力被生理需求战胜,那就很容易变得“视金钱如粪土”了。

本文内容来自我两个多月空余时间里的调查研究,覆盖用户访谈、产品调研、书籍阅读、课程学习,经整理,我从吸引和价值交换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陌生人社交产品的见解和思考,由于文笔欠佳、思想不深,所谈可能零碎,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感谢阅读。

 

作者:YUE,2021届计算机硕士在读,Deep Learning方向,曾做过策略产品、数据产品等PM实习。微信公众号:RE完美主义者。

本文由 @YU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2人打赏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2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