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0:01 人气: 19 评论: 0
在传统互联网电商领域,有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亚马逊,其一直信奉的“飞轮**”堪称增长界的经典**。飞轮**可以应用在很多行业和领域,本文帮大家分析,教育行业存在的几种经典飞轮效应,在线和线下教育的飞轮模型的差异,以及如何用飞轮**分析某些在线教育公司的发展和成败。
关于“飞轮**”,按照亚马逊自己的解读,飞轮是一个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但却没有终点的闭环循环。
下图是亚马逊电商业务的飞轮模型示意图:
亚马逊是一个在线交易的多边市场。亚马逊平台的一边是供应商(卖家),另一边是消费者(买家)。平台启动需要聚集很多的供应商,越多的供应商**带来更加丰富低价的商品,而丰富低价的商品**进一步提升客户的体验,伴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用户口碑的扩散,带来更多的新客户和流量,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入驻亚马逊平台,进而平台有更丰富的商品和更低的价格。
这样一个正收益的飞轮循环运转起来后,**带来持续的增长效应,称为“飞轮效应”。
传统教育培训行业的公司,也存在类似亚马逊的飞轮模型,而且一直运行的非常良好。
比如:新东方,早期通过做出国考试,有大量优秀的口才出众的老师,积累了强大的用户口碑,进而提高课程转化率,强化自身品牌,降低获客成本,进而公司整体营收提升,利润率提升,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招募更优秀的老师和研发设计更好的课程。这样的飞轮帮助新东方成长为中国营收最大的教育机构,带动其从出国考试业务扩展到K12以及全品类培训。
国内另一家教育巨头好未来,其飞轮模型也和新东方类似,借助“培优”吸纳最好的K12学生,创造口碑,塑造自身的K12品牌,进而后续创造了和新东方一样的飞轮增长模型。
下图是以好未来和新东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的飞轮模型图:
这种飞轮模型,是以课程、老师教学品质、用户口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传统教育行业的用户口碑的积累到扩散,一般至少需要3-5年时间,所以想启动这样一个增长的飞轮,需要足够的耐心。所谓教育是一个慢行业,也是指这个飞轮要想真正运转起来,所需时间非常长。很难像电商、餐饮、出行等互联网快行业那样,3-4年就产生一家巨型上市公司。
究其本质,教育行业的用户,对教育服务选择,**影响其自己和孩子的一生的命运,因此这种选择**更加慎重,也造成了上述飞轮模型的慢速形成。但上述飞轮一旦形成足够的势能,将**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而且这种飞轮运转的势能不**被外界变化的因素轻易击溃。
在互联网大举进军和收割传统行业时,也涌现了一批在线教育互联网公司,用其擅长的用户流量思维,打出自己的一**天地。作业帮,猿题库,粉笔公考,沪江,小站教育,都属于通过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工具”产品,收获了一大批用户和流量。
下图是流量型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飞轮模型图:
“内容+工具”型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和学习工具,例如论坛,题库,单词,拍照搜题工具,聚集大量的用户(可变现的精准流量),用户在产品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沉淀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同时用户高频度长时间的使用,**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内容+工具”的产品价值 = 流量 + 品牌 + 数据
较大的用户量,给课程变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石流量,比较高的品牌认知,可以提高商业转化率。这样就降低了流量型在线教育公司整体的获客成本。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获客成本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获客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带来利润率的提升,公司进一步加强在内容和工具上的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的用户流量,营收进一步提升。这样一个正向的飞轮就运转起来了。
流量型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飞轮模型的核心,是优秀的“内容+工具”的产品体验。这种模型依赖比较强大的互联网产品技术能力,用户运营能力,内容生产和运营能力。可见,只要给用户提供的课程,不产生负向的口碑,这个飞轮就能持续的运转带来增长。
很多流量型的互联网公司,在当前流量红利相对枯竭的情况下,在尝试转换自己的飞轮模型,构建一个全新的飞轮模型,进一步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构建新的飞轮模型,是有风险的,需要巨大的投入。
所以流量型互联网公司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投入巨大的精力,构建新的飞轮模型(面临失败的风险),要么维持当下的模型,委曲求全做一个教育流量变现公司,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公司。
而教育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的一点,就是用户的每一个选择都**非常谨慎。做教育的公司必须做好真正的教学服务,因为用户不**因为所谓的流量逻辑而去选择一个影响自己终身的教育服务。所以,意味着真正健康的教育飞轮模型,一定**回归到传统机构的“教学-口碑”模型。
如下图,互联网流量型公司,都尝试从左图的增长模型,变为右侧的飞轮增长模型。
沪江网飞轮模型的转换:
沪江网就是一个模型转型的案例。早期的沪江网,是一个外语自学论坛,有小语种学习的丰富内容。沪江依托99%的优质免费学习内容,撑起其流量和品牌,然后使用上图左侧的流量型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飞轮模型,带动其业务增长。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沪江网的网站产品架构有一次比较大的调整,把“内容”和“课程售卖”做了剥离,沪江主站核心突出课程售卖,内容板块收起来了,用户几乎找不到了。这样做是最大化的进行流量变现,短时间内可以提升收入,因为所有的流量都导给了商业性课程。
但是这样做,**导致沪江原有的“内容-流量”增长飞轮模型的链条断裂,而新的“课程-口碑”飞轮尚未运转起来,也就是沪江的课程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口碑效应。沪江的两个飞轮模型并未做到平滑的切换。前段时间沪江爆出上市难产,裁员等负面消息,是其商业本质发生变化的一种外在反映。沪江飞轮模型的转换尚未成功,第二增长引擎尚未开启。
今日头条系教育产品GogoKid的问题:
今日头条最近一段时间,在教育品类动作频繁,砸重金做少儿英语GOGOKID,据传也在K12网校领域发力。今日头条是互联网的当红炸子鸡,有流量,有钱,但推进教育项目也要遵循客观的**和规律。
今日头条和作业帮,都属于互联网流量型公司,但其流量的本质有很大的差异。从用户行为上来看,今日头条是碎**化时间,作业帮是整块的专注学习时间;今日头条是泛内容流量,泛娱乐属性,作业帮是学习属性。
头条切入教育,使用“内容-流量”的飞轮模型**非常困难,因为头条的内容和流量,无法撬动用户对其教育品牌的深度认可。所以头条系产品,只能回归到“课程-口碑”飞轮模型中去。但是前面分析了,“课程-口碑”飞轮模型需要3-5年时间的持续深耕才能运转起来,头条的“快打法”遇到了教育这个“慢行业”,所以出现了问题。
所以头条无论是做K12网校,还是少儿英语,还需要先定位清晰自己的飞轮模型,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无法启动“课程-口碑”飞轮,那么教育只能成为流量变现的工具。
全品类在线教育公司的飞轮模型:
在线教育还有一类全品类的公司,这类公司经营的教育品类特别多。全品类教育公司希望提供像电商一样的丰富的课程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在消费者选择教育产品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专业性大于丰富性。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一个专业的平台和服务提供者。琳琅满目的诸多品类的课程产品,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用户在核心品类的学习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只**对一个固定的品类进行学习(出国考试、中小学、四六级)。所以在大部分教育品类上,专业性的需求远大于丰富性。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来分析一下全品类公司的架构和模型。
首先公司要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N个品类上,导致每个细分品类得到的资源有限,资源投入的局限导致课程服务和口碑不好,不如其他专注的单一品类公司,进而导致获客成本提升,利润率下降,公司可用的资源更少。
这样一个负飞轮一旦产生,公司**越来越难维持运营,因为这个飞轮的运转,不是在新增能量,而是在消耗能量。有些全品类公司之所以还在持续运营,是因为有品牌和流量的势能加持。
比如沪江,就在依赖原有的品牌和流量势能,维持全品类的飞轮模型的运转。类似的还有淘宝教育,**课程,网易云课堂,依靠其互联网品牌和流量维持运转,所以发展的也不温不火。
综上,我们可以用飞轮模型去分析一家教育公司的运营情况,还可以去解释很多教育行业的问题和现象。
希望本文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你有所帮助。
我的互联网教育方法论(六):如何理解在线1对1和OMO教育?
Jack Ma的互联网教育方法论(七):教育场景中的社交化思考
#专栏作家#
Jack M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教育资深产品,自媒体人。曾就职于百度,跟谁学,新东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