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15:04 人气: 11 评论: 0
笔者之前因为看到街边的停车乱象,所以萌生了想做一款智慧停车的产品,并经过广泛的调研后完成了这篇市场分析。
相较于外卖、出行、新零售等“互联网+”领域的成熟与蓬勃发展,智慧停车作为一个典型的O2O场景其市场仍是一**蓝海——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巨大的需求与智慧停车行业的低速发展间存在着不协调。
因此,本文对当前智慧停车行业现状进行简单梳理,并尝试探究智慧停车的痛点难点所在。
总量上:车多位少,整体缺口大
停车是有车人士生活中的一项刚需,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位资源显得日益稀缺。
据交通部统计,截止到2018年,我国小型汽车及私家车保有量**过2亿辆,而停车位资源却显得十分稀缺,缺口高达5000万。一二线城市中汽车与车位平均比例约为1:0.8,三四线城市比例1:0.5。
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方可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
图1 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需求统计直方图
数据来源:公安部统计(图左)、前瞻经济学人(图右)
分布上:分布分散,车位难寻与闲置率高并存
现有停车位主要分布于小区、写字楼、商用停车场及路边。
小区、写字楼满足车主生活和工作的长时间的停车需求,商用停车场及路边停车位则满足车主的临时停车需求。
然而,一位难求,平均找停车位花费18分钟的情况下,不少停车场同时还存在着闲置率高的情况。
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统计,北上广深停车场车位空置率为44.6%,底下停车场尤为严重。
而一些特殊场景,如医院、购物中心等停车场中往往车辆爆满,但由于分布上的分散性,闲置的车位往往也难以分担以上场景的停车压力。
智能水平上:智能水平低,信息孤立
现有停车场/位的管理仍以人工管理为主。常见模式为在出入口设置管理系统,统计车辆数目与停车时长。
在路边停车位中还存在着完全依赖管理员的方式:一名管理员负责一**区域的车位,对来往车辆进行指挥,收费。
当前停车位管理上整体的智能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孤立,难以共享。
以商场停车场为例,虽然商场停车管理系统可以对该停车场内车辆、车位信息做统计管理,但该信息仅仅存在于商场内部,为“单机模式”,不在该商场附近的用户则难以获知其车位信息。
各大停车场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交流不畅。
因此,总的来看,现有的停车模式存在着总量缺口大,一位难求与车位闲置率高并存以及停车位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这些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因为整体总量缺口大,导致特定场景停车位严重不足;同时车主无法获取周边停车位信息,使得部分停车场车位闲置,无法发挥有效价值。
智慧停车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SP定位技术等来综合的对城市停车位进行采集、管理与信息发布。
智慧停车通过整合城市线下车位信息来打破传统停车方式的信息孤岛,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一体化服务,使得停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停车场利润最大化和车主停车体验最优化。
智慧停车概念自2014年兴起,在资本推动与政策加持下迅猛发展,**过200加企业参与智慧停车的建设。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传统停车设备供应商、市政交管部门及互联网企业三大格局。
传统停车设备供应商
停车设备供应商借助于自身在停车领域的长期市场与客户积淀,从单纯的停车管理硬件提供商逐渐转变为“智能停车设备 + 信息整合平台 + APP”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停车场提供B端停车管理硬件及系统,为车主提供C端车位资源信息服务。
长期积累的市场与客户资源为传统停车设备供应商构建了资源壁垒。代表性企业有无忧停车、顺捷科技、安居宝等。
市政交管部门
市政交管部门掌握路侧停车位及公共停车位资源,具有资源、政策和资金优势。但由于路侧车位及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水平较低,分布分散,整合管理存在着一定难度。
代表性企业(部门)有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宜停车)和上海交通委(上海停车)。
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依借成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流量优势也参与到智慧停车领域中来。
其中支付宝、微信凭借支付优势联合线下停车场打通无现金支付模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阿里系)则依赖成熟的导航体系打入智慧停车。
除这些大厂外,还有一众创业公司投入此领域,代表性企业有ETCP停车,AIPark等。截止到2017年,ETCP估值已达83亿,成为智慧停车领域内一只独角兽。
a.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
该模式属于轻资产模式,是指利用现有停车场内停车管理设备,通过将停车管理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完成对停车场的车位信息整合;同时支持C端用户上传个人零散车位信息,利用数据管理中心对多方平台车位信息进行整合。
代表性企业有小强停车,该企业通过签约停车场,为用户提供高铁站、机场等高需求位置的停车问题,低价停车费用 + 接送机的模式赢得了大批客户。
图2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
优点: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适用于小型初创企业,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代价小,无需设备的铺设,对现有资源与设备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快速的完成停车场等车位的整合。
这类企业对于自身的定位为“车位信息平台”,即企业提供平台供车位供应商与车主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信息孤立状态。类似的模式可以参考“链家”,即企业不掌握生产资料,只提供服务。其盈利方式来自于广告与停车费的分成。
缺点:
该模式的主要困难来自线下与停车场、停车设备提供商的合作与谈判,谈判内容包括信息整合模式,利益分成方式等。如不能形成具备规模的线下停车场资源将难以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种合作关系并不牢固,随着其他企业以更加优惠的方式介入,停车场往往**趋利而行,作为最重要的停车场资源一旦流失,企业将难以维护自身地位。
b. 重资产生态搭建
该模式属于重资产方式,指通过铺设智能停车检测设备,实现停车场智能化和网络化,为C端车主提供实时车位资源、车位预订及无感支付的全程停车服务。
同时为B端停车场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提高停车场收益与效率。
图3 重资产生态搭建模式
现有的车位检测设备大致分为3种:
(1)智能摄像头
通过在路边、停车场内等场所搭建监控摄像头,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环境中的车位进行检测与统计。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
1)施工代价小:无需对地面动工,因此与市政沟通难度**小。
2)覆盖面积大,依靠单摄像头可对一**区域的多个停车位进行管理。
缺点在于:
1)技术难度高,该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通信技术等。
2)造价高,视频监控设备造价远高于简单的传感器设备。
3)车辆管理能力受限,因为一个摄像头需要覆盖多个车位,同时需准确识别出各车位上车辆的拍照并对停车时长进行统计。视觉死角和多个车辆同时进出车位等场景智能摄像头往往难以应对。目前,AIPark(爱停车)等企业在采纳此模式。
(2)车位桩
车位桩普遍存在于路边车位旁,利用内置摄像头对停车位进行检测,完成空余车位统计、车辆牌照识别、停车时长统计与计费等任务。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
1)车位管理精确:每个车位分配一个车位桩进行管理,信息准确且实时性高。
2) 便于路边车位管理:与停车场具有特定的出入口不同,路边车位无法设置统一的出入口进行收费管理。车位桩可利用内置摄像头对车辆牌照进行精确识别与停车时长统计。
车位桩的缺点在于:
1)施工难度大:需要对路边每个车位旁设立停车桩,需征得市政批准,其次,供电线路的设计与铺设难度和费用同样高昂。
2)造价高:每个停车桩内需内置摄像头、补光灯,以及牌照识别的内置算法,整体造价高,除此外,由于每个车位均需设置一个停车桩,使得整体的铺设费用高昂。
3)易损耗:停车桩布置于地面,且存在摄像头等精密设备,其对于恶劣天气或人为破坏的抵抗力较低,停车桩的维护与更换也将是一比不菲的费用。代表性的企业有慧停车、ETCP等。
(3)车位传感器
车位传感器是铺设于车位中央的一个小型传感器设备,通常使用红外光感应该车位是否有车辆停放。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
1)造价低廉:红外传感器等半导体传感设备发展已十分成熟,造价低廉,适用于大规模铺设。
2)安装便捷:传感设备功耗极低,配合太阳能电池板等可保证长时间运行,无需额外供电线路铺设。
3)对建筑破坏程度低:传感设备通常体积较小,且无需线路铺设,对建筑及路面的破坏程度都可以降到最低。
4)耐用性高:无惧恶劣天气与常规碾压、碰撞,日后的维护成本低。
该传感器的缺点在于:
1)智能化程度低:只能检测车位有无车辆占据,但无法获知车辆具体信息。
2)检测精度低:由于传感器通常使用红外等方式感应车位上方是否有物体来作为车位是否被占用的依据,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着因环境因素(如垃圾的遮挡)而导致的误判,使得检测精度低于以上两种方式。
重资产搭建的生态是企业为自身打造的护城河,高昂的资本投入及市场先机成为阻止新玩家入场的壁垒。
重资产搭建生态模式的先天优势在于:
相比于信息资源整合,该模式在B端停车场用户中存在着使用与合作的主动性。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中,之所以停车场物业参与积极度不高,是因为纵使该模式可以为停车场带来更多的流量;但平台的分成以及管理费用的增加,使得停车场管理人员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削弱了他合作的动机。
而重资产搭建的方式则不同,以ETCP为例,首先ETCP通过“三免”政策向停车场免费提供全套硬件系统、免费终身维保、免费终身升级,同时ECTP向物业管理方承诺:
这些举措为停车场物业提供了极大地吸引力,停车场在减少人力管理成本的同时增加收益,无论于停车场还是于ETCP平台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盈利模式:
1. 广告
智慧停车用户定位清晰、体量大。
使用智慧停车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认为是有车用户,清晰的用户范围可使广告投放商最大化投资效益,针对性的对用户推广汽车保养、保险以及针对该层次的饮食、服装推荐等都比传统的统一推广方式具有更高的转化率,这是广告商十分乐于见到的局面。
多家企业在App导航页、内置banner中设有广告位,如ETCP, AIPark等。
2. 停车场平台分成
这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在向停车场引流给停车场增加收益的同时,与停车场之间进行利益分成。
不过目前智慧停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各企业间竞争激烈,其首要任务是占领更多的停车场资源,分成模式**阻碍这一进程的发展
因此该盈利模式尚未在企业间广泛使用。代表性企业有小强停车、丁丁停车。
3. 数据资源
利用现有停车场、车主数据,以数据输出、行业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政府、商业合作伙伴等,达成停车服务与衍生服务结合的商业类型以获得盈利。代表性企业有IRIX, 铂链联盟。
4. 用户支付
以服务形式向用户进行按次或包年包月类型收费,作为开车出行的刚需,该盈利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可围绕**展开专属业务,绑定用户,代表性企业为安居宝。
目前我国停车场与停车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自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专业停车管理公司经营、零散停车管理公司经营、政府经营、外包经营等。
其管理情况复杂,所有权情况复杂,这为停车场/位的整合带来极大困难,使得智慧停车企业发展速度受限。
在整体的市场需求上,重资产生态的搭建是大势所趋。
然而,对如此规模的停车位提供智能设备的安装与配套的系统服务耗资巨大,大部分企业因难以承担该资本而出局。
同时,因为停车对用户来说是一个低频低消费活动,普通用户的外出停车频次不足1次/天,对于市场来说这意味着资金回流缓慢,使投资公司对此行业态度谨慎。
停车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场景化需求,其用户属性也十分明显: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去医院停车其目的为看病、探访亲友;去商场停车其目的为购物、消费等)。
这样清晰的数据带给智慧停车企业的利益与市场需求应远不止停车这一项,配套的服务如商圈美食推荐、周边景点推荐等均可纳入智慧停车的生态圈,停车仅仅是该生态圈的一个入口环节。
然而由于目前来自用户的大数据规模尚小,生态圈探索尚不完善,清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当中,其发展也自然受限。
[1] 智慧停车行业的格局与破局:市场部分(一)
[2] 中信建投证**研究报告 互联网停车,下一个独角兽公司崛起?
[3] 2018年智慧停车行业发展概况与2019年趋势分析 百亿规模可期
[4] ETCP估值83亿 智慧停车业首现独角兽
[5] ETCP释放行业信号:停车市场马太效应逐渐显现,小企业已无入局机**
本文由 @产品小白胖团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