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14:38 人气: 6 评论: 0
知识付费,自2016年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毁誉参半,这个行业的下半场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知识付费行业最近又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原因在于网传将严打知识付费行业乱象问题的通知闹得有鼻子有眼,沸沸扬扬。
其中关于课程封面、简介、详情、文章都不能出现受益者反馈、名人或者机构协**背书、公众号留言等广告内容的部分,在业内引发了一场地震。
图**来自朋友圈
果酱妹向多方核实,得到的结果都是只收到上述图**中的消息,但未找到来自官方的信息源。
尽管对于消息的真实性众说纷纭,但草木皆兵的从业者们已经陆续着手清理自家产品中不合规的部分,什么名人背书、学员反馈、大咖推荐都在列,生怕无意中踩了红线全军覆没。他们说,“知识付费遇寒冬了。”
图**来自朋友圈
事情发展至此,大家关心的已经不是传闻的真假,而是自己有没有违规的隐患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点端倪,知识付费行业在风平浪静时一派繁荣景象背后,似乎确实乱象丛生,暴风雨来临时就能淋湿一**人。
尽管上图中《关于工商局开始依法严打知识付费行业乱象问题的通知》仍未能证实是否为官方发布的信息,但就像里面提到的,在《广告法》第二十四条关于教育、培训的广告内容上就有明确规定:
第二十四条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
(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在日常接触的各种新媒体课程中可以看到,“教你如何月薪10万”、“X位大咖强烈推荐”,以及各种学员的反馈或留言推荐截图,甚至有部分课程**向用户承诺课程效果……
无疑,这种背书宣传几乎是现在知识付费行业的默认共识,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用户的消费动力正是来源于这种广告宣传的煽动性。
但严格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在违反《广告法》的边缘试探。如果过分夸大课程效果,很容易就涉嫌“虚假宣传”。
除此之外,目前的知识付费行业还存在不少弊病:
当罗振宇提出“知识付费”这个概念的时候,人们是欣喜的,可以节约本就不充裕的时间,碎**化地学习更多的技能,为知识付费的初衷更是无可厚非。但人们似乎忘记了,当知识成为商品,就避免不了具有商品的特性,商品用于销售,最终是要获利的。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无非是提高售价或是压缩成本两个方法。在竞争无比激烈的知识付费行业,价格战也是存在的,高价很难多销。于是运营者只能尽量压缩成本,名师太贵,于是部分没有资质的人也可以经过一番文案、海报的包装,分分钟也能变成“大师”。
连所谓“大师”都不想请的课程制作者,复制粘贴他人课程,甚至随手剪辑某段名人演讲就直接上线售卖,都是“压缩成本”的手段。
这些都在渐渐消耗掉用户对知识付费的热情和欲望。如此折腾下来,内容是根本的知识付费行业变得乌**瘴气就有因可循了。
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之所以**令人诟病,除却内容不能满足需求,让用户感觉受骗之外,现在的课程动不动就要求分享朋友圈或者群组,在公共空间日日打卡,让其他用户产生“自己之外的人都在努力”的既视感,本意或许是宣传拉新,但制造了焦虑氛围也是事实。
5月13日,微信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表示有公众号、App等主体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或二维码图**到朋友圈打卡,影响用户体验,作违规处理。同时表示此后一经发现,将**采取阶梯式处理机制。
《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是从内部开始显出颓势的,走到今天乱象丛生的境况,或许也是该到转折点的时候了。
“知识付费”这个名词定义的兴起只是在2016年。那个公认的知识付费元年伊始,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侃侃而谈,让“知识付费”迅速跻身新贵行业,并在下半年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风口。
当知识变为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时,无数商人闻风而动。
甚至**也曾一度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但目前在公众号媒体领域,常见的知识付费主要形式为付费课程。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等为数不多的公众号。
显然,罗振宇打开一个口子之后,知识付费行业在三年间发展得如火如荼,简直是速度160迈地跑了起来。人们似乎一致认为知识付费行业遍地是**金,只要入局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在这种近乎疯狂的野蛮生长中,这个行业意料之中地开始出现病态,甚至有人说“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
行文至此,“知识付费进入寒冬了吗?”这个问题可以在这里简单讨论一下。
不可否认,随着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付费到如今也出现了复购率低、完课率低、使用时长低的“三低”现象。
微果酱老**曾经提到过,知识付费的瓶颈正是内容无法实物化,从而无法在零售渠道形成标准化、市场化的产业规模,知识付费作为新兴的内容商业模式陷入课程荒,而线上教育付费正在蓬勃发展,所以“没有知识付费,只有教育付费。”
尽管如此,果酱妹认为关于知识付费的寒冬,目前答案应该还是否定的,从两个方面来说说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本能是不**停止的,按照《进化论》的原则,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也**推动人们不断提高自己,以避免在不断发展的社**中掉队。
在这种需求和现代时间不断被挤压的现实矛盾中,知识付费无疑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这种情况,哪怕只是给予用户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但对于人的精神力来说是有效的。
从客观方面看,知识付费行业如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都是从野蛮生长时期发展而来的,这当然**带来弊病,但属正常。这个行业依旧有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这个群体在不断流失的同时,也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所以行业仍有活力。
此外,知识付费其实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为知识付费的惯例自古就有,只是承载的媒介在不断变化,书籍、音频、视频等等,这个潮流还**一直发展下去,未来也是载体的更新而已。或许**如艾瑞咨询曾预测的,至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此时的知识付费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是突破行业天花板的必经阶段。果酱妹在观察多个行业头部的成功案例之后,稍微预测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行业的乱象堆积到一定程度,必然**迎来一场大型的监管风暴,让行业进行一次大筛选,以轻装简行,走得更远。因此,知识付费行业在关键的转型期,未来面对的监管只**越来越严格,方方面面慢慢规范,在法律法规红线边缘试探的内容将**越来越难过,文章开头的严打通知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如今的知识付费行业还是以课程为主,但正如上文讨论过的,知识付费的载体并不止如此,因此随着发展,行业必定是要催生新形态的,比如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由单人IP到组织社群的运营。
举两个例子:
A. “十点读书”以内容见长,用户百万,流水过亿,几乎到达行业天花板,随后,林少掉头转向线下,“十点书店”在去年11月落地,试业三天客流20000+,现场注册**数达到3000+;
B. 早在2013年就成立的“樊登读书**”,借助互联网推广社群读书方式,用户数百万,营收过亿,在线下开出200家樊登书店和不少的无人书店。
这种由线上转向线下、加上社群辅助运营的方式或许**成为知识付费行业的新思路。
当年蜂拥而入的巨头们如今正在努力和“知识付费”概念撇清关系,罗振宇称罗辑思维做的是“知识服务”,毋庸置疑,知识付费行业正在经历阵痛的转型期,未来或许不再遍地是**金,但知识作为商品的价值依旧巨大,变现方式才是接下来思考的关键。
作者:陈出木,公众号:微果酱(ID:wjam123456)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OrLX8MnCha_oPcUgdixgQ
本文由@陈出木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