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1:44 人气: 7 评论: 0
每年的3·15饱受各行各业的关注,但事实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件事情上,首先需要从改变意识形态做起。
自从2009年阿里巴巴造节成功之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有人巴不得每一天都是“双十一”。
先不提这一天光棍的委屈,好不容易有了一天“放空”的权利,可是**爸爸大手一挥之后,神马都变成了浮云;如果说姑娘辈的情人节、七夕节还有买买买的义务,海外传过来的圣诞寓意也还算不错,妈妈辈的母亲节自降身段变成女神节也无伤大雅,但你把清明节也变成购物节就有点不务正业;但是谁又**在乎呢?
一方面这些传统节日开始“变质”,另一方面一些“网络节日”开始崛起(5·20;6·18),再加上无孔不入的网络促销;商家们恨不得每一天都给消费者提供“正当消费”的理由。
但在这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内,各大品牌却还是需要保持自己的“矜持”的;唯独在3·15这一天,他们不想被任何人惦记。
这不,从周一开始就有各大媒体、自媒体开始放出各种“危机公关”指南:像是什么勇担责任、断臂求生,这就是两个永不过时的“避雷针”;至于消费者的权益是否有得到真正的保障,一朝天子一朝臣。
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这些“店大欺主”的品牌“幡然醒悟”;毕竟,人家到底是真的糊涂,还是在装睡,这个很难说清楚。
所以,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件事情上,与其指望这些“尾大不掉”的互联网品牌“洗心革面”,不如自己清醒一点:认清3·15的本质,先从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做起。
自从1962年的今天,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发表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演讲开始,到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将这一天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那一刻;“3·15”这个日子就被赋予了“生杀大权”,它和其它“妖艳奢靡”的人造节日不同,它背负着“铁血”的宿命而来。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给这个时代照一张“X光**”。
2月26日,“星巴克2019樱花系列”正式在星巴克国内各门店开售,“限量不限购”的营销策略一下子把星巴克推到了风口浪尖。
虽然星巴克声称:猫爪杯不过是每季节限定产品中的一款,和往期产品的生产数量相当。
但这种明显太过正式的回应说服不了观众,从线上(抖音)火到线下(门店)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营销”很难让人完全撇开星巴克。
当然,杯子本身的设计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加上LOGO的溢价,199元也不算“太狠”;但是,因为从线上火到线下摇身一变就成了“千元圣杯”,很难分清星巴克“推波助澜”的成分,但至少它的“纵容”是绝对的。
猫爪杯为什么**这么火?
大概就连星巴克也有点“不知所措”,要知道人家从1994年开始就孕育出自己的“星杯文化”,限地限量一直都是星巴克的“杀手锏”;只不过这一次却变成了“双刃剑”:正因为卖的太好,才**让星巴克遭遇各种攻讦。
如果说星巴克没有“预谋”,这是不可能的。
但要问星巴克有多大的“罪责”,就未免有失偏颇。
毕竟,人家只是一个商人,为了10%的利润都可以铤而走险,更别提**牛看见了1000%以上的利润。
星巴克制造出一个爆款杯子,在营销引爆之后又人为制造出稀缺性——限量,这就是“饥饿营销”,也让**牛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当然,也不是说买不起1339元“猫爪杯”的大佬没有,毕竟,在哪个时代都不缺少“有钱任性”的人,但是他们真的撑不起#猫爪杯# 甚嚣尘上的热度;是猫奴的纵容、**牛的狂妄凑成了这样一出大戏。
对于刚刚过去的白**人节,不知道你有何感想?
但在我看来,与其说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不如说现在的情人节充斥着“物欲”。
当然,也不是说物欲不好,毕竟它只是“消费升级”时代背景下普遍能够量化、物化又可见的“升级”手段。
作为大量人造节日中的一员,很可能白**人节并没有情人节、七夕那么火;但是,肉眼可见的不管是媒体、自媒体,还是路边摊、小商贩我们似乎都能看见“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正在花枝招展:不买的人不是没有,但是购买的人正在增多。
虽然不少敏感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警惕、并且呼吁大家抵制商家的物欲洗脑,但是依旧无法避免鲜花、巧克力,浪漫晚餐,甚至是车厘子成为“炫爱”的基础装备。
时代在变,消费者也在变,但是商家引导大众消费的“策略和方法”似乎总比消费者回归理性要早一点;等到消费者成功抵制巧克力的那一天,圣女果和车厘子愈演愈烈。
这一点在日本的“义理巧克力”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白**人节本质上还是商家们“千方百计”的一次“合谋”,它与爱情无关。
毕竟,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情人节,更不需要那种被商业主义“设计”出来的购物节;因为我们谁都不想被再一次“绑架”。
最近,携程因为微博网友@陈利人 的爆料,又一次陷入“杀熟”的漩涡。
虽然携程在第二天就发出“致歉声明”,声称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但是这份致歉声明到底有多大的说服力,恐怕没有携程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能够“一锤定音”。
要知道2017年4月《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屏朋友圈就已经把携程推向了风口浪尖,10月份“天外飞仙”韩雪“手撕”携程再一次让携程“百口莫辩”。
而且,对于当下把大数据当做是“新时代石油”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个停留于纸面的概念,它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就像@高晓松 在《5G与区块链:文创产业的重要赛道》中讲的,5G时代的千人千面、低延迟和区块链可以实行“区别定价”(按照消费者的轻重缓急、经济基础定价),这不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杀熟”么?
当然,5G时代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数据用来区别定价是否合法,这大概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并释放部分的权限;毕竟,如果真能做到高晓松口中的定制套餐消费,大数据大概就不只是杀熟这么简单了,它还可以重新定义一个人的“消费阶层”。
放眼当下,其实不止携程一家,滴滴出行、飞猪、京东、美团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曾被指责利用大数据杀熟,涉及网购、出行、旅游、观影等多个行业。
然而,各大互联网公司回应的口径大抵相同:Bug,都是bug的错。
如果说“大数据杀熟”还只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千人千面正在让平台的“公平性”失衡;那么媒体和自媒体的内容输出,就已经影响到整个社**的意识形态。
时至今日,微博辖制着舆论的流向、微信控制着我们的深度思考,抖音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10年后离开传统媒体的我们逐渐被新媒体“驯服”,当新闻联播失去意义,我们开始在微博追星、在微信追热点、在抖音追逐流量;我们的碎**时间、我们除了睡觉和工作之外的注意力都被新媒体“伺机劫持”。
可怕的不是我们时时刻刻被浸泡在媒体、自媒体“鞣制”出来的内容中,可怕的是我们不知对错、不知真假,却非常“乐意”去传播它。
于是,也就有了咪蒙的成功,也有了《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
我们亲手把咪蒙送上了“王座”,也终究见证了一个“自媒体帝国”的崩塌。
我们毫不怀疑咪蒙的成功,只是选择变成各种极端情绪“吸尘器”和“滤波器”的咪蒙,最后还是没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这一次的金圣叹,是真的很疼!
遗憾的不是咪蒙从此“销声匿迹”,遗憾的是在咪蒙之后竟然还有人正在收割咪蒙的“遗产”(1400万粉丝);我们似乎看见了一个咪蒙倒下去,万千个咪蒙正在“崛起”。
虽然,这一次我们朋友圈的“含咪率”被一次清零,但是朋友圈的“雾霾”却从未消退。
当我们的朋友圈不再安全的时候,其实,现在的网络也同样脆弱。
北京市时间3月13日凌晨两点开始,Google Music、Gmail、YouTube,Facebook旗下Instagram、WhatsApp以及电商平台Etsy等网站接二连三收到全球范围内用户的问题反馈。
一夜之间,似乎除了Twitter全球的网络都出了问题。
据外媒报道,仅谷歌服务受到影响的范围就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然而,印度的一些用户据称访问谷歌服务时也遇到了问题。
然而,这还不是第一次。
连这些大众眼中不可撼动的互联网“巨鳄”都如此脆弱,可想而知,当下的网络世界还真是“纸糊的”。
联想到让扎克伯格“焦头烂额”的隐私安全问题,以及互联网上无孔不入的“隐私交易”;但愿,我们的个人数据不要被贱卖。
网络安全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它终究离我们太远;但交通安全就近在眼前。
5个月,连续2起空难,346条生命;波音737无论如何难辞其咎。
虽然3月12日下午,美国运输部长赵小兰亲自坐上一架737MAX,从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飞回华盛顿确实是一场比较有“说服力”的“危机公关”;但几个小时后特朗普亲自打脸——宣布将禁飞所有737 MAX8和737 MAX9型飞机,一瞬间就让波音回到“解放前”。
无论美国政坛的“肥皂剧”如何收场,波音又有多大的“能量”破局,波音737MAX都将被打上“不安全”的烙印。
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一架由雅加达飞往邦加槟港的JT610航班(波音737MAX8)在起飞13分钟后失联,最后在爪哇岛西部的加拉璜附近海域坠毁。印尼狮航坠机的调查倾向于认为,飞行的数据传感器存在问题,可能**反馈错误的数据。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一架载有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共157人)的波音737MAX-8客机,在飞行途中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其中包括了8名中国公民。
同一型号,连续两次的空难,事故背后的根源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关键时刻到底该相信人,还是相信机器。
很显然,波音选择的是后者。
但想要把事故的罪责全部推给机器出了Bug,就未免太过“避重就轻”;至少在现阶段机器承担不了任何责任,它们在人机协作中只能作为“辅助者”,没有权利决定任何人的所有行动。
其实,不只是波音737,在自动驾驶中“机器”(人工智能)也出过不少问题。
但若因此“因噎废食”,开历史的“倒车”也显然不行。
要知道人工智能作为18世纪蒸汽机革命、19世纪电气革命、20世纪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它将再一次从操作系统层面重塑人类这个组织,有可能**越思维脉冲达到更高、更快,更有效的产能输出。
而这也大概是“人工智能”在两**热点连续三年座无虚席的缘故。
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前景”,我们也有必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虽然,目前有人因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人机智能”而对人工智能盲目自信;但像是AlphaGo之类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却有必要让我们警醒。
或许,当下的4G网络还满足不了“深度学习”进化出“智能”的先决条件,但在即将到来的5G以及6G时代,如此大的带宽、流速和应用前景,谁又能百分百确信人工智能就不能诞生自己的“意志”呢?
毕竟,人工智能坐拥人类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又远远比人类理智和聪明;就算是未来人类选择“基因编辑”又或者是“人机共生”,那时的人类还是人类自己吗?
在人工智能尚未诞生的世界里,基因带来生命,知识带来新生;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约定俗成”和“道德伦理”,哪怕那是人类用了几千年历史才换来的生存准则。
人类没有能力进化出与机器共生的天赋才能,尤其是在不远的未来机器的进化速度必然**远远**过人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谨慎而且小心的接纳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与他们签订除了“机器人三大定律”之外新的社**契约。
以保证人类文明更好的传承。
恰逢一年一度的3·15,我们无意于去讨好谁,又去诋毁谁;我们只是站在工业设计的角度,从最基础的产品设计、节日设计、数据设计、内容设计、安全设计、系统设计到未来设计,思考了我们作为消费者正在面临的和即将面临的“两难处境”。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有消费和否定的权利。
—END—
幻梦邪魂,微信公众号:wanyidongx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每一次输出至少都有一次有价值的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