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6:47 人气: 29 评论: 0
我怀念那个站在地球面前孤独的小人儿。
微信最新版本上线,张小龙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乍一看,这说的是啥?太佛系了吧?人生哲学吗?果然是做大事的人,我等凡人完全看不懂。可是后来待我梳理完这次更新版本的新功能之后,略有感悟。
此次,微信的更新官方发布如下: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时刻视频、好看这两个主要功能的一些思考。
录制:点击“我”页面右上角的图标,或在此页面下拉即可进入时刻视频页面,可以拍摄或上传一段本地视频,不支持横屏;最长可录制15s,最多一天可录制9个视频;对视频的处理有贴纸、文字、配乐(有意思的是,“时刻视频”还**对用户所上传的内容进行智能识别,为其智能推荐配乐)、定位;长按自己拍摄的时刻视频即可出现删除按钮;录制完的视频**在“我”页面的最上方显示一小部分,视频24小时后自动删除。
观看:双击好友头像,或在好友对话框、群聊页面的右上角点击蓝色泡泡可浏览好友和群内非好友的视频,上下滑动为群内成员之间切换,左右滑动为同一个成员、多个视频间切换,下滑退出。若为好友关系,还可对视频进行冒泡或评论操作。
时刻视频的出现我一点儿也不意外,在南有抖音北有快手,中间夹个火山口这个短视频爆发的年代,谁都想分一杯羹,就连我自己在参加产品大赛的时候都想做短视频社交,因为实在是太火了。
很早微信就在朋友圈中为微视引流,但很谨慎的在后面用括号标注着“推广”二字,微视仍然是独立的APP,没有内化为微信的功能。因为微信知道,用户完全可以上传自己的抖音视频和朋友圈小视频,微视的到来显得臃肿,根本无力抗衡抖音,那么,时刻视频就是突出重围的另一方式:
1)在视频产出上,张小龙曾经谈到抖音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他说生活的每个时刻其实都很美好,所以时刻视频的slogan“记录眼前的世界”就很好理解了,微信希望用户沉淀的并不是内容,而是关系。所以录制视频不像抖音那样加入很多美颜和特效,时刻视频不用刻意精心编辑,减少用户学习成本,更强调真实性和新鲜速达。
2)在视频分发上,没有选择出现在朋友圈的时间轴里。它出现在了微信群聊天页、好友对话框和成员头像及个人主页里,我认为这么做原因有三:
第一,丰富微信的核心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聊天一直以来都是微信的重要场景,之前,如果群聊话题不感兴趣,用户很大可能退出微信,**微博、看抖音,等到有人@自己时再看一眼聊天记录,现在,用户可以在群聊界面沉浸式**视频,退出视频再看聊天记录,形成连贯式操作,时刻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抢占了用户时间。另外,录制的视频24小时就自动删除,有种Snapchat和POP的感觉,增加了限时社交场景。
第二,不打扰用户原本的使用习惯
时刻视频没有抢占朋友圈小视频的位置,而是另辟道路,大功能,小引导,没有大刀阔斧的增加专属功能板块,在“我”中稍微崭露头角成为背景,在聊天页面中加入一个蓝色气泡,最明显的只不过是头像加了一个蓝点,这样的操作不**去打扰用户原本的使用习惯,年轻用户又**对发现这一功能而感到欣喜。
第三,沉淀用户关系,让更多的陌生人变熟人
同一个群里的成员可以观看你的时刻视频,有人说这样的设计**出了用户隐私,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恰恰是以沉淀用户关系为目的的朋友圈对陌生人十张图**可见在短视频领域的新探索。当年为了沉淀用户关系,非微信好友的朋友圈系统默认十张图**可见,为了保护用户隐私,也可以设置成全部不可见,现在的时刻视频允许同群的非好友成员可见却不能评论,且录制的视频24小时就自动删除,不留下任何痕迹,这恰恰是在争取沉淀用户关系的同时更加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总之,在我看来,时刻视频是基于强关系下的微信对短视频领域的全新思考,当然隐患也是存在的,毕竟机遇与风险并存。
看到这次微信7.0针对订阅号改良的好看功能,让我想起不久前订阅号阅读方式改版成信息流的操作。
微信公众号之前的排版模式是凸显个人品牌名称为主的列表样式,对于读者来说,进入订阅号很可能只是点开置顶账号,然后再点开其他订阅号,随便看看,并不是说这些公众号内容不佳,而是用户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掉。
也就是说按照原来的订阅号模式,大号坐享红利,优先截断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然而大号的内容一定优质吗?
其实不然,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开号早,抓住了时间窗口红利期从而快速成长,流量中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小个体缺乏被打开的机**。
于是不久前订阅号的阅读方式改版了,总结优势如下:
然而阅读方式的改版只是让用户在自己已关注的订阅号上做优质筛选,那么如何让用户关注全新的、高质量的订阅号呢?如何满足阅读爱好者,让他们在没有订阅的情况下也能看到好文章?
这就涉及到了推荐,好看功能的出现告诉我们:通过好友关系链推荐的方式,去中心化地实现优质内容推荐,为用户提供又一个发现优质内容的渠道,可以让用户继续在微信环境里阅读,毕竟大多数朋友是和你臭味相投的。
(1)好看就是算法,而且是很普通的算法
此次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在讲张小龙的情怀,说“比起张一鸣没有温度的机器算法,这位孤独的产品人最终还是选择通过关系链分发内容”又或是“偏执的张小龙,有着与机器智能截然相反的人文情怀”。
看到类似的这些话,我笑了,因为基于关系链分发内容本身就是算法中的一种逻辑,而且是很普通的一种逻辑。再来分析好看中文章出现的次序,依次是你点**的文章,然后是好友点**数越多,文章展示越靠前。最后,当你再一次进入看一看时,系统**截取这一次到上一次之间好友点**的文章,然后按照上述规则排序,这也是一种算法。
所以不是张小龙不用算法,只不过微信基于自身产品定位让这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算法逻辑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温度,即突出社交关系优势,通过朋友的推荐发现更多优质内容。
这里再说一下被一些人唾弃的头条所谓的冰冷的机器算法,大家可以看看七月写的“今日头条算法原理”,好的推荐系统其实十分强大,不但能做到千人千面,推荐给用户他真正喜欢的而不是他浏览过的,更甚者可以帮助用户发现他的爱好,从而改善用户的阅读效率。
所以目前所说的算法是冰冷的、让用户的视野越来越狭窄,只能说是做产品的人对技术感知太少,又或是技术还未成熟,大家没有感受到算法的力量。
(2)为什么要引流到看一看
在我看来,“看一看”和“搜一搜”翻译过来就是推荐和搜索,公众号平台庞大的体系和内容,增加了用户的筛选成本,看一看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智能推荐,改善用户对订阅号的阅读效率,本质上就是基于推荐系统的新闻资讯类产品的功能,那么推荐用的是什么,还是算法。
好看的本质也是一种推荐,一种对资讯的推荐,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和看一看殊途同归,另一方面,「看一看」一直做得不温不火,微信也确实应该把它重视起来了,因此好看放到看一看再合适不过。不去强引流到朋友圈,还是那句话,为了不打扰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二者功能定位不同。
好多人都在歌颂张小龙的情怀,比如什么做产品很克制,不屑于用冰冷的算法,因为喜欢就是放肆,而爱就是克制等等。其实我感觉这次的点**变好看,点了就要分享,强推看一看,做推荐系统的野心已经如此明显,怎么觉得一点儿都不克制呢。
曾有人说,做产品就要多讨论,没有完全正确的观点,就像在产品领域找工作,除了硬实力,和leader三观相投很重要。所以本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言论,欢迎大家讨论。
最后我还想说,我怀念那个站在地球面前孤独的小人儿。
作者:成电淼姐,微信公众号:淼姐PM之路
本文由 @成电淼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