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14:56 人气: 17 评论: 0
随着时间的发展,90后、00后开始进入社**,成为互联网人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带着新时代特色的互联网人的养生之道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分享大纲:
乙豆君:
哈喽大家好呀,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感谢大家前来围观这次分享。刚才我的基本情况慕斯姐姐已经介绍过啦,那么我再介绍一下我本人和互联网的渊源吧。
我自身是临床中医学出身,在研究生时读的是中医基础**,在学期间接触了一些中医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比如线上平台建设相关内容,至此,毕业后就一直垂直在中医+互联网的行业中了。
为什么说是中医+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中医,或者是互联网+医疗呢?
因为我认为互联网是作为医疗的一种手段而存在的。确切地说,是让医疗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对应的需求人员的手段存在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产物,本质是医疗业务为主的,而不是互联网为主的。
所以我一般**说医疗+互联网行业,或者中医+互联网行业。
说白了,一切的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围绕着有人要看病——有人要治病;治病的人需要养家糊口,看病的人久病成医。
基本总结就是两大业务线:医疗服务的供需业务线,医疗知识的供需业务线。
我个人所接触的医疗产品基本围绕这两块,个人比较看好的是医疗服务的供需业务。
对于医疗知识的供需业务呢,我本人更看重创始人是否有医疗背景,或者有比较合适的医疗团队和医疗资源在坐镇,也看到过不错的,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跑偏的居多吧。
比如说有一些非医环境的朋友**认为:医生下班**和同事社交、**爱和患者交流,或者就是患者喜欢和其他患者交流。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都是存在伪需求的,比如你愿意被你的甲方24小时骚扰么?
带上同理心,大家都是人。
下面我就介绍下医疗服务的供需业务、以及医疗知识的供需业务这两大块相关内容。
针对于医疗服务业务,其实基本就是围绕在患者的诊前、诊中、诊后发生的一系列业务。比如互联网医院的、his之类的产品,有一些小产品也可能专注的做其中一小块做的也挺好的。
比如诊前可以查询医生或者医疗机构的介绍,比如好大夫早期这种产品,还有就是挂号预约相关拓展业务,比如早期的挂号网。
诊前咨询这种医患交流这种,问一下医生什么时候有时间预约,以及相关智能分诊业务,都在诊前发生的。
诊中业务就是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业务,这部分一般整体成本是比较大的,包括一些数据的采集,比如电子病历、现场诊疗的一些软件硬件等。
这块相关政策也**比较严格,因为从医疗伦理学来说,医疗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业,说白了就是我生病了面对面看医生才**得到心理上的一些满足,才**有自己可以感受到物有所值吧(笑)。
的确,面对面的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有时候往往**发生一些**诊行为,比如一些中医看不准、西医一些比较偏门的化验单,需要求助,就**发起类似行为。或者,基层医生手术时需要大咖作为实时在线的指导等。
这些东西再5G上来之后应该**有爆发式的产品增长吧,这部分故事还是蛮好讲的呀。
最后就是针对于诊后的药物开具和处理方案,比如线上药品物流、智慧药房、复诊提醒沟通之类的,或者看看治的怎么样了,吃了药死没死呀的疗效评价观察等。
大概整体医疗服务就是针对以上这三块而来的。
医疗知识相关业务,这部分要搞清楚究竟是谁在学医疗知识。
如果是医生在学,那么学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看好病还是为了升职称呢,课程谁来主讲呢,其实升职称的话谁来讲都无所谓,政策给的好就好。
那要是患者来学,学医疗知识是为了干什么呢,比如常说的久病成良医。
有一些基于病了之后希望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些健康管理或者照顾,这样也产生了一些医疗的相关产品,据我所理解,这部分属于高端的知识付费服务了,而利用纯线上作为手段其实还是有待考究的。
说白了,爱学习医疗的那些患者,是否愿意在网上付出这笔钱,大家可能更希望去学线下的课程,虽然价格悬殊。
这部分就要说下中医的特点了,很多患者学中医更倾向于真正解决问题,中医相对有更易上手的解决方案。
当然不排除还有一些人学中医是为了装X的,比如针灸,在没有基础**和解剖学基础上直接学针灸,其实是给大家炫耀扎哪里扎气胸吧 (*^_^*)。
(1)没有商业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脱离了资源的互联网医疗都是耍流氓,现在的行业大环境已经大浪淘沙,所谓的创新,如果脱离了资源,其实是玩不开的。一味地效仿并不可行。
(2)绝对不要对医生有任何主观臆断的要求,并且把他们变成需求。很多自以为的应该其实在医疗领域中需求点都是很少的,医生也是人。
(3)在出原型或者设计稿上千万不要写错别字。从部门内拿出的所有用例和文字一定要是对的,包括用例下的数据组成。哪怕是个搜索用例,也要做真实的数据,而不是随意填充。
再来是介绍下互联网人是如何养生的,其实拿到这个题目蛮诧异的,因为互联网人也是人,所以这和人的养生其实是一样的。
中医讲究的是整理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和自然、人和人是一个整体,就是可以宏观分析,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就好。
比如中医有个概念是辟谷,但在当今生活生产环境下还是不太现实;但是我前段时间去茅山,这个环境让我辟谷绝对可以,所以针对不同地域和自然环境也是各有不同的处理形式。
中医的第二个特色就是辨证论治,就是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过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看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正邪的关系,然后概括出一种证,类似于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这些。
然后对于这些证输出诊疗方案,但是每个人的症和证都不一样,所以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
在《**帝内经》中有说过养生的方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个说的是人要有养生之道,能否长寿在于懂不懂养生之道。
具体提出的三点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意思是:吃的时候有节制,有节律,睡的时候符合常规,干自己量力而行的事。
最后一部分是答疑环节,因为问题都比较大,所以先做个简单解答,后续有相关专栏可以分享给大家:
Q1: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针对体质不同,解决方式也不一样。湿气分为内湿(自己生长的湿气)和外湿(基于气候产生的)。
基本处理形式都不一样,我就介绍下我自己——我自己属于痰湿比较重的,比如嘴里也比较粘腻,平时我就喜欢把吃的大米换成薏仁,拿它来煮水,替换大米食用。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当然由于我比较懒,就没然后了。
Q2&3:如何加班还能长命百岁?熬夜之后,应该如何让身体快速恢复过来?
熬夜肯定**早卒的,而且也没得恢复,能恢复说明是年轻。
Q4:长时间坐立怎么预防腰酸背痛?
推拿是可以解决的,或者有一些操。如果现在比较严重,可以去正规推拿馆去做一些推拿。
Q5:经常感觉身体倦乏,精力不集中,如何改善?
造成的原因不太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改善方法可以按一些穴位比如内关呀之类的,喝咖啡我的中医**体系来讲是属于拔肾气的食物,说白了就是提前透支精力,虽然不推荐,但是我也在喝呀哈哈。
Q6:如何提前预防脱发?
互联网人大部分共性就是熬夜、烧脑之类的,所以做事情不要太过劳累了。脱发也分为脂溢性脱发啊,还要肾虚之类的脱发,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Q7:女孩痛经怎么办,量少怎么办,可以怎么调理?
痛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医分为是不通则痛还是不荣则通。前者特点是前两天刚来的时候疼痛,疼的比较厉害,大姨妈下来了,就好了。后者就是在后几天腹痛绵绵无绝期,因为体内因为气血亏虚所导致的疼痛,这两者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月经量少但没有不舒服,其实是不用太在意的。如果平时是一个量,而很不舒服时又是一个量,这种情况是应该注意一下的。这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Q8:利用大数据分析下现代互联人容易得什么病,怎样避免?
这个问题可以分享下我之前硕士的科学研究。我当时做了一个课题,收集上来的数据结果都归结于肝郁气滞这个证型上。
也说明了现在坏情绪所引起的疾病和不良症状还是蛮多的,大家平日可以注意下自己的情绪控制和情绪调理疏导,因为真的**气病哦。
另外发现比较奇怪的是,古代偏向于实证居多,现在的人偏向于虚证居多,比如肺气虚、脾气虚,这个我主观臆断,是不是科技发展了,装备上来了,人的基本属性一代比一代弱了呢(*/ω\*)
Q9:久坐导致腰突了怎么办?
腰突可能分为几个等级,这部分建议做个西医诊断,拍个**子,看看是功能性改变还是器质性改变,如果比较轻可以符合推拿标注的,中医推拿是可以改善疼痛的。
Q10:中医大数据到底是干啥的?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中医比较古老,大数据比较新颖。其实中医本身就是个数据的积累,就是我在群里经常举的那个大**治便秘的栗子。
中医的发展是基于大数据一圈一圈的**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个大数据,数据的积累—建模—总结**,然后再积累—再建模—**升华。
本文为主题《互联网下的中医产品》一次分享实录,内容已获分享人授权。
慕斯姑娘,微信号:musiguniang,公众号:产品那些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领域,擅长产品规划和落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