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30:21 人气: 16 评论: 0
ARVR无疑**在将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智能手机替代摩托罗拉,AR内容也**大范围替代2D的图文内容。而对当前的AR内容商家尚在斟酌试探的阶段,VR设备也在玩命的优化用户体验,ARVR行业的初创公司和巨头们还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寒冬要走。
在经历16年的VR元年后,ARVR得以投入到市场上接触大量的受众进行一轮大规模的实验。而从结果来看:挑剔的用户对于VR设备的体验有更高的要求。
行业开始意识到:强依赖硬件的VR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绝大多数初创企业要活下来,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可突破性更高的AR。
本文从AR的整个生态出发,浅析AR领域的整个生态雏形。
AR的整体生态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结构:
3D制作是AR内容的基础。增强现实,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对真实世界的融入感。
传统3D制作基于Unity进行建模,在游戏、影视领域的大量应用使得3D内容发展了十余年,几可乱真,同时也有大批的受众愿意为其买单。
但运用到其他领域时仍暴露出一些不可避免的难题:
行业巨头也在积极推动并布局内容层面的解决方案。国外的巨头中,亚马逊推出了3D内容编辑器Sumerian。
国内的几大巨头,阿里的VR buy+计划起初也定位于建立业内最全的3D模型库,但在落地于商业化的过程中,阿里逐步意识到首要解决模型的制作成本才能扩大需求侧的投入,转而开始着手解决行业问题。
据悉,阿里GM实验室目前主要采用三种建模技术:
同为电商巨头的京东,也在16年底加入了内容的备战之中。
京东通过“天工计划”建模大赛的形式,旨在打造一个ARVR内容产业联盟,通过链动上游的内容制作公司提供优质的AR内容制作,并基于自身以及盟友的底层技术,为下游需要ARVR技术赋能商业化的商家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战略上,两个电商巨头均希望构建整个行业的标准并推动整个生态的建设,而在ARVR领域中鲜有声响的**,亦以游戏巨头的身份推出了3D模型平台**磨坊。
巨头的加入,像鲶鱼一样搅动了3D内容制作领域,给上游的ARVR初创公司提供了生存的机**,同时也为3D内容平台的搭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AR底层算法支持目前可分为三类:基于iOS系统的AR Kit,基于安卓的谷歌AR Core,以及独角兽公司的自研slam技术。
AR Kit要求iOS11以上系统,iphone 6s及以上机型,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已逐步覆盖到7成。对iOS来说,这仅仅是时间问题。
而对于安卓上几千种机型来说,目前能支持AR Core的都是各大手机厂商的高端机型,如华为、小米、OPPO等,将它们放到整个安卓市场,其占有率仅5%不到,且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问题。
加之安卓用户与iOS用户的差异(根据APP的用户定位不同,安卓用户与iOS用户占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app来说,用户被进一步稀释。
因此,基于slam技术对此部分用户有一定的补充。目前主流的SDK中,巨头和独角兽的实力各有千秋。
目前业内对于AR的使用,普遍方案为在iOS端可支持AR kit的机型上,直接使用ARKit,在安卓平台,与iOS较低端机型上,使用效果略次一级的第三方SLAM技术作为降级方案。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AR多与人脸识别技术(如京东AR试妆)、LBS技术(如支付宝AR红包)、AI图像识别(如阿里AR扫一扫、京东AR扫)等组合使用。
AR的实际应用层面,各大巨头目前尚在烧钱状态,尚未形成系统的盈利模式。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内容,国内主要分为两种模式:AR+营销,以及AR+电商。
AR 营销,目前相对较产品化的主要有阿里的AR Buy+和京东的AR 扫一扫,其产品定位主要为通过新颖的AR营销方案,吸引消费者参与营销活动。两者背靠大量的商家及品牌,活动方式较为多样。主要实现方式为AR+AI图像识别技术。
当前的AR 营销方案在相较于此前的AR红包已然有了质的提升,但在技术方案支持方面确未有太大的进展。
京东AR营销案例-百威啤酒
阿里AR营销案例-长安汽车
此外,网易云音乐曾基于自身网易洞见SDK优异的技术,此前联合农户山泉推出的AR乐瓶营销方案。提供了稳定的跟踪,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感官体验。
网易洞见-云音乐&农夫山泉营销案例
VR全景馆也算一种较为普遍且相对简单的营销形式,这里不做展开。
AR+电商方面,阿里、京东、苏宁、网易严选均有布局。如果一定要算的话,宜家也加入了这场准备中。其中布局最大的当以京东和阿里为主。
而从两家电商的实际情况来看,布局有一定的差异性:
阿里AR购物案例
京东AR实景购物案例
战略层面:阿里作为国内最早玩转ARVR的巨头,在AR方面的团队最为完备,也因其团队庞大,阿里在AR层面所做的不仅仅是商品展示,其布局更为开阔。同时也作为行业先锋的姿态在不断的摸索着模式。
而京东的聚力则更为集中,凝聚行业的其他优势力量为根,技术开放为主干支撑,在应用的落地层面也更有实质表现(京东的对外数据公布中,AR应用带来的订单转化率提升10%),已逐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小型生态。
与电商的结合产品条线,两者无出其右:基于AR+人脸识别技术的AR试妆,虚拟试衣,以及商品的AR+3D展示。
业务的推广层面上,阿里的后台全权掌握在商家手中,商家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展示3D还是AR还是视频。目前来看,商家更愿意使用视频(多数商品都在上线3D/AR展示不久后下线)。
而京东以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在业务的推动上得以自上而下,则具有天然的优势。
产品定位上,阿里更像是以“功能”来定义商品展示,而京东则更多的尝试为用户建立一种新的购物场景:在3D/AR中均有加购、切换商品等功能。
ARVR无疑**在将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智能手机替代摩托罗拉,AR内容也**大范围替代2D的图文内容。而对当前的AR内容商家尚在斟酌试探的阶段,VR设备也在玩命的优化用户体验,ARVR行业的初创公司和巨头们还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寒冬要走。
短期来看,ARVR尚处在资本炒作概念的阶段,借助这样的炒作,AR营销可以形成商业化。而中长期来看,如何形成AR的用户教育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PC到移动用了5年,从移动到ARVR,又需要几年呢?
本文由 @ni.b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