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突破的赛道,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时间: 2021-08-03 09:19:42 人气: 10 评论: 0

竞争道路上,不犯错比鲁莽的冲锋更有价值。任何赛道的最终胜利,无疑是来源于对创新的坚持,很多公司都谈不上到了“创新者窘境”这个局面。

01

刚跨界互联网行业时,我进到了一家自诩为互联网的公司,他们努力的从传统it公司模式转成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他们的转型过程没有那么激进,专注守住自己的赛道,然后默默的耕耘。对外低调,不公布自己的营收和增长率,闷声发大财。努力不让那些互联网巨头们留意到自己的赛道。

尽管他们知道,一旦巨头们醒过来,肯定**来收割这**市场。但是可以乘着巨头没有醒过来前,收割的盆满钵满后,就足够活好几代人了。

这家公司选拔了一批优秀员工,参与了一款战略性产品的讨论。大家集中住在一个别墅里,希望彼此能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在我们中间,有一个年轻的同事,我称他为W吧。W在睡前总**去阅读一本书——《**传》,这本书当时刚出版不久,W通过它感知到了互联网的脉搏。我们经常在产品讨论中,听他引用书里的观点。

可是,除他之外,没有人去主动阅读一下这本书。

大家在讨论很细节的产品问题,却并不关心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更无心去理解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历史过程。尽管我们张口闭口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员,但是觉得除了我们自己的产品,外面的世界太遥远。

当时我们这一群人,终究还属于互联网外围圈子。我一直在好奇,互联网核心圈子里在思考什么?

互联网核心圈内的思维模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后来,我们把产品战略讨论出来后,我重新带了一滩业务,用很传统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很快就碰到瓶颈,我不知道这个市场还可以做多大,真正可以做大的玩法到底如何操**?

于是我离开,去了一家互联网巨头。

02

当我来到互联网巨头后,沉浮了一年,终于领教到了一些复杂的局面。才深刻的体**到,互联网圈的迷茫和求生心切。体验过那种求生的挣扎后,我努力的寻求答案和解脱。于是再想到了W,想到也去认真读一读《**传》。

清华讲管理学的宁向东老师,曾经极力推荐过这本书,说是读完这本书,就看懂了中国互联网的故事。

我迟到了两年读这本书,然而,一点也不晚。没有在核心圈里挣扎过,这本书其实也读不那么透。它解开了我很多困惑,忽然明白,我周围的人为什么**如此,我自己和身边的部门怎么**这般表现。

对于一个从传统央企跨界过来的人来说,周围人的表现还是挺难理解的。对于那些一开始就踏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或许早就司空见惯。

一切,都是这个圈内的固有文化。

那么身边的人和部门,最大的不一样是什么呢?

他们都渴望单点突破,来找到自己生存下来的价值。他们不愿意做太多定制化的项目。认为那是一种传统的it公司的玩法。他们一定要找到一条合理的赛道,然后通过互联的价值来证明这条赛道的价值。

赛道里的变现模式,可以在试错中不断的探索,或者用已经证明成熟的模式来讲一个宏大的战略,通过战略来撬动更多的资源投入。

许多人构建的那些模式,对外行人来说,真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类天方夜谭的故事,在一个合理的逻辑下构建出来后,总有人**信。

不用管大众信不信,只要下一个投资人信就可以了。

他们的逻辑是,新生赛道,如果都能被看懂,就不存在总是被少数投资人抓住的机**了。像我这一类的普通大众,短时间是很难看懂的。我们一心只**担忧这个方向是否能成功,也不确定这条路能够存活。处于这种认知阶层的人,往往活的心惊胆战。

来看看互联网生态的相关书籍,看看其他公司的历史命运,是不是都如此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这类当代的巨头,都曾经面临着过类似的遭遇。他们也曾不知所措,不知所为。但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并且在新赛道上天才般的展现出各自的魔力。

于是,对比自己所面对的一些困惑处境,好似找到了一丝解脱。

我试着去抽离出一些关于赛道的认知,来解答我内心产生的困惑。

03

1. 互联网赛道是怎么出现的?

赛道从来都是趋势下的产物。

没有人能天才般的创造出来一条赛道,只是有很少的一群人,提前敏感的捕捉到时代发展的趋势。

从产品到平台,从平台到内容,从封闭到开放,从PC都移动端,从文字到图**到视频,从线上到线下,这些趋势提前到被某一些人看到了,就**被发掘出一条赛道出来。

看**的发展历史,从产品到平台,看到了**到**空间,再到**开放平台的演变;从平台到内容,看到**从平台战略,到做游戏代理,到做视频内容,做影视IP,文学创作的演进;从PC到移动,️就有了微信获得移动入口的站台票。从图**到视频,**是落后者的赶**,才有了**微视;从线上到线下,这条赛道,看来是赶不上美团的O2O战略了。

为什么有一群人**提前看到未来,能敏感到这种趋势呢?

是因为他们已经储备了足够看透趋势的能力。

那些曾经犯过的错,异想天开的局面,都在过去曾白痴般的尝试过。于是那些错过的机**,才成为了他们捕捉下个机**的养料。

前不久有一部创业电影《燃点》,那些主角们,在现实中好像无一例外都惨败收场。这些惨败,都是他们看透下个趋势的养料,如果还有再爬起来的勇气,那么总**提前抓住下个机**。

想明白这一层,那眼下的迷茫,能预见的失败,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在成就你获得一种看透趋势的能力。

2. 互联网赛道上的竞争,是不是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局面?

竞争的打法,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在跟微软MSN对战时,事后感叹,是一群二流三流的人在跟一流的人在竞争。竞争的输赢,有太多因素来决定。但是**在小胜之后,依然努力开放的的争取那些一流的人加盟进来。

打第一场战的时候,如何靠二流的人来取胜?

只是自己不能犯错,让对手犯错就好了。可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偏偏喜欢急功近利,自己频频犯错。

互联网赛道,有时候不看重谁更勇猛,而是看谁更稳重。排兵布阵,稳字当头。

很多公司喜欢盯着对手,仿佛盯住对手就意味着是一种战斗者状态。然而,互联网偏偏不管这一套。盯住对手,还不如盯住自己的用户,服务好自己的用户,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对手犯错就够了。

真正需要盯上对手拼刺刀的场景,那一定是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恶性竞争。如**的3Q大战。️而这样的斗争,其实不仅仅是一场遭遇战,而是时代趋势在提醒,在赛道上的主角们要注意整个大战略到了要调整的时候了。

3Q大战,**在决定反击前,依然只是盯住自己的用户,坚信产品至上主义。然而,时代让巨头要肩负更多的责任,它不得不要努力转向开放,让更多的玩家入场,一起来服务好用户,而不是独霸天下。

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互联网公司和部门,一旦竞争,就开始展现斗志,想当然把自己逼进了一个狭路相逢的局面。

很多战争,真是还轮不上大家拼刺刀。

尤其对于二流选手来说,没有拼刺刀的能力,却要做出拼刺刀的架势,真是错的离谱。

3. 这个赛道,凭什么是你来做?

任何公司的赛道延续,其实都有一种基因的传递。这个基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始团队。

如果有些公司内部硬是要走出一条离群的路,那就奉劝自己出去创业。主旋律不同,谈不上可以与创始人同谋。

可是很多部门,认为看中了一个风口,就要追上去。在不改变人的结构情况下,就认为有追上去的把握,这基本是在作死。浪费资源,也极大的挫败现有团队的积极性。

摸清自己的赛道,一定是在创新的道路上做出来的。

创新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任何创新都是有本之源。在互联网很多赛道上,大部分团队都谈不上颠覆似创新,顶多是微创新。遗憾的是,很多公司连微创新的心态都没有,他们习惯了抄袭的思路。然而抄袭,也是需要建立在创新的出发点的。

**的抄袭,早期被大众诟病。但是他们自己从不认为自己在抄,而是在做微创新,再做本土化适应。这点在《**传》里多少有点洗白抄袭的嫌疑。

**推出拍拍时,**认定这是抄袭,并做出这样的警告:“在C2C市场,**拍拍网不过是业余选手,拍拍网走上了永远回不来的路(一味模仿),几年以后它**吞下这个苦果,**也**有这样的后果。”

**后来把电商业务整个都甩出去了。

抄袭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了抄袭,而放松了对创新的认识。这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们的傲慢表现。但是这种傲慢持续不了多久。即便如雅虎这类天之骄子,也最终一败涂地。

**在第一次产品演讲中,提出了关于核心能力的观点,他提到:

谈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术突破点。我们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点东西,否则总是排在第二第三,虽然也有机**,但缺乏第一次出来时的惊喜,**失去用户的认同感。这时候,你第一要关注的就是你的产品的硬指标。在设计和开发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外界**讲它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从这个观点来看,**对创新的重视,也实实在在落在产品层面上。

反观,我们很多互联网公司和部门,对待抄袭的态度,格局就小了很多。因为对抄袭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对人才的定位。因为大部分决策者**认为,傻子进来都**抄。然而,能创新的人注定是少数人。越是看重抄袭模式,也越发不在意创新的紧迫性。

最终抄袭者,一定**吃下抄袭的苦果,这只是早晚的问题。

4. 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对待需求的理解,在什么水平上了?

对待需求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待赛道的定位。

在我刚跨界进来互联网圈时,接受了一套用户需求都是靠调研出来的系统教育。然而,看**这类成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之路,才明白,用户需求从来都不是调研出来的。

张小龙直言,他对需求的理解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的本能理解上的。好的产品经理,从来都是能瞬间变成白痴去理解用户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制定产品三年规划,在新的时代里已经落伍。人类群体本身也在迁移演变,产品经理更应该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在3Q大战后,问诊时,专家们尖锐的指出,过于迎合用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没有谁知道什么才是未来的主流,或者干脆再也不**有主流,因此互联网公司应该将战略诉求着力于创作需求。

从对待需求的理解来看,很多公司面对赛道的选择,依然偏向于传统。这有一点落后了这个时代本应该有的敏感把控了。

总结

读《**传》思考了一下互联网赛道,从它的形成、竞争、定位上来看,时代趋势造就了赛道的形成。在互联网生态中,面临竞争时,看重用户比看重对手有价值的多。

竞争道路上,不犯错比鲁莽的冲锋更有价值。任何赛道的最终胜利,无疑是来源于对创新的坚持,很多公司都谈不上到了“创新者窘境”这个局面。

习惯了抄袭者,在人才布局上自然**落后,最终早晚**自吃苦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赛道,不要期待靠图表分析,因为一开始的用户需求就不是靠这个出来的。非要把赛道定位在图表分析、调研分析上,那选择赛道很可能是在缘木求鱼。

-end-

#专栏作家#

曹涛,微信公众号:曹丞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跨界的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爱好产品管理、创意战略、商业分析、领导力认知分享。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3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