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19:17 人气: 7 评论: 0
一向崇尚节俭的民族,为何让贷款这一行业发展迅猛?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为读者**清楚消费金融的“前世今生”。
在过去的三年里(2015~2018年),“新晋借款人”**过2亿,相当于90后的人口总和…
这两亿新晋借款人,成为消费金融风口上的中坚力量,使得那些追逐风口的机构,赚得**满泊满。
一向崇尚节俭的民族,为何让贷款这一行业发展迅猛?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为读者**清楚消费金融的“前世今生”。
消费金融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期限在1~12个月,金额一般在20万以下,通常不包括住房和汽车这种大件消费贷款,专指电子产品、服饰、房租等小额信贷。
根据场景的不同,消费金融分为:消费贷、现金贷。消费贷依托于特定的场景,贷款资金直接划入消费场景中;现金贷没有场景依托,贷款资金直接划入申请人借款账户中。
截止2019年4月中旬,消费金融类app总历史存量为5730个,其中已下架数量4637个,在线上数量为1093个,有效包体(18至19年有更新记录)的为461个。下架数约是上架数4倍,这是由于两年来市场的大力监管,使得该行业开始变得“战战兢兢”。
消费金融行业历史存量app开发者账户类型中个人账户占比较多56.6%,但排除掉已下架app,目前在仍线上的app开发者账户类型公司账户占比较多达76.2%,可见经过一年的洗礼,很多个人及小型的开发商已退出行业,市场上仍有竞争力的是整体团队能力更强,体制完善,技术先进的开发者。
目前线上的app数量中,18-19年有过更新记录的占42.2%,有**过半数以上的app未更新过,有更新的大部分开发者平均每个月**更新1至两次。
2015年4月蚂蚁花呗上线,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千万亿元,在2017年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增速达峰值904.0%,但从此之后遭到监管,增速逐年下降,但放贷规模逐年增长,预计2021年达465723.2亿元。
中国消费金融的市场参与方包括“电商、银行、P2P、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消费分期平台、其他消费金融平台”。
其中电商平台是指从电商开始兴起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京东旗下的“京东支付”。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凭借高流量,电商场景获得早期快速发展的优势,而后通过支付打通各消费场景,加上风控优势从而实现行业佼佼者。
银行凭借其资金成本优势在2017年快速发展。消费分期平台包括“趣店、乐信、爱财”,消费分期平台起步较早,通过线下推广等方式实现早期市场教育和获客,这个阶段积累的用户成为它们长期发展的关键。
对于2018消费金融的局势,《消费金融报告》根据消费金融品牌2018年消费者使用人数,统计出前30位消费金融品牌。
从市场份额来看,互金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电商系、银行系和持牌系则分布均衡,除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使用的人数较多外,其他消费金融品牌相差不大。其中,互金系占比42.90%、电商系占比21.40%、银行系占比18.47%、持牌系占比17.23%。
行业在经历2018年“强监管”后,行业剧烈洗牌,同时也在洗牌中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2018年消费金融口碑指数TOP 30中只有17家曾入选过2017年榜首,新增了5家银行系品牌,7家互金系品牌,1家电商系品牌。
在消费口碑方面,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连续三年优势明显,国美金融、平安普惠消费金融与湖北消费金融三家排名连年上升,发展趋势良好。
四大类型的品牌则表现各异。前两年互金系的在榜品牌在2018年的排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甚至已经跌出榜单。与此同时,2018年新上榜了微粒贷、宜人贷、爱钱进等7家互金系品牌,表明互金系品牌排名波动较大,竞争较为激烈。
持牌系品牌表现则退步较大,2018年只有6家进入消费金融Top30,比2017年少了8家。
面对“强监管”下的消费金融行业经历的坎坷,专家们表示,消费金融的未来依然可期。待洗牌过后,一批实力较弱且不合规的参与者退出市场,**留下真正有场景、有技术、合规经营的参与者,同时新的流量巨头也在不断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长远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将进入规范、成熟的发展阶段。
消费金融行业有着明显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行业领先巨头在技术和资本的优势下,再依据当前的背景环境,将进一步扩大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基层业务支撑的征信和风控模型。
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信用白户”,风控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极大的增加开发商和整体行业的坏账率。因此,基层业务的征信和风控体制的优良程度将**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硬性评判标准。
这里,闯奇为消费金融从业者总结了如下建议:
(1)产业链协同,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渠道具有自动化、成本低的优势,但缺乏足够的对场景的渗透,而线下渠道根植场景,但运营成本高。以线下渠道进行渗透,线上进行运营,二者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小额货币化,大额场景化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细分,用户更注重于体验,消费金融提供主体更注重风险。“小额货币化”方便消费者的资金脱离场景进行流转。“大额场景化”出现在家装、婚庆等大额贷款领域,便于企业控制风险。
(3)警惕消费金融崩**
警惕不良贷款率的激增。风控不足、消费者“信用白户”等问题都**极大的增加行业“坏账率”。从美日韩等国际发展历史及趋势看,当消费金融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呈爆发时,信用卡及信贷余额同样**爆发式增长,当信用卡余额占GDP 10%以上,人均持卡四张以上时,具有较大概率行业崩**,我国目前距离危险水平空间较大,但发展迅速,应及时警惕。
作者:奇奇,闯奇科技(公众号闯奇研究院)高级数据分析师
本文由@闯奇数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