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5:36 人气: 25 评论: 0
假如你不是一个内容重度用户,以后看内容用微信就够了。
内容型产品从业务形态上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组成了大家在互联网上获取内容的主要方式。
时至今日,这三类产品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现在的内容平台越来越综合。我们拿头条来说,内容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机构媒体账号;二是个人自媒体;三就是自家的内容生产了。
这三者彼此交融,共同生存,一起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门户网站的客户端,例如:网易也在做开放平台,吸引自媒体入驻,大家都想扩大内容规模。
以头条为代表的综合内容平台,与RSS订阅产品不同的是,前者是让用户订阅感兴趣的媒体,方便后续接收该媒体更新的内容。后者除了前者的作用之外,用户也可以接受平台推荐的来自于其他媒体的内容。虽然说功能上**有些类似,但是后者包含的内容更广。至于说哪个更成功,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平时很少用头条这类产品,因为我对内容的需求面比较窄,对社**新闻的关注度不高,主要就是看所在行业内的资讯,关注几家主流的科技媒体就够了,所以我用的最多的就是以订阅为主的产品。可是我发现这类产品也在逐渐变复杂,开始走起内容推荐路线。
RSS订阅类产品,属于工具属性,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这类产品还是蛮多的。可发展到今天,有的已经死掉了,Google reader也都已经关掉了,有的虽然仍然活着,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还在为扩大用户量,怎么赚钱苦恼着。本身选择就不多,而仅有的几家又在逐渐增加功能,所以我也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忠诚度很高的产品。
有时候我就在想自己对内容的需求,是否用微信就能满足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搭建一个内容平台所需要的基础功能。首先面向创作者这一端,需要给其提供内容写作平台,用于收集来自用户的内容。有了内容之后,接下来就得展示内容了,让内容发挥其价值,所以还需要一个内容展示平台。一前一后,前者看后者写,这是基础功能。
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内容的形式,最基本的有文字、图**,然后再有视频、音频,并且保证各种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共存的。当收集到内容,有了内容展示窗口后,为了保证内容能够到达用户,这中间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内容的分发、推荐、分类等等。
现在的微信,内容源已经有了,用户可以注册公众号,在公众平台上写文章。内容形式也足够丰富,在内容形式这方面是完善的。内容展示方面,就显示出微信的节制了,用户与内容的关系只能靠着“关注”建立,关注某个账号后,其发布的内容你才可以看到。
在内容的丰富性上微信也不做过多的事情,它们只提供工具,至于平台上有什么内容,内容是否丰富,完全依赖于各个公众号,也取决于账号类型是否足够多。
现在整个互联网世界中内容平台的信息源有非常大的一致性,大家的内容源是一样的,像科技类的内容主要就来自于36氪、**科技、新浪科技等。但是与订阅类产品不同的是,RSS订阅类产品是平台主动去抓取的内容,而微信公众号则是由内容方把内容搬上来。
相比较而言,你在微信公众号看到的内容不如订阅产品多。好在由于用户量比较大,所以各家媒体也都对微信很重视,内容可能不全,但保证你不**错过主要内容。大家也不太用担心内容丰富度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公众号为了吸引粉丝,自己也在内容形式和内容类型上下功夫,现在我们就能看到有写深度分析文章的,有画漫画的,还有每天发整理推送热点新闻的等等。
之所以大家重视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微信在奖励创作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公众号作者不仅可以接官方的广告平台,通过广告,商品推广赚取佣金,自己发的内容广告更是一块可观的收入。
最近上线的7.0版本,微信又增加了“好看”模块,我之前说过每一个平台都有一个社交梦,内容产品也是如此。大家希望内容之间的流动不仅有个性化推荐,更希望的是能把人的因素加进去,将人与内容挂钩,由人带动起内容的流动,“好看”就承载了这一目的。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把微信看作是一个内容平台,在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方式中,它也已经很完善了。常见的几种方式,订阅内容有订阅号,好友推荐有“好看”和朋友圈(朋友圈中也有用户分享的文章),内容推荐有“精选”。
假如你不是一个内容重度用户,以后看内容用微信就够了。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刻产品经理,6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