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11:12 人气: 10 评论: 0
从音像店的货架到在线平台,音乐空间从有限到无限。笔者梳理了音乐平台的发展,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内容供应的影响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打开网易云音乐听每日推荐的歌,再挑几首感觉还不错的歌曲收藏到自己的歌单。
作为一个从小听歌长大的人,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这好像不是我一开始听歌找歌的方式。为什么作为听众,我**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本着产品经理死磕的态度,我准备结合自己的经历弄清楚这个变化的来龙去脉。
我最早接触到音乐的载体是录音带(好像暴露年龄了),一**录音带大约承载了10多首热门歌曲。
每周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音像店,在货架上挑选自己想要的录音带。而这个货架里的录音带就是我所能接触到的全部音乐。
我回顾了一下当时的歌曲,它们都来自于大热门的歌星,小众歌手的创作,音乐质量再高,也难爬上这小小音像店的货架,为什么?
因为作为音像店的老板他要面对两个挑战,区域限制和货架限制。
我们先来说说区域限制。美国作为流行文化的发源地,他们产出的歌曲在中国肯定拥有庞大甚至狂热的潜在市场(爱听英文歌的小伙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当时却打动不了小镇音像店的老板。
在全国区域的范围内,可能有几百上千万的听众**愿意为这份音乐买单,但平摊到这个小镇可能只有寥寥几个。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下,听众太分散就等于完全没有听众,没有听众就没有收入。
再来说说货架限制。在当时,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音像作品的销售额,而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音像店就是他们的销售渠道,每位歌手都希望能够争取到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音像店上的机**。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供给失衡的情况,在一家小小的音像店中没有足够的货架可以摆放下所有歌手录制的音像作品。
而每盒录音带你必须每年至少卖出4**你才能回收货架空间的租金。那作为老板你**怎么选?
答案只有一个,聚焦于大热门,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所有的媒体与娱乐业也围绕这种大热门的模式进行展开,所以在那个年代诞生了一众男女通杀的**级巨星。
有大热门就够了嘛?
显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大热门,每一个人的品位都与主流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出入,用户有需求但市场够大嘛? 答案是肯定的
整个市场 2% 的大热门音乐,带来50 %的收入和 33% 的利润;而剩余的98% 的音乐占据了50%的收入与66.7%的利润(数据来自长尾**)
所以这些长尾的音乐也存在着庞大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有需求,怎么解决?
最初我们给出的方案是:造更大的音像店与用更大的货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型音像店在全国各地兴起。
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因为货架成本还是**存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只是满足了更多的需求但不是全部需求。
如果假设我们有无限多的货架呢?这好像不可能,但互联网的来临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我们看似摆在货架上的是一盒盒录音带,其实本质上只是歌曲的目录,更何况音乐作品本质上是就是一种数据。
在线音乐平台在这时开始诞生,这些平台能提供上百万首歌曲供用户选择,在这里你能找到重出江湖的老歌、可望不可即的外国音乐、知名歌手的不知名作品等等。
拥有无限货架空间的在线音乐平台彻底打乱了原有的音乐市场,传统音像店毫无招架之力。也就是从这时候我们转向了网上搜索歌曲下载至 MP3 收听歌曲的在线音乐时代。
互联网带来的用户规模**无上限,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一批歌手发现了这个市场的3个转变:
他们认识到了一个道理:一个极大极大的数(整个中国的14亿人口)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冷门音乐品类),仍然等于一个极大的数。
不需要专业公司的包装,只需要认真打造好自己的每一首作品,发布到各个平台上,我就能接触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长尾用户,把小众音乐做成了一个大市场,这就让在线音乐时代诞生了大量的网络歌手。
在线音乐时代让产业文化和市场重心开始加速转移,经纪公司开始将关注点倾斜到尾部的大量利基音乐和市场。
但一些经纪公司开始碰壁,他们发现有些音乐仍然无人问津,为什么?
因为仅仅供应足够多的音乐作品并没用,他们提供的作品沉寂在几百万首歌曲中,目标听众无法找到这些作品。如果创作出的作品无人欣赏,那一切便毫无意义了。
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力量,它能连接供给,更有效率的将新作品推荐给相应的听众,降低这些长尾歌曲的搜索成本。网易云音乐在工具箱中找到了一件趁手的武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有几个特点:
而在线音乐的特点呢?
网易云音乐将两者的特性有效的结合起来,有效的降低了用户找寻音乐的搜索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是时间、金钱、时机。
他利用了听众的集体智慧,观察上亿用户的行动,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相关的搜索结果或建议。
由于用户能很轻易的搜寻到自己想要的音乐,这也变相鼓励了用户往熟悉的领域之外再探索一番,最终让需求变大、倾向向更为长尾的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网易云音乐成功扮演了供需相连的加速器角色,这也是我现在听歌找歌的方式。
音乐内容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但作为内容也有它的普适性。
我们将音乐理解为一种内容形式后再去看其它的内容如书籍、影视甚至一些商品供应也都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时代给了内容供应商和内容创作者不同的努力方向,作为内容供应商在大热门时代要紧跟时代潮流,在有限的货架空间内做最热门的内容品类,在无限货架时代要努力延伸自己的货物品类尽可能多的抓住市场长尾,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学**用大数据降低用户的搜索成本,最有效率的将内容提供给需要的人群。
而作为内容创作者,在大热门时代要努力成为**级流量入口或厚积薄发等待无限货架时代到来,在无限货架时代要学**强化自己的特色针对独特的领域将自己的内容打造成长尾爆款,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则不妨静下心来安心打磨自己的产品,说不定用户就**自己找上门。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Pirate,用白话说大数据给你听。
本文由 @Pirat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