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40:12 人气: 14 评论: 0
微信最新的改版引起了众多的讨论,本文作者从它改版的四个方面,来探究一下微信这次改版背后的逻辑和思考究竟是什么?
最近周围的朋友圈又因为微信的改版而再一次讨论起微信的设计,其实如此巨大体量的产品的微调,就算改一个ICON(公众号文章的返回改成叉),都能带出一波话题。
今天我这篇帖子希望抛**引钰,希望大家加入讨论,探究一下微信这次改版背后的逻辑和思考究竟是什么?
各位如果细心的话能够发现,根据使用经验,微信默认表情的显示,是emoji的第一页,即第一个表情为微笑表情的那一页。
一旦用户在使用表情的过程中,例如切换到了收藏表情,那么今后在其他聊天窗口打开表情时,都**发现表情其实停留在上一次使用的那个表情标签。
例如下图:
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最近使用的表情只能存放emoji且最多9个,而且最近使用的emoji必须在第一次打开表情时往左滑动一下才能看到,同时系统也不**默认显示最近使用表情而是“贴心”地为用户默认打开上一次打开的表情标签(例如:刚才的收藏标签),而且表情的使用又是非常丰富的且跟随不同场景不同情绪。
所以这个最近使用的表情,到底**有多少人去使用呢?
所以如果一定要做最近使用的表情这个功能,那么也许应该再用户每一次从底部唤出表情时,默认显示最近使用的那个表情标签,同时允许收录emoji和其他非emoji表情,个人拙见。
改版之前有朋友圈顶部,**有一条64dp高的深色bar,承载着返回和发朋友圈功能的“相机”ICON。
此次将bar改为了透明,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就像现在很多主流媒体评价这次微信改版一样,评论说“如此处理使得封面图与整个界面更加和谐地融为在了一起”。
细心观察**发现,为了避免白色ICON与部分浅色的封面图融在一起难以识别,微信团队应该是在顶部做了智能处理,让系统吸了顶部相关的颜色,并自动拉出渐变,既能识别到ICON,又能显示完整的封面。
但是问题来了,当把封面继续往下拉的时候,变成了下图那样,某些平台文章提到这种渐变属于一种“好看的渐变”:
由于颜色是系统生成的,各种难以驾驭的颜色,都**出现在顶部,比如下面这样:
(此处的BGM搭配黑人脸:What?!)
原来改版前,一直向下拉动页面,**显示白色的底色,至少相比现在的处理来说,不知微信团队是否觉得这种做法过于随意了呢?
如果提出解决方案,为何不试试向下滑动封面时,使图**自适应放大呢,没记错的话目前大多数平台是这么干的,个人拙见。
有评论说,这么做是为了让朋友圈更加简洁,甚至有的说是为了沉浸式体验。
我是这么认为的,这样的改动除了使用户使用朋友圈时操作返回和发布变得更加繁琐以外,没有别的实际用途。
很显然,反方向滑动页面或单击顶部,才能唤出相应功能,体验不顺畅了,甚至有点反人类。逛着朋友圈,这时候来消息了,但同时用户又关闭了系统级的顶部下拉消息提醒,那么“我在什么情况下,当我想返回上一页或发布朋友圈的时候,需要养成反方向滑动一下的习惯呢?”
同时,根据近几年各大手机厂商的工业设计趋势,屏幕在向高分辨率、大长宽比的风格上一路走下去。其实这种做法早在其他平台就已经见过类似的交互处理,但是有的平台**把功能按键在滑动的过程中改变布局。
例如:原来在顶部的**随页面的滑动放到右边去:如支付宝和虾米。
这里很可能有人要说:微信、支付宝、虾米完全是三种类型的应用,服务于三种场景,哪有可比性。
是的,这么说也没错,看似没有可比性,但是能不能给出一个一定要让用户二次唤出功能键的理由呢?为什么不能让功能触手可及呢?
微信原来有将文章置顶功能,先不去谈论置顶改成了浮窗,是否是考虑把用户聊天和文章阅读做更清晰的隔离还是更快捷的到达。
但目前的功能来看,浮窗让人产生一个很大的困惑,流程如下图所示:
原来的从置顶进入的文章,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那时还是返回,现在是叉),可以返回到文章的前一个层级页面,例如:可能是该订阅号的主页,但从浮窗进入的文章,点击关闭后,仍然回到聊天桌面,无法回到订阅号上一层,必须取消浮窗显示。这时候如果要看订阅号其他文章,比如:从微信首页订阅号重新进入。
尝试整理一个流程出来,想要表达的是,改版前的设计是允许用户在取消置顶后,返回就能够到达某订阅号首页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说叉的概念给用户灌输一种“你没有离开原来的浏览路径,这个叉只是一个分支,你不必恐慌,关掉就回去了”,但是实际上在设置浮窗和取消浮窗的动作间,造成了浏览路径的断裂,这样的改版对于微信团队来说,又是怎样的一番思考呢?
以上内容是这段时间体验微信最新版本的过程中衍生出的思考,欢迎各位在评论说出各自的观点。仍是微信的忠实用户,希望它能更好。
作者:兴爷
本文由 @兴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