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1:25 人气: 14 评论: 0
用过XMind的用户对产品的印象都很不错,网络上对这款产品也给出了很多肯定,并且XMind在国际上还获得了很高级的荣誉,但是没用它的人情况就完全相反了,甚至连思维导图跟XMind的关系都搞不清楚。
前几天笔者的好友发了一则朋友圈“除了XMind还有什么适合手残党构图的app?”第一次听说XMind的“手残党”之一,出于好奇,便安装试试。
感受是,新颖科学!
这种以具象化人脑中碎**化和发散性思维的构图方式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能帮助梳理总结,对常年使用office的用户来说宛如一**新大陆,而且审美上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确实适合手残党——美观简约、与众不同(跟office的商务风格迥异、功能针对性高、操作也简单),有淘到宝贝眼前一亮的感觉。
欣喜的同时也感到疑惑,这种普罗大众皆可用而且,笔者竟然到现在才知道。
那则朋友圈下也一溜儿的:
“没用过”
“不知道”
“+1”
“思维导图?听说过”
为手残党的未来考虑,笔者决定深入探索其中不可告人的秘密——XMind这副好牌到底是怎么没打好的?
产品印象:功能好,颜值高,鲜为人知(低流量)。
为避免个人喜好倾向,笔者没日没夜的练XMind这门武功终于算练了个入门,并且找来了几位XMind使用情况不同的热心市民帮忙。
功能性:
产品功能框架: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6亿人在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其用户涵盖众多领域,包括企业家、政府、公司、学术机构等。而XMind 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思维导图软件,作为开源的商业软件,XMind 简单易用,稳定高效,支持多平台、多语言、多格式导出,不仅能绘制思维导图,还能绘制鱼骨图、二维图、树状图、逻辑图以及组织架构图等。”
从上面的资料看,“世界上最受欢迎、有6亿人在使用思维导图”,貌似XMind的用户很多啊。其实不然,6亿只是全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数量——多数没用过或者刚接触XMind的人想当然的以为XMind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工具并不等于XMind,全球最受欢迎其实也只是拥有几百万的用户量而已,几百万的用户量在中国其实连知名都算不上,更别提广受欢迎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用了XMind都说好,网络上也给了很多肯定,国际上也获得了很高级的荣誉(2013年,XMind 荣获《红鲱鱼》2013年度亚洲百强企业奖项),但是没用它的人完全不知情,甚至连思维导图跟XMind的关系都搞不清楚,07年研发的产品在13年获得喜人的成绩为什么这几年才逐渐为人所知。
那到底它的用户都是什么人,对于使用它的体验和评价都是什么呢?
没用过这个软件的朋友是怎么看这个软件的呢?
用户A:应用多种软件办公学习的上班族。
“这款应用的界面设计较为出众,并且配备较为齐全的编辑组件,可以轻松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目前XMind的云服务功能被取消了,iOS版本倒是可以支持iCloud的云存储功能。但笔者认为,现阶段的XMind的文档云存储真的不够便捷,不能即时在其他平台访问云文件,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用XMind这款应用了。收费方面,XMind在iOS端提供48元/6个月的价格,可以解锁全部的功能。但要注意如果到期之前没有取消订阅,半年之后**自动订阅扣你钱。”
用户B:理工科大学生。
“这款软件比较适合我们一些公共课演讲展示以及完成偏政治类的作业(马克思、毛概、近代史…)。我刚用的时候就是用来写PPT上台展示的,这个软件还不算流行,老师也不知道,但是展示结束后老师对这种发散延展形式的讲解表示了肯定也很好奇问了我这个软件,也算是给他种草了。不足的话,可能就是知名度还不够高吧,明明很实用的产品很早就出现了到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也没几个知道的。其他的倒没了,我也没怎么深入挖掘过所以也没遇到什么问题。”
用户C:使用多年Xmind的文科类毕业生
“使用思维导图的时间很长了,从一开始只**用最基础的功能,做出来的导图也非常丑,到现在基本可以画比较漂亮的思维导图。 以前上学时一开始主要是用来交作业(也是别人介绍的),到后面慢慢上课用IPAD来做笔记做展示之类的,现在主要用来办公梳理工作计划。看到网上做的比较棒的图,我就**学着去模仿。不过我一开始用的时候也遇到好多奇怪的问题,比如中间的那个大标题delete不掉,怎么任意移动到想要的位置又不被附近的标题吸住之类的,虽然说有百度,但也遇到有些百度解决不到的问题,那个矩阵表格上题头那一栏没法加照**我现在还搞不懂也没怎么用了。”
用户D:被笔者劝服使用的女性小白用户
“你别说它这个界面还挺好看的,我用来梳理一些笔记自己看着都想背了hh。不过我昨晚在宿舍开的时候开着台灯也有点刺眼,可能主色调是白色比较冷亮,不知道以后**不**出个夜间模式护眼模式什么的。用了一下那个脑暴模式还挺好用的,其他什么都点了一下发现功能好多看得眼花,以后应该能用到吧。”
1. 盈利模式:付费版本门槛高
多数版本定价都在500元以上。Xmind用户基本使用Xmind8的免费功能就够用了,也**有高追求高需求的用户选择付费使用其更多功能模式(当然在知识产权还在发展的阶段,一部分用户也**选择使用破解版),少数部分**去使用Pro、Plus和Zen,虽然这几款的界面设计和易用性相当不错,但是基础用户的多数需求Xmind8就能很好的处理了,而且也有人反映——试用版没有什么限制;官网上面也没有标志出试用版和正式订阅版的区别,既没有为付费玩家提升特权也没有给试用玩家太多的限制;关于试用期询问了客服,回答是没有规定的试用期,所以这个订阅费的意义何在,这也令人疑惑。
同时也要指出,其多数版本定价都在500元以上,Zen版本是订阅付费模式,以目前的物价水平使用这款软件的正式版并不便宜,几乎只有需要用这款软件来高度办公的人群**使用,学生群体基本上不可能选择付费版本。
2. 基础导图模式占大部分时间
基本上大多数用户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它的基础导图模式(特别是新手),用了一段时间的用户**自己探索其他功能——脑暴、甘特图、幻灯**模式、遍历模式、配置任务及**链接、生成自己的模板和资源包。
3. 文件导出
导出文件主要是图**文件、PDF文件和PPT文件居多。其它文件格式虽然不常用但是也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不排除少数用户的特殊需求。
4. 分享
部分用户(主要是企业部门小组和少数爱分享的用户)**将自己的资源分享到在线图库多人共享。
(产品定位—谁都能用,谁都用不爽)
XMind的厂商是一家规模不到百人的公司,而且由IT桔子提供的数据显示,15-1年办公工具市场总投资**过50亿,但是XMind并未获得融资或者投资,由自己的团队苦心经营。
值得肯定的是,XMind在一些产品受众方向的探索一直在持续。细心的用户不难发现,XMind的移动端跟pc端的设计和结构有所不同的。因为在分析移动端和PC端用户操作和用户体验后,XMind发现移动端主要的用户是学生(学习:用来做笔记做作业)而pc更多的是办公用户(工作:做项目做计划做总结),所以移动端要做到的是利好学生群体的功能好、操作简单、存储即时方便,不需要pc端针对企业公司办公用户的多功能多模式多结构。
另一方面,虽然占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但是其产品定位一直模棱两可,既没有为打入学生群体而做一些优惠活动和营销策略,也没有很好地迎合老用户的兴奋性需求以致粘性不高(**出用户预期的需求,如在线交流社区、差异化增值服务等)。
仍能观察到一部分网民**选择其他同类竞品如百度脑图、Mind Manager、迅捷流程图(百度广告推送)等思维导图。下面将三个产品进行对比:
竞品分析
由上图分析,综合各方面数据,Xmind总体实力可以算是领先于目前市面的大部分同类软件,但同时它无法做到辐射所有用户,因为不同的用户甚至是企业公司所青睐的风格和功能是不一样的,像百度脑图的极简功能和即使存取和Mind Manager体现的Office风格在中国市场也有一定的受众群。
此外,像WPS这样的龙头办公软件在未来也有很大可能开发类似思维导图这类软件跟Xmind竞争,甚至能更好地跟office整合。这类潜在竞争对手也是虎视眈眈存在一定威胁。总之,目前Xmind抢占了先机抓住了大头(主要用户群),接下来要怎么保住原有用户群争夺新用户仍然需要探索。
目前市面上的思维导图软件,基本上都只是解决了人们对思维导图的基本型需求——制作一张思维流程导图,好一点的XMind、Mindmanager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家的预期型需求——多模板多功能多选择美观大方,而不管是一些平台上对XMind的呼声,还是XMind本身的在线社区和思维大师计划,都没能解决用户的兴奋型需求。
一些流量大户知乎、微信、小红书、CSDN中,XMind话题数点**数阅读数都不尽人意,XMind的在线社区浏览量交流量也不高(活性低),思维大师计划虽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体验,推动了社区活性,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个计划瓶颈很大——思维大师无明确标准主要由官方批准而且当思维大师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就自动降低了。
试着去想清楚一些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兴奋型需求的运营计划,只有解决了兴奋型需求,用户开始产生粘性,产品有了口碑,产品的宣传推广才能起到作用,而且达到这种地步用户将自己为你宣传。
(这里有一个小案例可能对XMind有启发作用:旅行青蛙也是一个小公司制作的50-100人规模,但是却红极一时,完全掌握了人们对于游戏的兴奋性需求。hitpoint工作室宣布下载量**过1000万,其中中国占95%,日本占2%,美国占1%,正在考虑今后出官方中文和英文版。)
XMind用户画像
分析得以下几个特点:
1. 用户分布不均
Xmind的使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江苏等地,整体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北方只有京津冀地区有部分用户。初步得出结论,Xmind暂时只在互联网产业发达地区流行,对于传统产业较普遍的地区还有待开发。
2. 用户群体集中在20-35岁
Xmind的用户基本在40岁以下,与其他办公软件类似,略有不同的是四十岁到五十岁的用户同样存在一定数量。值得一提的是,从图中可看出目前其用户下限大概在20岁左右,普遍是大学生群体和职场新人。
这说明此产品在中小学学生群体还没得到普及,知名度和“低能度”仍有待提升。
3. 男用户检索热度更高
Xmind的用户男女比例基本上55开,但是由百度指数提供的数据可知男用户检索热度更高。这说明,男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更注重探索其不同的功能所以遇到了更多的问题,而女用户主要使用其基本功能。
Xmind可针对这种情况对双方需求共同优化或者分别为男女推出不同界面或者不同版本。
市场分析:
一方面,尽管PC软件市场整体进入存量阶段,但由于办公软件的高效率等良好属性,办公效率软件行业长期持续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近几年不少企业和社**上的KOL开始传播思维导图这个“新”的概念,慢慢在互联网圈将这个概念炒热。包括微软、波音、花旗银行、迪斯尼、麦当劳等在内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使用Xmind并对其好评如潮。越来越多像Google、苹果、**、HP这样的大型企业开始把思维导图作为提升员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辅导其产出创意的必备工具之一。
在这种积极的市场环境下,XMind需要去更努力的去找到风口,找对了即使猪都能吹起来,更何况XMind这种本身产品质量属性一等的国内龙头。
但是这种现象还存在一种问题: 就是这个市场热起来之后一些行业的大佬和创业团队(什么百度脑图、wps、百度推送的一些导图程序)就**盯上这块肉,要怎么抵御这腹背的敌人。没钱怎么办,怎么靠先来者优势的数据来驱动产品质量和性能,留住现有的用户群,怎么实现口碑和一些低成本的运营计划让用户群生用户群?
一些暂未考虑技术难度的建议:移动办公平台,撇开应用成本(将XMind免费嵌入一些移动平台),让XMind的基本功能整合进入移动平台,让更多的办公用户(如嵌入钉钉)和学生群体(嵌入微信:小程序)更轻松直接的知道并使用这款软件(受场景和设备的限制,移动办公虽然仍无法完全替代PC办公,但随着用户在文档、办公相关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不断更新的智能手机技术,移动端渗透率也在逐步上升)。
xmind即使做到了完备的功能和足够吸引人的界面,但是它受限于自身公司规模以及盈利模式无法多元化,如果没有额外的融资,以公司目前的处境,这个产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盈利核心。所以只能先实现功能积累用户产生活性和粘性再慢慢发展打开格局实现普及,先把酒做得更香才能弥补巷子深的劣势。
目前分析来看, Xmind已经抢占了先机,在中国思维导图领域上处于领先位置。无论是最简单的导图结构还是延伸出的丰富实用的功能,这款产品都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极高的性能,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当然,不可否认其成长速度。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挖掘思维导图的发展方向,开发新的功能和版本,在线上打造了Xmind在线社区在线图库,同时还推出了思维大师CXM这类迎合用户特殊需求和求异心理的计划。Xmind聪明地从产品本身办公属性出发,以社交作为切入点,让用户趋向主动分享,从而发展并宣传自己。
即使以目前乐观的市场态势和产品的优良性能,Xmind仍然需要在推广合作的运营方面和功能优化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打破目前的“C2C”(copy to change)格局,奋力让Xmind走向极致化、简单化以及“傻瓜化”,联合办公平台响应市场需求趋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本文由 @Tra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