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2:44 人气: 7 评论: 0
社交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不同群体的社交观念**有所不同。
春节前,我们团队一行进行了一场跨省的采访。综合近100个采访案例,我们终于对普罗大众怎么看社交这件事,有了点儿真实的理解。
我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趣、共同爱好、漫画、同龄、妹子、找对象、兄弟、吃鸡、老乡、陪伴、聊天、老公吃醋、闺蜜、三观、知己、人脉、对工作有帮助……
与受访人的年龄、学历层次等高度相关。真实世界中,人们的交友需求是广泛复杂的。
我们发现,越是认知水平高的人,对于网上交友的宽容度和接受度越高。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不同层面的人,认知水平不同,对网上交友的定义也不同。
认知水平跟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成长环境等高度相关,互联网圈里常说的下沉市场,也是我们此行最关注的人群,是指这样一部分人:整体占比约占中国网民的4成,其中社交属性较强的用户年龄以16-26岁为主。他们来自三线及以下城镇/乡村,大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学生、蓝领工人、农民工、务农为主,学历、收入偏低。
高认知水平的人倾向于将网上交友定义为:寻找有趣的朋友,认识不一样的人。他们能够清晰的阐述网上交友的利与弊。但下沉市场人群倾向于认为:网上交友=找对象,对网上交友的认识,停留在:**、找对象、网恋等层面。这可能需要归功于陌陌、摇一摇等1.0社交产品带给大家的根深蒂固印象。
举个例子,同样是15岁的高一学生:
长治市中心购物街上,提着蛋糕盒子的小哥哥告诉我们:他喜欢漫画,有时**在**群里跟同好者讨论漫画新番。但是很少一对一聊天,也不太想深度交往,对性别不很在乎。因为地理学得好,将来想做地理方面的工作,但是还没想好,高三再考虑。
常袋镇的街上,帮父母卖猪肉的小姑娘告诉我们:她没什么兴趣爱好,平时打游戏。想找小哥哥聊天,聊什么不知道。将来想做的工作,是坐办公室的,而且一定不做卖衣服的。
这两个孩子,由于地理区域、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认知。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不分阶层不分年龄,都高频率的提到一个关键词:不靠谱。这种不靠谱有多种解读方式:照骗、目的不纯、距离太远、隔着屏幕无话可说等等。但是针对这种“不靠谱”,不同阶层的人,应对方式截然不同。
高认知水平的人**从自身需求出发,可以粗略的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交友需求强,也相对清晰的知道自己希望找到什么类型的人。这类人倾向于去试一试,他们认为网络的虚拟**滋生骚扰和欺骗,这可能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常态。应对骚扰和欺骗的方式有:拉黑、不理睬、举报。他们**把网络的人际关系界限划分的很清晰,这一点很有意思:
交友意愿弱。这一类人**比较佛系,不太使用交友软件,或者在接到网络搭讪的时候非常被动,不理不睬。
我们发现,高认知水平的人群中,尽管很多人没有专门去使用某一款交友软件,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的尝试过网上交友:
但下沉市场的目标用户相对来说,缺乏了解自身需求,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他们倾向于从自身情绪和感受出发,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用。态度很两极化,而且性别差异明显。下面细细阐述,我们看到的的下沉市场用户。
(1)缺少社交资本,但并不轻浮,其实真诚、坦率;
他们不擅长包装自己,以及包装自己的需求,追求交友效率,却对“交友套路”全然不知,非常的“直男”。他们常**用最直白的话描述内心所想,这种直白在初识者看来,是唐突的。但目标用户本意却并非出口冒犯。
描述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们平台的聊天场景:
男:处对象吗?
我:不处
男:为啥?
我:我不认识你。哪有你这么直接问的?
男:那该怎么问?
我:反正你这么问肯定找不到,女生**觉得你流氓,得互相了解,熟了才行
男: 那我介绍一些我自己,我叫XXX,身高……
我:(打断)不是这么了解的……
男:哦,那要不玩一局游戏吧……
(2)低姿态特征更明显;
薪资水平、教育程度等,决定了目标用户群体在真实生活中较难获得尊重与认同。男女比例失调的大社**环境,更增添了目标用户男性在交友过程中的低姿态认知。
在面对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他们不**逃避或拒绝,常**苦思冥想给出答案,如果实在给不出,**表达出歉疚。而我们在济南的街上,遇到的帅哥,细细听完我们的问题后,高傲的一笑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